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宗教色彩

2016-10-25 10:35刘亚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道教

刘亚菲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000)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宗教色彩

刘亚菲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000)

在浩荡丰富的中国文学史中,《聊斋志异》熔古铸今,是古代神话故事的集大成之作,达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顶峰。它以谈狐说鬼为主要内容,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宗教特有的文化意蕴,涉及了佛教,道教,原始宗教等多个方面,可谓是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呈现出斑驳陆离的状态。

《聊斋志异》;佛教;道教;原始宗教

在中国文学史中,《聊斋志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聊斋志异》的成书也与宗教文化深刻内涵有着莫大的关系。本文就着重阐释在《聊斋志异》中展示出来的宗教色彩,以佛教,道教和原始宗教为代表,并据此分析蒲松龄的宗教观念与创作时的心态。

一、《聊斋志异》中的佛教理念

(一)因果循环,善恶有报

因果报应学说是佛教伦理的基本理论与根本要义。佛法认为,善因产生善果,恶因产生恶果。

蒲松龄他在《聊斋志异》和其他文章中,一再宣扬:因果循环,生死轮回,善恶终有报。他在小说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其作用是告诫人们要坚持操守,奉行善事,不做恶孽,这一点体现了佛教教义用来修养身心,和谐家庭,善化社会的功能。

(二)信命数——佛教的宿命论

蒲松龄相信天命、定数、天人感应,他在小说中也一再表达这一观点,《青梅》中的“富贵,命也”①,《庙鬼》中的“天数不可违也”②,《李八缸》中的“人生苦乐,皆有定数”③等。

二、道教文化在《聊斋志异》中的体现

众所周知,道教是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的一种地道的民族宗教,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道教广泛吸收了儒家和佛家的有关内容,进一步世俗化、功利化,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企求摆脱艰难困苦的愿望,又多方面适应了封建伦理的要求。道教的教义、传说、神抵、仪式和道士们的活动,为《聊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它从中吸收了大量创作营养,从而能够结撰出以道教为题材的众多名篇佳作。

(一)道教存想致神的思维方式

《聊斋志异》中写凡人与异类的遇合,大多都是采用道教存思致神的思维方式。比如在《画壁》中,朱孝廉在佛寺中看到了天女壁画,顿时思绪万千,恍然冥想,才有了和壁中女子相会的一幕。

(二)道教的方术与法术

道教方术是指道教的“修仙之术”,即修炼成仙的方法途径。《王兰》写王兰被鬼误勾,送还时则其尸已烂,鬼为逃避惩罚,就对王兰说:“人而鬼也则苦,鬼而仙也则乐。”④“此处一狐,金丹成矣。窃其丹吞之,则魂不散,可以长存。”这里提到的修炼“金丹”,即讲的是道教修仙之内丹术。

三、《聊斋志异》中的原始宗教崇拜

原始宗教或为泛灵崇拜,亦即相信万物均有灵魂。相信有种超自然的力量操控万物。《聊斋志异》中对妖类的描写很人性化,妖被描写成通情达理、具有种种美德的人,有的甚至比人还具有人性。

四、蒲松龄对待宗教的态度以及创作心态

蒲松龄对待宗教有着两重性的特点。首先,作者相信冥冥中有着鬼神。但是,蒲松龄又不完全相信鬼神的存在,认为它只是人们心中的幻影,是心灵的寄托与精神上的安慰。有的碑记、疏文可以说明蒲松龄不仅不相信鬼神,甚至认为修庙礼佛也不会带来实际的好处。《聊斋志异》中的宗教色彩是一种象征型的宗教文学,带有借喻性和工具性。只是用这种形式来寄托自己的理想,揭露世道的艰辛。

中国古代的宗教,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的宗教,“而是在儒家思想规范之下的宗教的整合,是以宗教形式统一着人文精神的一种宗教观念”⑤。蒲松龄在借宗教创作的时候主要是两种心态:救世和自救。

五、结语

蒲松龄是通过宗教形式来抒发胸中的孤愤与感慨,表达内心的不满与批判。《聊斋志异》中的谈狐说鬼之作反映的是现实社会和人情世态,具有浓郁的人间气息,鬼神形象与故事只是达成作者救世与自救愿望的载体,虽然鬼怪狐妖,魑魅地府在小说中占据了大部分,但其最终目的并非为了宣扬宗教,而在于现实人生,是为了救世和自救,这才是《聊斋志异》故事的宗教文化内涵。

注释:

①②③④蒲松龄.聊斋志异[M].长沙:岳麓出版社,湖南:1988:29,42,138,518.

⑤张桂琴.《聊斋志异》中梦幻小说的宗教意蕴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03).

[1]僧枯撰,苏晋仁.点校《出三藏记集》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95:514.

[2]刘陛平.聊斋全集选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5:84.

[3]蒲松龄.聊斋志异[M].长沙:岳麓出版社,1988.

[4]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5]张桂琴.《聊斋志异》中梦幻小说的宗教意蕴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03).

[6]冯喜度.聊斋志异题辞[M].盛伟.蒲松龄全集[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I207.41

A

1005-5312(2016)08-0006-01

猜你喜欢
蒲松龄聊斋志异道教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西夏道教补议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