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育文化角度论“全面两孩”

2016-10-27 13:33卞晶晶
2016年28期
关键词:生育意愿

卞晶晶

摘 要:2016年1月1日,“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学界研究情况看,目前群众意愿生育数往往大于实际生育数量。笔者认为,生育行为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生育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因为文化是一种力量,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可以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进而改变生育行为。通过必要的宣传引导,形成有利于“全面两孩”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生育观念上把生育二孩与家庭能力建设、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全面两孩”政策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全面两孩;生育文化;生育意愿;生育行为

我国生育政策在新时期呈现了新的面貌。本文将二孩生育视作一种新型生育文化,首先对生育文化的概念进行一下解析。

一、生育文化解析

“生育文化”并不简单地等于“生育”和“文化”的机械相加。

《生育文化学》中对生育文化的定义是与人的生育活动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而《生育文化研究》一书中对生育文化的内涵介绍则是指围绕生育产生和形成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即反映生育变动和发展的意识形态,以及这种意识形态变换的物质形态[1]。本文在说到生育文化时则是取其中围绕生育而产生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之意。

二、生育政策的演进及演进依据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生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生产力水平在生育观念上的折射。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是个动态的过程,结合我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生育文化的不同特点:

第一个阶段:鼓励生育阶段,人多力量大。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处于鼓励生育阶段。当时生育文化的核心是人多就是力量。第二个阶段:计划生育起步和趋紧,少生孩子快致富。从1973年的“晚、稀、少”到1978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再到以1980年9月25日的中共中央《公开信》正式提出“提倡一孩”,以及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反映出生育控制逐步紧缩的过程。该时期生育文化的主题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第三个阶段:稳定低生育水平,巩固计划生育成果。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发表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主要任务开始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的轨道上。第四个阶段:计划生育的新阶段,两个孩子刚刚好。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全面两孩”。这一决定,符合国情,顺应民意。然而实施起来并非一帆风顺。

三、“全面两孩”政策或可解决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水平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并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带来了很多人口和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不足、性别比失调和失独家庭增加等。“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上问题。

四、 生与不生:“全面两孩”政策面临的问题

生育意愿是人们对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不仅包括个人或家庭在生育子女的数量、性别及生育间隔等方面的主观偏好,还包括生育动机、生育目的等影响主观偏好的内在机理[2]。而生育行为,这里指以生育孩子为目的,实际进行的一系列关于生育的活动。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并对生育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但是,生育意愿并不必然产生生育行为。

(一)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1、市场经济的冲击。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大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孩子的抚养成本越来越来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贝克尔提出的“孩子成本-效用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虽然这一理论将父母和孩子间的感情因素排除开外,显得生硬刻板,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说明了父母生育孩子数量的一个影响因素[3]。其次,现代女性大多走出家庭,参加工作,成为职场女性。为了不影响工作和个人发展,很多女性选择了晚婚晚育、少育甚至不育的婚育模式。

2、个人因素。(1)现有子女数。现有子女数是决定能否生育二孩的政策性条件。只有一个孩子的人现在才可以生育二胎,才属于政策内生育。(2)现有孩子性别。现有孩子性别是有些人决定生育二胎与否的重要条件。如果头胎是女孩,则生育二胎以期生得男孩;如果头胎是男孩,则不必然要二胎。(3)子女质量。现有子女质量较好,则心中无忧;若身体或精神某些方面有问题的,通常会考虑再生育一个孩子。(4)对生育时间的看法。包括一胎生育的早晚和胎次生育间隔。

(二)影响生育行为的因素

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之间的障碍克服的难易程度是决定是否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

1、产妇年龄。女性一旦超过35岁再怀孕,便被称为高龄产妇。高龄产妇在孕产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都会升高,这都需要事先认真考虑。

2、经济状况。经济状况也是阻碍生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两个孩子的抚养、教育、住房等问题都需要做现在的考虑和长远的规划。

3、妇婴照料。高龄产妇怀胎十月和产后格外需要有人照顾。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在各种生活的纷乱中,重压下的家庭关系会变得脆弱。

4、孩子间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是否有能力处理好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及两个孩子的关系问题。

五、“全面两孩”是一种新型生育文化

2016年1月1日,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至此,实施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新法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4]。

此次修法将二胎生育上升为法定程序,至此生育两个孩子有了法律依据,受法律保护,而且实现了二孩生育权利的平等。

六、如何使“全面两孩”政策深入人心

如何让大家热议的“二孩”,在广大群众中生根发芽呢?笔者从三个层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国家层面

国家应制定实施与“全面两孩”相适应的配套支持政策,做好相关准备。比如医疗方面,床位和妇产医生的资源配置尽可能合理。另外,托幼、学龄前教育和小学现在都是较为紧缺的资源,今后应加大这些领域的投入力度,做到合理规划。加大“全面两孩”政策宣传力度,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全面二孩政策,鼓励符合政策规定和有条件生育夫妻生育二孩。规范剖腹产手术实施。剖腹产手术的刀痕易产生瘢痕,再次妊娠时较易形成瘢痕妊娠,很可能会危害母婴生命健康。

(二)从社区层面来看

社区是联结政策层面和生育人群的中间环节。社区在宣传和服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可以在宣传栏内张贴“全面两孩”政策的相关信息,以及形式活泼、内容生动的二孩生育标语。社区计生人员深入居民家庭进行宣传指导,可以针对辖区内育龄妇女,尤其是准备生育二孩的人群,召开座谈会,学习科学生育的相关知识;可以借助电子平台,进行宣传引导和沟通。

(三)从家庭个人层面来看

有二胎生育意愿的家庭尽量避免盲目生育,应在考虑身体条件、经济条件、工作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二孩生育时间表,预约一个优质宝宝。

七、小结

放开二孩生育,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史的一个新篇章,其影响和意义极其深远。希望符合政策、自身又具备二胎生育条件的育龄夫妻,积极准备,适时生育。生育二孩,当下可能会辛苦一些,但从长远来看,无论对于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一种正确的决策,其成果将会在20年后彰显出来。(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田雪原,陈胜利,吕红平,周丽苹.生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

[2] 顾宝昌,马小红,茅倬彦.二孩,你会生吗?——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关系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3

[3] 张岚,吴艳萍,夏前锋.传统与现代碰撞下舟山居民生育观变迁的文化原因[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26-34

[4]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订--2015十大立法[N].检察日报,2016,01,04

猜你喜欢
生育意愿
山东某高校教师二孩生育意愿调查报告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二胎”生育政策评价研究
社会转型中的瑶族生育意愿研究
中国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