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交流对高原血液透析中老年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6-10-31 06:09张会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阿坝州医患血液

马 丹 张会君

(四川省阿坝州人民医院,四川 阿坝州 624000)



医患交流对高原血液透析中老年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马丹张会君1

(四川省阿坝州人民医院,四川阿坝州624000)

目的探讨医患交流对高原血液透析中老年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将行血液透析的中老年患者15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实验组给予充分的医患交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孤独和恐惧的心理状况,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心理情况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P<0.05)。结论充分的医患交流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血液透析;医患沟通;心理状况

血液透析虽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但可极大程度缓解尿毒症患者症状,然而也可能导致新的并发症发生〔1〕,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时,往往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高原地区的中老年患者由于气候和疾病等原因的综合影响,导致接近50%的透析患者产生心理障碍〔2〕。我院在对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时发现,充分和有目的性的医患交流有利于缓解中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中老年患者共152例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54例,年龄55~78〔平均(65.32±6.21)〕岁。所有患者均由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而进行血液透析,时间均不超过1年;每周透析2次,每次4 h。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男52例,女24例,年龄56~78〔平均(65.39±6.32)〕岁;实验组男46例,女30例,年龄55~76〔平均(65.27±5.9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包括医嘱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等。实验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入医患交流的干预方式:(1)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与掌握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包括面部表情、语言动作以及在患者面前的肢体语言,都要以亲切随和为中心;(2)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详细情况,做到互相信任,彼此成为朋友;(3)掌握由浅入深的沟通方式,先从闲聊开始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然后在谈话中向患者透露和传递疾病并不可怕,只要保持一个轻松良好的心态,疾病可以被治愈的信念;(4)将血液透析和疾病的相关知识在谈话的轻松氛围中向患者加以说明,使患者充分了解透析的目的和原理,打消患者的疑问和恐惧感;(5)扮演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认真的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尤其是当患者描述到自己身体或者心理存在的问题和疑问时,一定要仔细记录并介意解决,避免使问题加重〔3〕。

1.3观察指标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心理情况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的评分干预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情况比较±s,n=76)

与干预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2)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4.74%,非常满意48例,满意22例,不满意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非常满意22例,满意6例,不满意48例,P<0.05)。

3 讨 论

血液透析是很多肾脏疾病用来代替肾功能的一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维持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障碍〔4〕。心理健康问题会反过来作用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可能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减低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长期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医护人员中的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并有目的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尝试挖掘患者内心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患者心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5〕。

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同时,也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轻患者透析过程的心理紧张感和恐惧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使患者透析过程中身体上的不适感减轻,以顺利完成透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明显减轻,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也减轻,说明医患充分有效的沟通的确能够对患者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6〕。本次研究发现,很多患者的心理负担的产生与透析造成的医疗费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每周要进行2次血液透析,而且需要长期进行,医疗费用较高,患者自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内心消沉。长期的治疗也使患者失去了治愈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治疗的依从性也有所降低,在沟通时尤其要注意对该方面的心理疏导。

综上所述,医患沟通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冉玉力,徐蓓蓓,吴艳春,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3):301-2.

2翁永华,李俊儿.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5;(13):2075-6.

3刘卓华,宁志芳,蔡赛兰,等.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15-6.

4郭振霞,化前珍,王波,等.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心理状况与自我管理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10):812-6.

5李玉秀.心理护理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18.

6Susantitaphong P,Koulouridis I,Balk EM,etal.Effect of frequent or extended hemodialysis on 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a meta-analysis〔J〕.Am J Kidney Dis,2012;59(5):689-99.

〔2015-11-15修回〕

(编辑袁左鸣)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No.L13ASH003)

张会君(1964-),女,硕士,教授,主任护师,主要从事老年患者护理方面的研究。

马丹(1980-),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高原血液透析方面的研究。

R459.5

A

1005-9202(2016)18-4567-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82

1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

猜你喜欢
阿坝州医患血液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多彩血液大揭秘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