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仪参数报道情况及电针治疗仪输出频率实测与分析

2016-11-01 08:21徐菲鹏陈泽林郭义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治疗仪电针波形

徐菲鹏,陈泽林,郭义



电针治疗仪参数报道情况及电针治疗仪输出频率实测与分析

徐菲鹏1,2,陈泽林1,郭义1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镇江市中医院,镇江 212000)

目的 通过探寻电针治疗仪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电针治疗仪国家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对临床文献中电针治疗仪型号、刺激波形及复合波形特征、刺激频率、电流强度、脉冲宽度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3种电针治疗仪的实际输出频率进行测定,观察电针治疗仪实际输出参数的精确性,总结电针治疗仪存在的问题。结果 电针治疗仪使用参数报道情况显示,在统计的5项指标中波形(96.2%)被描述的概率最高,其次为电针治疗仪型号(88.8%)、频率(61.7%)、电流强度(11.2%),被描述概率最低的为脉冲宽度(1.8%)。临床最常用的电针治疗仪为G6805系列,但其生产厂家众多,亚类混乱。波形被描述的概率较高,但对复合波形特征的描述较少。临床选用电针使用频率差异较大,从0.8~400 Hz均有描述,但描述欠精确,大多数文献以范围表示输出频率。3种电针治疗仪的输出挡位与电针治疗仪频率的实际输出不对应,且实际频率输出范围与说明书中标注的频率可调范围差异较大。结论 电针治疗仪存在缺少参数实际输出值的显示装置、旋钮式调节控件调节参数不够精确、频率的实际输出值达不到说明书中的额定范围等问题。

电针;电针治疗仪;针灸器械;频率

电针以其镇痛效果好、节省时间人力并可通过调节电针参数量化治疗过程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使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验研究提炼电针治疗仪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电针治疗仪国家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1 电针治疗仪使用参数报道情况

电针在止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电针参数报道情况选择电针独立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作为研究主体,共纳入107篇文献。对文献中电针治疗仪的使用信息进行统计,包括电针治疗仪型号、刺激波形及复合波形特征、刺激频率、电流强度、脉冲宽度5个方面的内容。

1.1 电针治疗仪型号

107篇文献中,有95篇文献给出所使用电针治疗仪的型号,占88.8%。所使用的电针治疗仪共有9种。最常用的为G6805系列电针治疗仪,共69篇(占64.5%);其次为韩氏神经穴位刺激仪,共8篇(占7.5%);SDZ系列电针治疗仪,共5篇(占4.7%)。由此可见,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电针治疗仪为G6805系列,但其生产厂家众多,亚类混乱。

1.2 波形及复合波形特征

注明波形的文献共103篇(占96.3%),其中描述的主要波形有疏密波、断续波、连续波、密波、疏波、调频波。将疏波、密波归入连续波进行统计;调频波归入疏密波进行统计;部分文献中有使用两种波形的描述,分别计数。结果显示,断续波共6篇(占5.6%),疏密波共35篇(占32.7%),连续波64篇(占59.8%)。对疏密波参数特征的描述有6篇文献给出了疏波和密波的频率比;2篇文献描述了疏密波的时间比。而对断续波没有详细的参数描述。由此可见,电针治疗时使用波形被描述的概率较高,但对复合波形特征的描述较少。

1.3 频率

注明刺激频率的文献共67篇(占62.6%)。其中连续波频率以范围表示的文献共18篇(占16.8%),精确数值表示的共19篇(占17.8%),断续波以范围和精确数值表示频率的各2篇(占1.9%),疏密波的频率以单一范围描述的共6篇(占5.6%),分别标明疏波和密波频率的共8篇(占7.5%),以单一数值表示的共7篇(占6.5%)。连续波频率数值最大值为100~300 Hz,最小为0.8 Hz;断续波最大值为240~400 Hz,最小为1 Hz。由此可见,临床选用电针使用频率差异较大,从0.8~400 Hz均有描述,但描述欠精确,大多数文献以范围表示输出频率。

1.4 电流强度

给出电流使用数据的文献共12篇(占11.2%),电流值分别为2 mA、5 mA及10~20 mA。84篇文献均以患者耐受、患者感舒适、肌肉颤动来描述刺激强度,占78.5%。其中有2篇提及电流的起始强度为0.5 mA,逐渐增加,仍以患者耐受度衡量电流强度大小。由此可见,电流强度的描述仍以患者的主观感受为主,对电流强度的具体描述文献偏少。

1.5 脉冲宽度

3篇文献对脉冲宽度进行了描述,占2.8%;2篇使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其脉冲宽度随频率可变;1篇使用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脉冲宽度固定。

