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联性研究

2016-10-26 21:02梁勤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2期
关键词:能源消费关联性经济增长

梁勤

摘要:北京是能源严重依赖外部供给的特大型城市,能源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又是制约和瓶颈。本文分析研究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各种关联,包括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对生产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重点产业用能变化规律和特点等多个方面,为探索北京市经济社会与能源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F12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2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很强的约束作用,能源资源的保有与供应的承载能力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结构和方式。

对于北京这一能源严重依赖外部供给的特大型城市而言,研究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对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资源供应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分析研究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各种关联,包括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对生产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重点产业用能变化规律和特点等多个方面,为探索北京市经济社会与能源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

一、能源消费与经济总量的关联性

三十多年来的城市发展,北京市经济总量、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飞跃,而能源资源的支撑作用也越发显著,以年均3.8%的能源增长支持了10%左右的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近90%,但能源供应也由自给自足变为严重依赖外部供给。

(一)经济增长带动能源需求持续提升

三十多年来,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由1980年的1907.7万吨标准煤增加至2014年的6831.2吨标准煤,增幅为258.1%,年均增长率为3.8%。而随着持续不断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能源需求增长速度呈现总体趋缓的态势,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经济增速较前期有所回落,服务业比例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GDP增速逐渐由年均两位数增长放缓至年均7%左右,带动能源需求增速出现同步放缓趋势。

(二)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带动能源消费保持同步性

三十多年来,北京市以年均3.8%的能源增长支撑了年均10%左右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值为0.41。而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着能源需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其中1980-88、1997-2003、2008-2014三个阶段为低弹性周期,1989-1996、2004-2007两个阶段为高弹性周期。

1980-1988年,北京市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低,为0.33。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体制的转变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1988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两年比1980年翻一番。在此阶段,首都经济进入到了工业化初期,经济发展逐步从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转变,但由于此时钢铁、水泥等高耗能的生产用品是逐步由国家统一调配过渡到市场调节,重工业产能尚处建设阶段,能耗总量增速相对经济增速较慢,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相对较小。

1989-1996年,北京市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5.4%,能源消费系数较高,为0.56。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同时钢铁、机械制造等能耗较高的产业为北京市支柱产业,以及家用电器迅速普及等原因决定了这一时段能源消费快速增加。

1997-2003年,北京市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3.8%,能源消费系数较低,为0.29。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结构调整, 1994年北京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位居第一,北京逐步从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发展成为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型经济城市。

2004-2007年,北京市能源消费量从4928万吨标准煤猛增至6285.1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速7.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60,能耗总增幅超过23%。其主要原因是在北京市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的带动下,建筑、交通等高耗能部门较快发展,房地产项目大规模上马,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0%的速度快速增加、电子设备广泛使用,带动了能源消费较快增长。

2008-2014年,随着奥运会的举办以及首都功能疏解,首都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工业“以退促降”步伐明显加快,首钢主流程等一批高耗能企业关停或迁移。需求结构明显改善,相继实施了房地产限购、机动车限行限购等抑制能耗快速增长的政策措施。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逐步在全社会培养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首都能源消费增速出现回落态势,6年累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30。

(三)经济发展带动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三十多年来,北京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发展的质量也显著提高,在能源充分合理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4年末北京市万元GDP能耗为0.360吨标准煤(2005年可比价),仅为1980年的13%,年平均递减率为5.8%。当前,北京市万元GDP能源消耗量为全国最低,领先全国第二梯队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份5-6年的水平。

二、人均GDP与能源消费的关联性

人均GDP水平与能源消费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人均GDP水平越高,其能源消费总量也越高,因此能源消费一般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从现有的国际经验总结得出,人均GDP在3千-1万美元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而当人均GDP在1万-2万美元时,能源消费呈现低速增长态势。当人均GDP达到2万-2万5千美元时,人均能源消费量达到峰值并停止增长。

2014年北京市人均GDP为16278美元,比较发达经济体在人均GDP16000美元左右时的人均能耗和利用效率,在相同发展阶段,北京市人均耗能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略高于同阶段的日本、德国。

