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2016-10-26 21:20郭珊珊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2期
关键词:时空特征面板数据动力机制

摘要:本文以山东县域为基本单元,借鉴欧向军等人提出的四维分析视角,构建综合指标体系,结合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山东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山东县域,内源力是县域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其次为行政力和市场力,二者差别不明显;外向力的作用最弱。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间内,为避免山东各县域之间城镇化差距的拉大,需加强政府管理,统筹县域发展。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时空特征:动力机制;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1

引言

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县域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学术界有关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系统研究仍显不足,本文在借鉴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山东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机制进行定量分析,以完善城镇化发展的地域模式。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山东统计年鉴》、《山东城镇化发展报告》。

2.研究方法

(1)多元线性回归。县域城镇化水平为因变量,市场力、行政力、外向力与内源力为自变量,对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公式为:

式中:Y代表城镇化水平;μ代表常数项,XZL为行政力、SCL为市场力、WXL为外向力、NYL为内源力;β1、β2、β3、β4分别为相应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

在指标选择方面,行政力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力选取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外向力选取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内源力选取工业增加值。

(2)面板数据模型。根据后文检验结果,本文选择混合估计模型来模拟山东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公式为:

式中:Yit为因变量,即第i个地区在t年的城镇化水平;μ0为常数项的不变数,来自于不同地市的均值;μij为常数项的随机部分,来自于不同地市之间的差异;XZLit、SCLit、WXLit与NYLit分别为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与内源力;β1、β2、β3、β4分别为相应的回归系数,εit为随机误差。

二、动力机制分析

1.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本课题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代表城镇化、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内源力的五个指标Y、XZL、SCL、WXL、NYL进行平稳性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知:变量WXL的ADF-Fisher Chi-square统计量不显著,但其PP-Fisher Chi-square统计量在0.05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其余变量均显著,借鉴李子奈的研究,本文认为变量Y、XZL、SCL、WXL、NYL的水平序列平稳,即不存在单位根。

2.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存在,还需进行协整检验,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关系。本文利用软件Eviews6.0对变量进行Kao(Engle-Granger based)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各变量之间存在面板协整关系。

3.模型估计

借助Eviews6.0软件做似然比检验,结果拒绝了混合回归模型的原假设,应该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即以横截面模型残差的方差为权数对模型进行估计,以此减少由于截面数据造成的异方差影响,由此可以得到山东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模型。

4.结果与分析

(1)整体结果分析

山东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模型为:

Yit=0.380+0.409XZLit+0.406SCLit+0.420NYLit+0.270WXLit

i=1,2,3,…,16;t=2006,2007,2008,…,2014

对于山东县域,内源力(0.420)是县域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其次为行政力(0.409)与市场力(0.406);外向力(0.270)的作用最弱。

(2)分县结果分析

市场力、行政力、外向力、内源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的强弱,将山东县域可分为产业带动型(18个县)、政府主导型(36个县)、外资拉动型(15个县)、区位优势型四类(15个县)。

总之,市场力和内源力的作用较为稳定,产业带动型、政府主导型的县(市)可以通过政府和产业的发展来发展壮大,而外资拉动型必须依靠外资的辅助来追赶优势地区,区位优势型则要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发展产业,逐步转型,因此山东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模式需要多元化。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详细分析了山东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发现各作用力按作用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内源力、行政力、市场力与外向力,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间内,为避免山东各县域之间城镇化差距的拉大,需加强政府管理,统筹县域发展。下一步要加强对城镇化其他层面的研究,另外得出的结论对于全国其他省份县域是否适用有待探讨。因此,在后期可对研究范围进行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从而使研究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欧向军,甄峰,秦永东等.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5):993-1002.

[2]刘彦随,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12(8):1011-1020.

[3]魏冶,修春亮,孙平军.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地理研究,2013(9):1679-1687.

[4]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5]曹广忠,刘涛.中国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演变与过程模型.中国软科学,2010(9):86-95.

[6]陈洋,李郇,许学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科学, 2007,27(2):142-148.

[7]李子奈.计量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张文彤,董伟.SPSS 统计分析高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郭珊珊(1985-),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工作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城镇化所,研究方向:城镇化。

猜你喜欢
时空特征面板数据动力机制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