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沉厚 朴拙内美——杜建民书法艺术简评

2016-11-05 03:30程大利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创造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古篆隶人民美术出版社

文/程大利(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高古沉厚 朴拙内美——杜建民书法艺术简评

文/程大利(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与杜建民同志相识有年,其朴实低调之为人,谦虚勤勉之学习态度,均令我印象深刻。近年来,杜建民求学于京华,受业于当代书坛大家沈鹏先生、曾来德先生,又转益多师,问教于诸前辈名家,眼界心胸,均有极大之拓展,不数年,艺事大进,令人欣喜。

杜建民,1956年生,陕西山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早年于褒斜谷之摩崖石刻《石门颂》、《杨淮表记》、《开通褒斜道》等,有所濡染。后从军云南,落籍昆明,得观《爨宝子》、《爨龙颜》二碑,逐渐开启其追求朴拙内美之艺术道路。作品曾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第二届中青书展》、《第四届中青书展》、《中国第五届刻字艺术展》等多项展览,在《中国书法杂志》等多份杂志、出版社出版了《杜建民书法作品选》、《杜建民书法专辑》、《杜建民书法作品精选》、《当代中国书法名家-杜建民书法集》、《艺术鉴藏-杜建民书法专辑》、《杜建民书法艺术专辑》,先后在广东、陕西、云南等地多次举办了“杜建民书法个人展”并获得好评,2011年云南省文联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杜建民书法展”,其甲骨文书法作品2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杜建民书法,由篆隶入手,游心于上古三代甲骨金文,下笔稳健,以朴拙浑厚为宗主,笔墨古厚亦不失灵动,动静相生,时有奇趣,殊为难得。自清中后叶始,金石学盛,碑学兴起,一大批书画家艺术之成就,均得力于篆隶。黄宾虹晚年论道咸金石学中兴,迭见其诸著述中,以晚清碑学之兴盛,恢弘吾国艺术浑厚华滋之精神,可谓文艺复兴。杜建民之学书承晚清民国风气之绪余,脱息金石,渊源碑版,追求老拙高古之境,其高出时手之处,正在于鄙小巧而不为。今人好妍薄质,秀美一路行草大兴,此乃今人之蔽。马一浮论书曰:“书法须古,方能入雅;多识古法,自具变化。”杜建民学书,以上古三代古法为归依,亦其卓识也。窃以当代书坛,不缺创新,不缺形式,不缺个性,甚至不缺技术,大多数书法书家所缺乏者,在于“朴拙内美”四字,此非清湘石涛所言“今人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者耶。又如康南海于《广艺舟双辑》中论书画的高古之趣,何谓“高古”,一曰“真”,二曰“朴”,三曰“简”,一真、一朴、一简,是为“高古”。杜建民之为人,深沉而有真意,其书作乃其性情之反映,此其真也,其书法又以古拙沉厚为宗,淘汰铅华,直取朴素,此其朴也,简也,由是而论,则杜建民之书法,已入高古之境无疑。高古者,亦风骨之谓也,古人论书画,必“骨法用笔”而后可,荆浩《笔法记》云“生死刚正谓之骨”,由是可见,“骨法用笔”,其背后乃人格之力量。观乎古贤论述,此正所谓人品艺品相济,人成艺成。时下世风浮荡,俗学浇灕,建民以风骨自持,亦孟子所谓“豪杰之士”也。

建民索文逾月,无以为答,感其精诚,乃聊措数语,以为喤引,是为序。

猜你喜欢
高古篆隶人民美术出版社
大德高古
从黄庭坚书法看宋代篆隶地位之转变
傅山《杂记》
乐高古古治的冒险之旅
高古玉,市场王者始归来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清·傅山论书句
初次在外过夜
好主意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