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及原因分析

2016-10-26 20:54刘磊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2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

刘磊

摘要: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取得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卓越成果。在相关政策扶持下,中国东部地区首先富裕起来,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也在逐渐跟上。尽管整体上各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距。这种非均衡的经济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稳定,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1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造成了当前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的现状。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存在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状况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必须立足于现状和事实,认真分析造成非均衡状况的原因,以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化发展。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总的来说,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远远优于中西部地区。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发展的模式,东部地区都拥有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优势。自从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长江沿岸的试点城市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政策上的区域梯度性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资源上都要落后于东部地区。同时,中西部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环境也不如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大多沿海沿江,有十分便利的交通运输网,对外连接十分方便。而中西地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交通运输相对来说比较落后。通常来说,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文化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东部地区的人们更能接受新事物,有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而中西部地区人们的思维总体上更为闭塞保守[1]。

近年来,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格局仍在持续。众多东部城市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保持着与世界先进水平一致的经济发展状况。且中西部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和优秀人才不断涌向东部地区,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陷入沉默,国家也逐渐认识到了各区域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事实,并且着手弥补这种差距。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性措施尽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改善这种由来已久的经济差距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拉近居民收入差距,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状况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上文中已经提到的各地区本身的自然条件和区位特点,还是国家政策的影响,都是决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而对其背后原因的分析应当顺着时间的流动,从表面入手进行透彻深入的分析,才能够找到本质原因:

(一)发展资源的倾斜

资源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同时资源的倾斜又体现为城市化的进程。实施市场经济之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能占有更多市场资源的城市就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并且率先朝着城市化的进程进发。东部地区沿江靠海,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众多区位优势。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东部地区各城市之间就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以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来吸引更多的资金、土地、劳动力、市场等资源。而随着内部空间的逐渐饱和,城市化发展就需要向周边的地区吸纳更多的低价资源,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优势。当这种经济优势逐渐以区域的形式稳定下来的时候,区域之间的经济非均衡发展就成为了难以改变的既定现实。

尽管集约化的城市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从整个中国的角度来说,区域化毕竟能够包括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经济发达地区很难实现对其他区域的经济提携,反而容易导致落后地区的资源不断流失。比如,现在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都会因为高昂的薪资而选择去往东部沿海的城市,而当地的经济发展却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因此,资源的倾斜不可避免地就会造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2]。

(二)发展政策的影响

国家政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相应的政策倾斜就意味着大量资源的倾斜,以及明明白白体现出来的发展优惠。这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将大量的资源和政策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给予大量优惠,更是直接设立特区进行经济建设。当然也就取得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东部地区从此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经济从此腾飞。而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为了调节这种不均衡的状况,以达到先富带动后富的目的,国家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各项政策开始向西部地区倾斜,想要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并进一步扩大开放。政策上的努力均衡的确促使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到好转,但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仍然存在,且不断扩大。因为东部地区在已有的经济基础上,利用自身的政策优惠和区位优势,保持着经济的高增速。政策在经济发展初期的确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促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3]。

到了今天,国家政策已经在各区域之间基本实现了平衡,但对于整个经济格局的改变影响已经减小。尽管如此,经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还是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资源和优惠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才能逐渐缩小区域经济的差距。为了配合经济政策,相应的民生政策、法律法规等都应该同步完善。从政策上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是当前解决经济发展非均衡状况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黄晖.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D].湖南大学,2013.

[2]安延东.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及原因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3:204.

[3]倪若菲.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及原因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05:235.

作者简介:刘 磊(1983-),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