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刚书法的文化转向

2016-11-03 03:29姜寿田
艺术品 2016年5期
关键词:书坛心性笔法

文 /姜寿田

赵长刚书法的文化转向

文 /姜寿田

赵长刚

1958年生于山东淄博。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山东画院山东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淄博市文联副主席,淄博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淄博书画院名誉院长。

赵长刚 雪里梅花 21cm×61cm 纸本水墨 2016年

赵长刚是在全国书坛较早获得声誉的齐鲁书家。他以其敏锐的时代审美触角和稳健的创作态势,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中青年书家群体中脱颖而出,跻身当代一流中青年书家群体之列。在“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评选中,赵长刚与赵雁君、沃兴华、朱培尔被推选增补为“中青展”评委,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书坛的地位。

山东乃齐鲁故地,在文化与审美传统上,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山东传统书法中虽不乏阳刚大气的经典之作,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铁山摩崖》《岗山摩崖》等。但山东书法传统的主流仍是以体现儒家文质彬彬、不疾不厉的中和美为尚。虽然从书法的现代性立场来看,这种来自传统审美的价值定向并不见得没有负面影响,但其积极价值在于,它使山东书家对书法始终抱存一种文化意义的固守,而不是一味激进,任意否弃颠覆传统。表现在书法文化—审美取向上,便是书法的文人化取向。这在山东老一代书家,像蒋维崧,朱复戡、魏启后,邹振亚身上都有着清晰的显现。

赵长刚作为新时期山东书坛中青年书家的代表人物,在很大程度上,薪传了山东老一代书家的文人化书法传统。他以古求新,不炫奇弄怪,“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既有对书法时代审美的敏锐把握,又有来自书法传统的意识。赵长刚书法取法简书、《书谱》、章草,尤以《书谱》为最。在我的印象中,赵长刚早期书法似取法苏字,字势扁侧,散而庄,谈而腴,饶有书卷气而不失俊爽。这种印象是他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的获奖作品给我留下的。只可惜在我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手头没有那次展览的作品集,因而无法确证我的印象是否准确。不过,我非常愿意保留对赵长刚早期书法风格的印象,毕竟那种含蓄,文心蕴藉而又不乏风格定向的书法审美情调是颇耐人回味,咀嚼的。如果我对赵长刚书法早期风格印象没有错的话,那么赵长刚近期的书法在审美风格上明显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既表现在取法对象方面,也表现在笔法方面。不过,在这中间,书法文人气的蕴藉中和作为风格定势则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赵长刚 唐诗四首 20cm×59cm 纸本水墨 2015年

赵长刚取法《书谱》其小草摇曳灵透,姿致多变,汩汩而出,别具逸态;行书则糅合汉简、章草,松秀雍容。在这方面,看得出来自魏启后的影响,魏启后对汉简手势的决发对赵长刚有启悟之功。他在用笔方面,最大程度地减化了用笔的技巧动作,而一任自然。他擅用侧锋,入纸轻浅刷扫,笔致松活,从赵长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心态是充分自然化的,有一种心融笔畅的达性情态。他的一些草书长卷几乎都是一气呵成,略无滞碍,更无迫于事的心阑手怠。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节奏,因而很少有强烈的视觉刺激。他的作品透明纯净,几乎是在不动声色中表现一种情趣,其书风如散士清流,临风吟哦;又如一抹清音,散入云霓。

近十几年,赵长刚一直潜隐高蹈,远离书坛中心,这种低调,不事张扬,既出自其心性,也缘自他对书法的虔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有名言:“吾谓书法亦犹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始其了悟。至其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书法如人生修为,要有潜隐的心性,守恒的定力,同时,也需要有来自终极关怀的文化慧命。赵长刚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他在保持创作上不断深入探索的同时,还在不断提撕自身的书法创作境界,追寻从审美到文化的转换。在近几年的书法创作中,赵长刚愈益表现出他对佛家淡逸静穆之境的追求。他不断减弱笔法的形式表现,而将用笔与心性打通,追求起止无迹的笔法语言。求其笔简、形简、意简。如果说,赵长刚前些年的书法创作,在审美笔法上还求其侧利跳荡之态的话,那么,近几年其书法,已入散淡之境,这无疑缘自书家心境的变化。看得出,赵长刚是自觉在把书法作为心性修炼的一种方式,并将自我的心性修炼用书法将以表达。事实上,当书法在技巧笔法层面达到一个相对高度时,书法的高低,便取决于意境的高下了。

在近现代书法史上,无论是康有为,弘一法师,还是谢无量,马一浮,他们的书法都是超越技术、笔法层面的心性化表现,其书法风格传递出其强烈的文化修为和个体意志。唯其如此,他的的书法才体现出妙悟的书境,才使人透过书法看到书法背后超迈的人格。像弘一法师到晚年,直以书法表达宗教情怀,用笔到“无”,不染纤毫尘滓,活托出生命人格的天朗气清,无所挂碍。而马一浮,谢无量作为大儒,其遣笔运毫间所表现出的文化重量,也自使人心敬诚服。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有我”与“无我”之辨,“有我之境”,求主体表现;“无我之境”,求意境的追寻,是文人画逸格的体现。赵长刚的书法内含文人化追求,而求其“无我之境”,恰合其书法审美的内在理路。

书法是中国文化内部的产物,单纯的形式追求包括笔法追求,只能满足书法的一个很小侧面,而不能张显中国书法伟大传统整体于万一!因而,推动书法从形式化向文化转换,是当代书法摒除大众化,低俗化痼疾的必然选择。赵长刚作为成长于儒家文化故地的书法名家,他的书法文化追求是当代书家趋于文化自觉的表现,而作为齐鲁代表性书家,他对山东中青年书家的启迪召唤作用也会很快显示出来。

赵长刚 禅诗册页 34cm×23cm×12 纸本水墨 2016年

荣宝斋济南分店成立于二〇一三年九月。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一日正式开业。分店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齐州路西客站广场,总面积两千六百多平方米。济南分店共两层,一层为营业大厅,经营书画原作、文房用品、木版水印、工艺品和艺术图书;二层为展厅,举办书画艺术品展览等活动,为艺术家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荣宝斋济南分店将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坚持“诚信为本、荣名为宝”,充分发挥荣宝斋的品牌优势,为齐鲁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努力和贡献。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西客站广场南综合商业楼东楼

联系电话:0531-55707666-615(展览部)

传真:0531-66959988邮编:250117

猜你喜欢
书坛心性笔法
心性与现实
SUMMARIES OF ARTICLES
几多笔法写思情
笔法与临摹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小篆的特点和基本笔法的练习
当代书坛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