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果5年后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10年后达到25000美元,根据上述规律,届时北京市将达到人均能耗拐点,峰值在4吨标准煤左右。当人均能耗进入“零增长”阶段,城市总能耗增长速度将与人口增长保持一致,进入能耗总量不变、GDP小幅上升的阶段,持续一段时期后,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有望实现逐步下降。

三、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联性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根据城市性质和功能,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全局性的战略调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到1998年“首都经济”概念正式提出,北京从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型经济城市。1994年,北京的产业结构首次由“二、三、一”变为“三、二、一”,此后这一结构不断巩固。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8: 21.3: 77.9,北京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稳居第一。随着第三产业支柱性地位的塑立和“两高一资”产业的调整外迁,北京市能源消费重心逐步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能耗,三次产业和居民能耗占比由1980年的“3:73:16:8”变为2014年的“1:29:47:22”。

(一)第一产业用能先降后升

20世纪 90年代中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逐步放缓,一产能耗呈波动下降趋势,1994-2005年间一产能耗年均降速为4.5%;然而2005年以后,随着都市产业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一产能耗又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05-2014年间年均增长1%。

(二)第二产业能耗增速显著放缓

第二产业能耗占比大幅下降,2014年第二产业能耗占总能耗比重从1980年的73.4%下降至29.3%,万元GDP能耗由1980年的13.7吨标准煤下降至0.36吨标准煤。第二产业能耗增速也呈下降态势,尤其是“九五”之后北京市确立高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发展方向,改造传统工业,迁移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二产能耗降幅更为明显。其中,工业用能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带动下呈现下降趋势。从具体的产业看,生物医药业呈现明显低能耗特征;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能耗增长快速;金融危机后电子信息产业能耗增长放缓;基础产业在“两高一资”企业调整外迁等因素影响下呈现能耗单耗双下降;都市产业能耗保持平稳增长。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建筑业能耗增速回落。

(三)第三产业能耗刚性增长特征明显

随着“八五”计划提出将第三产业打造成为北京市的主导产业,金融、信息、房地产、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迅猛,带动三产能源消费和利用效率的双提高,能耗越来越呈现刚性增长特征。各产业用能也呈现不同特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是服务业能耗增长的首要因素;房地产业能耗在服务业中占比位居第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能耗增长较快;金融业能源利用效率居各产业首位;批发与零售业增加值能耗快速下降;后危机时代商务服务业能耗增速明显下降;科技服务业能耗呈现平稳增长特征;公共服务业能耗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四、启示和建议

根据前文得出的结论,随着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均GDP不断提升,在不远的将来北京市有望迎来能耗拐点,北京市能源利用将更加清洁高效,能源约束有望得到缓解。但规律的背后有赖于北京市能源领域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细致的工作推动,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当前北京市三产比重已达77.9%、优质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已达到70%以上,三产和居民生活用能比重接近70%,“结构促降”潜力已全面缩窄,刚性耗能需求大幅增加,深挖节能潜力的难度加大。而持续的雾霾天气引发人民对城市能源结构的深度思考,使用更加优质、更加清洁的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需求十分迫切,能源供应设施建设和资源保障工作面临新形势下的思路转变,能源价格矛盾亟需理顺,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亟待培育。而新一轮城镇化的推动必然导致首都城市和人口规模加大,给城市能源发展带来考验。

展望未来,需要我们从“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出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互相协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集约高效发展;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清洁能源比例,推动新能源规模利用;理顺资源价格机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力确保首都能源供应“生命线”的安全稳定,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剑,纪俊.中国西北五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2-08-20.

[2]栾贵勤,杨青,周雯瑜.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国际对比分析[J].开发研究,2013-02-20.

[3]于凤玲,周扬,陈建宏,周智勇.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26.

作者简介:梁 勤(1978-),女,汉族,广西贵港人,现供职单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职称:讲师,学位: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能源消费关联性经济增长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能源革命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关于矩阵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