笔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电针参数报道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在统计的5项指标中波形被描述的概率最高,其次为电针治疗仪型号、频率、电流强度,被描述概率最低的为脉冲宽度。此外,对复合波形的描述较少且不规范。

2 电针治疗仪实际输出频率测量

笔者通过对电针治疗仪使用参数报告情况的统计,认为参数报告不全与电针治疗仪设计不合理、没有精确的实际参数输出显示装置有关。临床医生对电针治疗仪的实际输出频率及强度只能根据旋钮调节的挡位进行估算。故笔者对旋钮式控件不同挡位的电针输出频率进行测量,以了解文献中记录使用频率的准确性。

2.1 实验材料

1 kW电阻、导线若干、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电针治疗仪3台[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青岛鑫升),WQ-1002F韩氏电针治疗仪,KWD808-Ⅰ型电针治疗仪(常州英迪)]。

2.2 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连接示意图连接电路[1],将电针治疗仪与1 kΩ电阻串联,电阻模拟人体阻抗,以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作为示波器,与电针治疗仪并联(详见图1)。②设置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参数,设置采样速率为1 kHz,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为40 ms/div,放大器灵敏度为生物电交流电低增益模式10 mV,低通滤波为100 Hz,时间常数(高通滤波)为0.2 s。③分别对3种型号电针治疗仪连续波每一频率调节挡位下两个脉冲波形正向脉冲波峰的间隔时间进行记录。通过周期与频率呈倒数关系,对记录时间进行换算,得到实际脉冲频率。

图1 电路连接示意图

2.3 实验结果

由图2可见,青岛鑫升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的实际输出频率范围为0~31.25 Hz,WQ-1002F韩氏电针治疗仪的实际输出频率范围为0~41.67 Hz,KWD808-Ⅰ电针治疗仪的实际输出频率范围为0~125 Hz。查阅3种电针治疗仪的说明书,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的说明书显示其连续波的输出频率为4~100 Hz,WQ-1002F韩氏电针治疗仪的输出频率为2~100 Hz可调, KWD808-Ⅰ电针治疗仪的输出频率范围为2~100 Hz。具体参数对应情况见表1。

图2 3种电针治疗仪的实际输出频率

表1 旋钮挡位与输出频率关系

由表1可见,3种电针治疗仪的输出挡位不能反映电针治疗仪频率的实际输出情况并且实际频率输出范围与说明书中标注的频率可调范围差异较大。图3、图4显示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青岛鑫升)、KWD808-Ⅰ型电针治疗仪(常州英迪)的实际输出频率呈指数形式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0.578e0.369x,R=0.882;=0.353e0.514x,R=0.836。图5显示WQ-1002F韩氏电针治疗仪的实际输出频率呈线性回归方程为=0.405x-5.232,R=0.953。

图3 KWD808-Ⅰ实测频率

图4 青岛鑫升G6805-2实测频率

图5 WQ-1002F实测频率

2.4 电针治疗仪实际输出频率测量结果分析

电针实际测量频率的结果与林蓓茵[2]测量的结果相似,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①使用损耗,本部分所选择的电针治疗仪在临床使用年限较长,旋钮式调节控件内部炭膜剥离会导致输出频率的突然增大,出现如KWD808-Ⅰ、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的测量结果随调节挡位的变化频率呈指数型增加。②质量不合格,对于频率的实际输出值达不到说明书的中的额定范围的问题,可能为电针治疗仪在设计时即未达到行业标准中对电针工作数据的准确性的要求(当用阻值250W,误差不超过±10%的负载电阻进行测量时,测量值对随机文件中规定的或设备标识的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和幅度值得偏差应不大于±30%)。

2.5 实验结论

电针治疗仪存在旋钮式调节控件调节参数不够精确、频率的实际输出值达不到说明书中的额定范围的问题。由于电针治疗仪自身的精确度不够,临床医生调节电针旋钮估算的频率值准确性很差,对于临床治疗会产生不利影响。

3 讨论

3.1 参数报道不全的原因

①使用者将电针作为行针工具,对所有病症采用同一参数后不再调节。②旋钮式频率强度调节控件不够精确,实际参数只能大略估算。③缺乏直观的参数实际输出显示装置。④对电针治疗作用认识不全面,针刺的适应证即为电针的适应证。

3.2 电针临床使用报告规范的要素

结合2002年发表的针刺临床实验干预措施报告的国际标准(STRICTA)[3],在临床使用电针作为干预手段时应当注明以下细节,包括使用电针刺激的穴位、导线的连接方式(同侧、双侧)、连接电针的组数以及每组电针的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刺激波形。需注明电针治疗仪的型号及电针治疗仪说明书中电针的基础参数信息,包括脉冲的宽度,复合波形的频率比及时间比。

