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16-10-31 16:16宋璐瑶
成才之路 2016年29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中学生管理

宋璐瑶

摘 要:分析智能手机对中学生学习、身体健康、心理状态和思想品德等带来的影响,指出智能手机对中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利与弊,应对智能手机对中学生成长带来的冲击,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采取合理的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合理利用、扩大其正面效应。

关键词:智能手机;中学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25-03

2007年美国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标志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手机类型的总称。正是由于使用便捷、功能强大,智能手机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腾讯数码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行为报告显示:80%智能手机用户睡觉与手机同床,71%在手机没电时感到十分焦虑,95%在睡前还要玩手机。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12月,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其中学生群体的网民占比最高,为23.8%,而学生网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学生。

中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差。智能手机让中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也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深度比互联网的出现时期更加显著。为让智能手机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也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手机对中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对此问题的对策。

一、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正面影响

1.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中学生智能手机用户,已经开发了众多学习软件,如各类电子字典、词典、背单词软件等,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使得学习方式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兴趣;针对智能手机开发了各类学习APP,既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辅导,也可以实时解答习题,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拍摄功能,将不会解答的习题发送到网站上,如学霸君、小猿搜题;还可以实时得到在线老师的回答,如猿辅导;针对每门课程都有众多学习论坛,可以进行网上研讨,如21世纪英语网、网易公开课等。上述网上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智能手机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它有利于中学生实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对中学生的时事教育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 有利于增长见识

搞好课堂学习、掌握课程知识是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但是,中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是多样的。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其信息量大、传播快,可以便捷地为中学生提供各类知识,获得即时信息,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可以缩短课堂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让中学生了解世界新的科技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脉搏。此外,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BBS等,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而网络空间的无限性极大地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有利于增进同学间友谊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自己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毕业以后大家在不同的学校学习和生活,学习任务繁重,加上地域的限制使得大家不可能经常见面,由于年龄相仿、在一起学习生活多年,同学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而智能手机的无线上网功能有利于中学生在QQ、微博中结交朋友及朋友间联络感情。在同学群或者朋友圈里面,大家实时了解各自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学习、社会生活等开展各种讨论,发表各自意见,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交流,延续和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同时,由于网络环境与现实的不同,在思考的过程中,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分析力和判断力。

4. 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效果

传统的口口相传、电话、短信等班级信息发布方式时效性差,可靠性低,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使得支持移动平台的班级管理系统成为众多学校的选择,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果。基于智能手机的校讯通、QQ群以及微信群等平台强大的通讯功能方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信息的发布,同时不仅仅班干部,全体同学都可以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特别是,家长可以通过上述平台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这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对中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5. 有利于学生的人身安全与情感沟通

国内中学生绝大多数均为独生子女,寄托着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情感和希望,因此,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家庭和学校首先要关注和确保的问题。在城市里大部分学生需要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学校,途中要接触到大量的陌生人员、经过各种复杂的路况,通过智能手机,父母和老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行踪,提高了安全性。而在农村,很多中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大多数寄宿在学校,节假日由爷爷奶奶照顾,学生拥有手机就能方便与父母和家人联系沟通,特别是智能手机强大的视频通话功能使得中学生不用再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见面,有利于与家人的情感沟通。

6. 有利于促进中学生更早地适应社会生活

移动互联网不单是一种技术,它是一个时代,它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通过移动互联网查询各类信息、缴费、购物、乘车付费、预订座位、预订车船票,乃至物业监控、遥控家电等等,已经是现实生活或即将成为现实。一些专家学者将互联网应用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的青少年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因此,中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辅助开展学习、课外活动、购物、乘车等等,都是在体验互联网时代的生活,培育互联网思维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对尽早适应社会都是十分有益也是必要的。

二、智能手机的负面作用

智能手机是双刃剑,它对中学生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智能手机,负面影响也日趋凸现。

1. 影响学生的学习

直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移动消费大未来:2015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称,目前智能手机“上瘾症”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更容易上瘾。一般中学生在课堂上不允许携带和使用手机,而当他们上瘾之后,离开手机就会心神不定,严重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二是影响了课后作业的训练效果。众多的学习网站,使得学生可以轻松地得到作业的答案,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加思考,稍微碰到一点困难就直接上网查阅答案,或者直接通过网络获得其他同学的答案,使得学生缺乏思考和锻炼。三是智能手机占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上学和放学途中还专注于玩手机,甚至边做作业边玩手机,不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2. 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智能手机上网所接触到的信息量大,内容良莠不齐,网络上虚假、淫秽、暴力等低俗、不健康的信息泛滥。中学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和毒害,不利于他们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人甚至去尝试和模仿而根本不计后果,给他人、自己及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由于沉迷网络世界,现实生活中对于自己的家人、同学却表现出越来越冷漠;此外,无节制的上网造成生活不规律,不能适应现实生活、产生厌世情绪等问题。根据《中国青年报》2014年1月4日报道,由共青团浙江省委发布的浙江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有关情况调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在被调查的2384名青少年中,有59%的青少年偶尔或经常浏览一些不良信息。国内相关调查显示,在上网的青少年学生中,20%的人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人与家人、朋友疏远。

