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边茶:那一盏国家情怀

2016-11-01 03:38洪漠如
茶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道情怀四川

洪漠如

古道边茶:那一盏国家情怀

洪漠如

藏茶,四川边茶的一个称呼,名字直指茶叶运输的目的地,似乎带着藏地人民的呼唤:“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茶叶,在这种情境中是如此的歇斯底里,如此的让人震撼。来自四川雅安的背夫,用身体背负着一段民族情谊翻越横断山脉的穷山恶水,越过雪山,把那一盏意喻血肉与生命的茶传递给藏区。他们行走的脚步形成了一道美丽的线条。这条线,贯穿着地理、民族以及国家疆域,国家情怀也藏在其中。

历史的回音:古道行茶,筑茶为墙

在雅安,至今依然有不少茶叶生产企业承载着国家边销茶战略储备的历史使命。在黑茶打开内销市场以后,有很多企业蜂拥开拓了黑茶生产线,在参差不齐四川黑茶系统中,拥有边销茶资质的企业逐渐成为了拥有历史沉淀和成熟工艺的象征。我们确实也应该承认,毕竟能从历史中走来本就是殊为不易的,所以能够立足当代去拥抱历史的也是一份至高荣耀。

如今,我们在提及藏茶的时候常常以其功效作为切入点,主要包括:促消化、调节肠胃、利尿通便、抗氧化、抗辐射、降低血糖血脂等。都市人群一听到这些流行的亚健康词汇可能都会投入疑惑的目光,毕竟宣称有此功效的保健品太多,要证实又需要时间的检验。然而藏茶本身就有一份临床检验报告在那里。藏民日常摄入许多高脂高蛋白食物,自唐朝边茶入西蕃以来,茶便是当地人的身体调节利器。可能,藏茶走入历史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带着它独有的功效而来。不会让你去感受那花前月下所谓的茶韵,也不会让你去领悟当下所谓“禅茶一味”的机锋。他不是生活的附属品,而是一种生命必须;他不是通达境界的工具,而是融入生活高度自觉的一种习惯。不喝茶,是不能忍受的。“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在我国,任何一个宣称茶文化繁荣的地域,也没有人能发出这样对茶的决绝誓言!这种誓言,已然融入信仰,融入民族精神。

参观藏茶生产企业的仓库,无论是原料仓库还是成品仓库,由茶砖筑茶为城,那片树叶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大的,同时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茶,更是一堵墙,一堵固守国家疆域的城墙。

时代的呼唤:都市清饮,健康时尚

“藏茶”按照六大茶类的分类标准应该归入“黑茶”这个大类。在黑茶逐渐成为都市品饮时尚的背景下,所有的黑茶产区都在标榜自己的底蕴和文化,这里说“黑茶之源”,那里说“黑茶鼻祖”。茶企之间的叫劲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于是纷纷借助史料的佐证,把黑茶的历史推向了千年以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人不禁要问:黑茶的清饮历史有多长?可能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认,不算普洱茶的特殊历史,黑茶不会超过20年!

有关黑茶的开场白总是会这样描述: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生活质量飞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都市文明病”也迅速蔓延。新世界的新情况是让黑茶进入城市清饮的诱因。藏茶几乎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我们可以想象20年前藏茶在我们面前的形象。蔑篓包装下的粗枝滥叶,与绿茶的婀娜姿态是无法媲美的。视觉障碍引发的消费障碍通常会延续一段时间,直到有人去大胆尝试。几番尝试后比对感受,从醇和的口感,从身体的变化,从活佛与这款茶发生的神秘故事。终于有人开始发现藏茶美妙存在。2006年,在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雅安人用藏茶砖制作了一面艺术墙。以藏茶为主角的空间设想开始被人效仿和创新。

藏茶,抖落古道上的历史尘埃,用一盏透明茶具,正在积极融入都市生活,成为这个时代的消费时尚!

横断山脉

时光的回味:老川茶,老工艺

四川本土的茶叶原料主要来源于中小叶群体品种,这个群体品种在四川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近50多年来,四川省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用云南大叶种与四川中小叶群体中优良个体进行杂交,选育出来几十个“蜀永”系列茶树品种。同时,还不断从外省引进优良品种,包括云南大叶种,贵州黔眉系列,福建白茶系列,安吉白茶等茶树品种。这种大面积引种,让四川成为了制茶原料基地。那一杯老川茶原来的滋味可能已经被丰富的茶叶滋味所掩盖。但老藏传递的正味依然是老川茶所赋予的。

如今,面对茶树品种的问题学界尚有一些争论,很多专家认为新培育的优良品种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理论上经济效益会更高。但是,老川茶有老川茶的妙处,这是千百年来这片土地孕育的结果。是四川茶叶的独特代表。走进四川,在丰富的品种培育基地,邂逅川茶的独有血统是一件幸福的事。老川茶、老工艺,成就了川茶的历史荣耀,演绎了那一盏国家情怀。

川茶,有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也许与这一盏国家情怀分不开。□

猜你喜欢
古道情怀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赣鄱情怀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访茶马古道
“五老”情怀
灾后两年新四川
古道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