3.3 电针治疗仪使用操作中易被忽略的要素

在电针的临床使用中还有两个要素最容易被忽略,即电针穴位的选择和电针导线的连接方式,多数文献只列出了针灸的选穴,而很少提及连接电针的穴位。导线连接方式对电针疗效的影响很少有报道,朱江等[4]曾对电针治疗仪的连接方式提出了初步探讨,认为对侧连接对全身性疾病有好处,同侧导线连接对局部病变有好处。而临床中对电针治疗仪导线的连接方式研究较少,应受到重视。

3.4 开发单穴电针,提高临床研究可信度

电针在连接时需要正负极导线连在不同的穴位上以形成闭合电流回路,才能发挥电流的刺激作用。因此电针的刺激不光作用于正负极连接的穴位,同时还作用于正负极连线之间的经络线上。近年来经穴特异性研究成为热点,在研究穴位配伍及单穴功效时需要对单穴进行刺激以观察疗效,此时电针导线的正负极输出如何只表现在刺激单穴上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刘堂义等[5]通过对针灸针进行了改进实现单穴电针,在传统针灸针的针身表面涂一层树脂绝缘膜,针尖裸露,用导电胶水将金属环固定在涂有绝缘膜的针身上,并且金属环的位置要同时与穴位表面皮肤接触,这样在1枚针上形成了2个导电点(针柄和针体金属环固定处),当这枚针灸针扎进穴位后(在穴位的纵向方向上)就形成了2个导电点,将针柄和金属环与电针的2个电极相连接,电流就在单个穴位的纵向上形成了回路,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单穴电针”。

综上所述,从电针治疗仪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电针治疗仪存在下列问题,即缺少参数实际输出值的显示装置,旋钮式调节控件调节参数不够精确,频率的实际输出值达不到说明书中的额定范围。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建立电针治疗仪的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频,杨华元,胡银娥.电针刺激量量化方案探讨[J].中国针灸,2009,29(5):417-420.

[2] 林蓓茵.电针仪设计技术及其参数的相关因素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3] 费宇彤,刘建平.针刺临床试验中有关治疗措施的报告——STRIC- TA标准介绍及评价[J].中医杂志,2007,48(11):983-985.

[4] 朱江,张军,张露芬,等.电针连线方式初探[J].中国针灸,2001,21 (9):30-31.

[5] 刘堂义,杨华元,蒯乐,等.单穴电针仪的研制及其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2):241-243.

Reports on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 Parameters and Analysis of Its Measured Output Frequencies

-1,2,-1,1.

1.,300193,; 2.,212000,

Objective To lay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standards of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s by explor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An analysis was made of the models, stimulus waveforms and complex waveform characteristics, stimulus frequencies, current intensities and pulse widths of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s reported in clinical literature. The actual output frequencies of three kinds of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s were measured using RM6240C multi-channel physiological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to observe the accuracy of their actual output parameters and summari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s. Results The reports on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 parameters showed that of the five indicator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frequency of described waveforms was the highest (96.2%); the frequencies of described models (88.8%), stimulus frequencies (61.7) and current intensities (11.2%) were next; the frequency of described pulse widths was the lowest (1.8%). The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 most commonly used clinically was G6805 series, but the subtypes were confused because of many manufacturers. The waveform was described more frequently but complex waveform characteristics were less. The difference of frequencie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was larger. They were from 0.8-400 Hz but described less accurately. The output frequency was indicated by the range in most of the literature. The output adjusters of the three kinds of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s did not correspond to their actual output frequencies. There was a larg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range of output frequencies and the adjustable frequency range indicated in the instruction. Conclusions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s have the problems of lacking a display unit of actual output parameter values, the adjusting parameters of the knob adjustable controller being not precise enough and the actual values of output frequencies not reaching the rated range in the instruction.

Electroacupuncture;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s; Acupuncture apparatus; Frequencies

1005-0957(2016)09-1139-04

R245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9.1139

2016-03-2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25B00,2012BAI25 B06)

徐菲鹏(1989 - ),女,住院医师

陈泽林(1965 - ),男,教授,研究方向为针灸标准化、刺络与拔罐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Email:chenzelin328@163.com

猜你喜欢
治疗仪电针波形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对《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2018版新标准的理解及分析
基于LFM波形的灵巧干扰效能分析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基于ARM的任意波形电源设计
双丝双正弦电流脉冲波形控制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