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摹中引导儿童探寻古代名画之美
——来自课堂的思考(七)

2016-11-02 07:15魏瑞江赵莹
少儿美术 2016年12期
关键词:韩熙载仕女图夜宴

文/魏瑞江 赵莹

在临摹中引导儿童探寻古代名画之美
——来自课堂的思考(七)

文/魏瑞江 赵莹

“在临摹中探寻古代名画之美”是我们在低年级美术教学研究中进行的有意义的实践,我们选取古代名画《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作为学习临摹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感受走进古代名画的世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否喜爱古代名画?能否感受古代名画中人物的形象、服饰、头饰的美感?他们是否愿意把古代名画中的人物临摹下来?带着这些问题与思考,我们与学生开始了实践探索,并把这次小小的尝试誉为现代儿童在古代名画中的游走。

一、临摹《簪花仕女图》感受唐代人物造型的美

对于古代名画内容的选择,最初我们也有些顾虑,当学生看见这些古画印刷品时都很好奇,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是古时候的人吗?为什么画中人都胖乎乎的呢?这些人都是做什么的?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给予简单的回答。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代表作,用笔朴实,气韵古雅,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扑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滑光泽,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该作品为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

在介绍的时候又结合电视里演的古装剧,一联系到学生熟悉的内容,似乎让他们明白了一些,在他们眼里觉得这些古画中的人物服装还有头饰很漂亮,这引起了他们对于临摹此作品的兴趣。

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此卷传为周昉真迹,一说系晚唐之作,亦有论作五代画迹。作者画四嫔妃和两侍女,作逗犬、执扇、持花、弄蝶之状,以主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这是中古时期人物画常用的表现手法。画中的犬、鹤和辛夷花表明了人物活动是在春意盎然的宫苑。我们临摹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一人或多人,运用彩笔和油画棒进行临摹。在仕女的形体上让学生发现其特点,脸盘圆润,体态丰硕,发髻高大,上插牡丹花一枝,学生发现都是胖乎乎的美女,疑问为什么不减肥呢?我告诉学生当时是以胖为美,这样的形体给人一种圆润柔美之感,其中有胖乎乎的学生立马感觉到自己的身材也很美。在服装与头饰上给学生资料欣赏,感受其精细与美感,也许是女孩子的天性,偏爱服装、头饰,她们对此有很多想法和设计。教师不想用太多成人的目光改写她们眼里仕女的样子,不想让教师的思路束缚他们的画笔,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思去绘画,在构图与比例还有颜色上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喜欢绚丽的颜色,他们总是问教师可不可以给衣服涂上五颜六色的色彩,可不可以给这些古时候的人画上眼影。教师在视频中演示了一个颜色过渡的方法,他们运用到了绘画中。还有的作品把一些现代元素加进了背景里,别有一番趣味。

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对画中人物的欣赏,初步感受古画中人物形态的美;通过临摹这些古画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兴趣感倍增,学生以线描的方法临摹《簪花仕女图》,在临摹中他们的线条会随着画面中人物的线条变化而变化。许多学生对于画中仕女的头饰、服装非常感兴趣,观察得入微,刻画得精细。有一个学生,平时不喜欢画画,可是这次临摹,他有了很大改变。他画中的仕女很可爱,圆圆的脸,脸颊上画了两个“高原红”,憨态可掬。老师将他的画展示给大家,评价他画的仕女很有特色,在临摹中要保持自己的感受。

当一幅幅临摹的作品呈现出来时,我们也被学生的画面效果深深地吸引,每件作品都带着他们自己的符号特征。学生画中的人物不仅描摹出容貌端庄、体态丰肥、色彩柔丽的形象,初步感受了古代人物的美,有的学生还添画了现代的环境,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同时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见图1、2、3、4)

二、临摹《韩熙载夜宴图》感受长卷之美

韩熙载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这是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画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此画绢本设色,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

画面的情节一直围绕中心人物韩熙载一步步展开,全图分为五段,从倾听演奏,到亲自击鼓,欣赏独舞,直到宴会结束,此画采用了传统的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并穿越时间观念把先后进行的活动展现在同一画面上。虽然整幅画情景节奏繁杂,人物动势变化多样,却安排得宾主得当,疏密有致,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场景衔接自然连贯。因有临摹《簪花仕女图》的经验,所以在绘画上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临摹“长卷”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

学生用儿童画的方法演绎了他们理解的《韩熙载夜宴图》,体验了画家绘画这幅巨作时候的过程,在原画中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更加突出了全图他是中心,而学生的作品中,沉郁寡欢的韩熙载被画成了憨态可掬的表情,动作也很可爱。这也反映出了儿童的特性,原画中设色工丽雅致,富于层次感,而学生的作品颜色选择的更多为艳丽之色,这符合儿童对色彩的喜好,越艳丽越是美丽的。学生用的线条更加简练稚嫩,与画家的精细线条无法比拟,但就是这份稚嫩感让画面更有童趣。

在临摹中学生感受到了长卷里的场景转换、结构的衔接、笔墨的变幻等等的美感,体验到长卷独特的形式美,其叙事性特点与画家精湛的技法,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在几千年后也能感同身受,再结合自己儿童画的特色,绘画出别具风味的儿童版《韩熙载夜宴图》,描绘出他们心中的“长卷”。(见图5、6、7)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三、临摹“飞天”让梦想飞扬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我们结合人美版五年级教材《飞天》一课,采用KT板版画的形式进行临摹创作,创作了一批以飞天为主题的儿童版画作品。

这次临摹的难点不仅是如何制版,还有对飞天的理解。我们从网上找来了很多图片资料让学生欣赏,观察飞天的动态。在设计草稿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如头发、服装、装饰及动作方面难以理解,教师反复示范,才使学生表达出飞天的美感。临摹中他们的思想随着画面“飞扬”,他们一边模仿飞天的动作,一边用线条挥舞。他们把“飞天”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在背景上做处理,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有金字塔的建筑,有可乐鸡翅和冰淇淋在天空中飞舞,体现现代化生活与古典艺术完美的融合。

通过用版画形式临摹“飞天”,使学生感受到敦煌飞天把绘画艺术与舞蹈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领略到古代舞蹈艺术的精湛、优雅动人。在绘画中每一个飞舞的姿势就是学生思维跳跃的弧线,带着他们对美的感悟与“飞天”一起在天空中飞扬。(见图8、9)

以上是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的一次尝试,通过学习临摹中国古代名画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名画所描绘的内容,感受古代绘画的美感。学生临摹的作品在市区少儿美展中获得专家和老师们的好评。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实践。

图6

图7

图8

图9

猜你喜欢
韩熙载仕女图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 仕女图》粉彩瓷瓶
细数《唐宫夜宴》中的“国宝”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簪花仕女图
5《韩熙载夜宴图》:中国最早的情报就这样传送了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韩熙载夜宴图
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