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文本情与意品读探析

2016-10-31 17:54王玲巧
成才之路 2016年29期
关键词:品读体验文本

王玲巧

摘 要:要读透文章、读懂作者、读懂人生,达到文道合一的境界,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文字之美;通过揣摩,研究语义之别;通过咀嚼,品味情感之真;通过体验,感受生活之美。

关键词:文本;品读;揣摩;咀嚼;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58-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要抛弃功利化思想,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悟情意,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熏陶感染、春风化雨的作用,达到文道合一的境界。

一、吟诵感受文字之美

通过对文章的反复吟诵,让学生感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真、善、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教会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去感受、欣赏、创造美,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能让学生感受、领悟,就会给他们的情感发育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窦桂梅也说过:“就这样吟诵着、传习着,不需要更多烦琐、低效的分析,只悄悄地在孩子心里注入信仰和幸福。”在参加全区优质课评比的时候,教者选择了余光中的《乡愁》一文。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到这首诗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堂近一半的时间放在阅读诗歌上,就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流程:听范读,感受朗读的语调和节奏;自由朗读,试着标出节奏和重音;讨论划好的节奏重音,请两位同学试读;在以上两次听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个别朗读,注意把握语调,读出节奏和重音;学生齐读。这种阅读的铺垫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后面的“理解意象”“升华情感”“想象构图”三个环节中,学生都有精彩的见解。

二、揣摩研究语义之别

汉语博大精深,语义非常丰富。由于时间、空间、人物、地点以及场景的不同,语言所承载的语意、蕴含的思想、表达的方式和展现的效果是深刻丰富而又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说每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传达的信息都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阅读中不能忽略具体语境。

(1)要紧扣文本解读,不能游离于文本之外。要准确理解文字背后的味道,首要的就是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认真解读文本,吃透文章精神。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和《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两句中都用了“哆嗦”一词,想要准确地理解两词的意思和情感就必须充分考虑文章的语境。

(2)要联系人物形象。词语含义的理解通常和人物形象紧密相连。有的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有的是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揭示……例如,《故乡》中的“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学生抓住人物特点,很快明白这句话中“迎”“飞”两个动词分别刻画出母亲盼子心情的急切和侄儿的迫不及待、欢快活泼。

(3)要结合具体语境。词语在一定的句子中,句子出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定有它特殊的意义。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就要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还是鲁迅《故乡》中的句子“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地叫道:‘老爷!”不联系全文内容的话,很难品味出“终于”一词的味道。

三、咀嚼品味情感之真

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是以精练的语言为载体表达出来的,这些语言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不仅能使学生有一定的言语积累,而且还能陶冶他们的性情,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背影》一文中,“我”回忆起父亲的背影时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两句话用了反语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爱的悔恨之情,并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感激和爱。这种情感,如果不让学生细细咀嚼,凭他们的阅历,是很难一下子感悟那么深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多层次品读,感受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感知从心灵深处奔涌而出的情感。而情感的流动,情感的喷涌,都需要从文本咀嚼中加以理解。

四、体验感受生活之美

在引导学生把握某些词的含义时,不妨让学生体验一下。有了自己的体验,分析文本的情与意时学生就会游刃有余了。在上《背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读出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艰难,就请了一位身材微胖、个头中等的男生把讲台当作月台,模拟父亲极具表现力的“探”“攀”“缩”“微倾”等动作,浓缩、提炼了父亲人生的苦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亲的艰难。

五、结束语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作者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追求等复杂的情感都寄托在看似普通的文字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读透文章、读懂作者、读懂人生。通过吟诵、揣摩、咀嚼、体验,带领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揣摩语义之别,品味情感之真,感受生活之美。

参考文献:

[1]许龙梅.语文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介绍的探究[J].现代语文,2014(07).

[2]吴益.主体主动主人——语文教育的理念与实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05).

[3]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白燕萍.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J].贺州学院学报,2014(02).

猜你喜欢
品读体验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