3. 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然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中学生很容易在互联网上接触到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受到冲击,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4. 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最近互联网上流传一张漫画,上幅图是鸦片战争时期一名瘦骨嶙峋的中国人侧卧抽吸鸦片,下幅图是一名同样瘦弱的少年侧卧沉迷于手机。这张图反映了人们对手机危害的担忧。即使在正常光线条件下,由于手机屏幕尺寸较小,通过手机长时间阅读会导致眼睛干涩;长时间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手机发出的光会让眼部肌肉疲劳,影响聚焦能力,导致视力模糊;而躺在床上玩手机,由于枕头的压迫使得左右眼睛供血不一致,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左右眼睛视力偏差。手机辐射尽管是细微的,但是依然是有坏处的,时间长了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易疲惫、恶心等不良反应,而这种辐射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更大。手机使用过量,频繁按键,导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肿胀等不适症状;脖子耷拉过度、身子不自然弯曲、颈部越来越前倾,久而久之容易压迫椎动脉而诱发颈椎病,造成慢性劳损。睡觉前长时间使用手机,大大减少睡眠时间,影响睡眠质量。

5. 影响学生的消费观

中学生的消费观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在部分学生眼里,认为谁用的手机时尚,谁的手机功能多,谁就最能代表潮流,谁在班里也就有面子。因此,为了在同学面前不至于丢面子,他们就去盲目追求品牌手机,将浪费转嫁到家长头上,导致家庭经济负担不必要的加重。如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大众消费形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渐渐地成为消费者购物的好帮手,中学生的网购文具、娱乐用品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对于消费者来说,网购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逛商店”,获得的商品信息也多,可以买到当地没有的商品。也正是由于智能手机网上购物的便捷,往往导致中学生过渡消费和无用消费。很多中学生通过网购,获得各种新奇的文具、精美的贴纸、有趣的玩具等等,形成一种攀比心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建议与对策

回顾历史,任何一个科技产品的问世之初,如广播、电视机、互联网都曾被认为会对社会引发灾难,特别是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现在又轮到了智能手机。然而,根据2015年10月10日凤凰科技消息,美国《华尔街日报》当天刊文称,杜克大学研究人员马德琳·乔治(Madeleine George)和坎蒂丝·欧哲斯(Candice Odgers) 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较全面评估了迄今为止有关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科学证据,研究表明青少年普遍沉浸于互联网世界,但是没有迹象表明智能手机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尽管有了上述研究成果,而且历史上新技术引发灾难的预言都已落空,但是从目前国内外的大部分调查统计以及教育实践来看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弊大于利。在国外,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部分中学里禁止使用手机,日本多数高中都不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但是初中则是禁止的。我国目前尚未有针对智能手机在中学校园如何管控的相关法规,但是已经有一些中学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1. 社会的责任

从社会方面来讲,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优化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依法禁止互联网上发表反党、反社会等反动言论;依法禁止开发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黄色、暴力等不良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和游戏等。技术层面方面,通过手机号码的实名登记,对青少年智能手机用户屏蔽黄色、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开发恶意信息检测过滤系统,对不良信息及时拦截消除;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互联网产业应强化社会责任,用充满正能量的互联网产品影响青少年;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都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在互联网上编发不良低俗信息。

2. 学校的教育与管控

学校是中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主体,对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和依法管控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教育引导方面,对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对智能手机的危害性进行充分说明,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对智能手机的管控,防止诱发逆反心理。通过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中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引导学生辨识和筛选网络信息,提高抵御不良信息侵害的能力。在依法管控方面,学校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物权法》等制订合理有效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管控措施。原则上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对因特殊原因要带手机的,由家长向班主任申请,经班主任同意后方可带到学校,到校后务必将手机交给班主任保管,放学后领回。对于在校园内和课堂上发现学生使用手机,将立即予以没收,通知家长来领。违规使用手机的,收缴后上交班主任,由学生提交书面保证之后由家长到学校领回手机。对收缴手机时采取不合作的,拒绝接受教育或者拒绝交出违规使用手机的,应该给予相应的处分。考试期间凡是发现使用手机一律以作弊处理,收缴手机。此外,为了便于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各班级可以提供1~2部公用手机,由班主任保管。

3. 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在管控中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的过程中,家长的配合是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家长要和孩子明确,只能用手机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什么时间可以用手机、什么时间坚决不行。做好了应当鼓励,违反了就坚决给予批评乃至惩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要防止学生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否则会养成对手机的依赖。譬如,要求学生只能在把所有作业完成后,一定的时间段内集中使用手机查阅各种学习信息、解答疑难问题。家长应认识到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统的学校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仍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智能手机仅是一个辅助学习工具。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家长都不能主动给孩子频频更换新潮的手机,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其购买功能适宜的手机,不可无节制地满足子女对手机以及网上购物等消费需求,要引导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拥有手机的正确观念,不要养成对手机档次或手机功能的一种虚荣的攀比心理,形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四、结束语

总之,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利有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智能手机必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学生的管理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责任,为此应该三方共管,各负其责,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去寻找疏导方法,引导学生观念上的改变,在制度上进行约束,从心理方面进行干预,以应对智能手机对中学生成长带来的冲击,最大限度地消除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合理利用、扩大其正面效应,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潘丹.与其“堵”不如“疏”——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房香莲.中学生手机依赖机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泉州市泉港区中学生的调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5).

[3]刘迪,许安结,刘亚伟,李方梅,等各国对中学生携带手机上学态度[J].世界中学生文摘,2003(12).

[4]韩丽霞.手机媒体对城市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05).

[5]邓华琼.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感觉寻求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06).

[6]覃菁.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5(01).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中学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