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隶

  • 浅议古长安书法文化对当代书法发展的启示
    末清初所兴起的“篆隶学习风气”使当时书家临学“古代通行文字”。对于周、秦、汉一系文字的学习也能看成是“长安地域性书风”的一种延续。周、秦一系之通行文字有《毛公鼎》《大盂鼎》《墙盘》《石鼓文》《曹全碑》《华山碑》《石门颂》等这类书法都成为清代碑学的经典。唐代书家有李世民、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薛稷、徐浩美、李邕、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但是其中能够真正代表盛唐之风的只有颜、柳这一种典型的风格,与宋以后以江南为中心的书法文化圈重书卷气、强调秀雅放逸一路的书法

    名家名作 2023年10期2023-08-14

  • 宁拙毋巧 笔意纵横 ——小记刘春雨的书法
    春雨诸体兼善,其篆隶气息古朴,具有内敛、古拙与老辣的特别之处。篆隶书写性的表达具有许多方式。而刘春雨所承之路数,与清代以来的风格不大一样,但似乎又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他的篆隶书风厚拙古雅,不事雕琢。当技术成为一种洒脱的表达方式时,精神的注入便成为书道的自由之境、人文之境,这或许是理解刘春雨篆隶取法的一个维度。在刘春雨的行草书中,一些风格元素源自米芾与苏轼。米字与苏字原本是帖学一路,放大书写难度很大。春雨能杂糅碑帖,行草中融入篆隶笔法,体现出其一如既往的“熔铸

    书画世界 2023年3期2023-05-18

  • 造化夺神工 古拙兼新奇 ——黄苗子篆隶书法赏析
    民肇庆学院黄苗子篆隶书法,古意盎然,常让人眼前一亮,倍感亲切。这种观感对于书法艺术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诸多展厅作品往往都在意料之中,很少能有这样的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历来书法家的最高追求就是五体兼通,然达此境界者寥寥。黄苗子先生精通篆隶,在行草书法上则表现平平。这种现象在书法史上并不少见。诸如邓石如、吴让之、钱坫等书家莫不如此。他们在篆书方面成就颇高,而在行草方面表现平淡。黄苗子书法亦是如此,其行草书法为一般路数,其篆隶书法却能入古出新。黄苗子的篆隶书法渊源

    书画世界 2023年2期2023-04-11

  • 篆隶笔意与碑学传统
    金石学的兴起,但篆隶的熔铸力被充分激发,则际会于清代碑学。米芾在《自叙帖》中说:“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诅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由于对篆隶审美有着深切的体悟,他在《海岳名言》中提出了“篆籀气”的概念,其云:“与郭知运①《争座位帖》(图1),有篆籀气,颜杰思也。”这句评语的引用率非常高,一是因为米芾所说,其次是评价颜真卿的书法,但仔细推敲一下,却有蹊跷。众所周知,颜氏家族以小学传家,从颜之推、颜

    中华书画家 2023年1期2023-03-08

  • 傅山今体书中的篆隶笔法探究
    望称其“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沈涛《瓠庐诗话》更称其“隶体奇古,与郑谷口齐名”。[1]195可以看出,傅山在书法领域是一位诸体全能的书家。傅山论书重“古拙”,多次强调篆隶之于书法的重要性。其对篆隶的推崇亦表现在楷、行、草等今体书的创作中,如楷书作品中常出现篆书偏旁的部件;行书作品中则常掺以隶书雁尾、结体等特征;草书作品中篆书用笔意味十分浓厚,线条圆润厚重,逆锋入笔的特征十分明显。篆隶笔法是指今体书法中体现出的篆、隶笔法特征,如起笔处逆锋入笔、收笔处带有

    艺术探索 2022年6期2023-01-10

  • 《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与标识设计融合应用研究
    表性的碑刻,其“篆隶体”书法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祀三公山碑》以其独特的书写风格成为两汉书法和文字现象中的重要标志。其“篆隶体”书风的独有特征,极大呈现了汉碑书写的多元性与审美观。《祀三公山碑》是书法中的变体。说其是篆书,则其结字方正,许多字压扁,笔画有许多简省的地方,有些字末笔呈拉长垂下的尖笔出锋,可看作是隶书波磔笔法的一种变形处理。说是隶书,则其结体方法多是篆法,有些笔画更变得屈曲排满,比篆书还要冗繁。而综合看去,它更像是一种有着浓厚书法味道的美术

    国画家 2022年2期2022-11-06

  • 潜心鲁公 熔铸篆隶 ——何绍基《黄庭坚〈题伯时画揩痒虎〉》赏析
    真卿,又融合秦汉篆隶、魏碑而自成一家,五体皆能,著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东洲草堂金石跋》《说文段注驳正》等。碑学的发展是清代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何绍基生逢其时,以一生的书法实践实现了书法的“碑帖融合”,卓然成为一代大家。从现存于世的何绍基书作来看,他的书法学习涵盖了篆、隶、楷、行、草五体,其所学书法资料的宽泛性及所留下的临古作品数量在历代书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考察何绍基的书作,我们发现以作品的丰富性、精彩程度而论,行书可以作为其书法的代表

    老年教育 2022年12期2022-03-05

  • 对“二爨”方笔的误读 ——兼及篆隶视域下的方笔索解
    方笔及其所蕴含的篆隶遗意,尤其受到人们的追捧,并一度形成学习“二爨”书法的热潮。然而,大部分研习者对“二爨”方笔的成因及其笔法精神的理解却比较肤浅甚至存在误读,比如方笔为刻手拙劣、职业惯性所致;方笔是受刻工刻字方式的影响,是对古体不熟悉的模仿,因方笔雄肆将之视为蛮族的粗犷质鄙;研习时追求刀凿的形质和表面的形似,以刀凿之迹论笔法、臆度书法源流等。多数人还在麻木而教条地接受这些误读或因此而排斥“二爨”方笔,这为我们客观地体认和品评“二爨”书法造成极大的困惑,特

    中华书画家 2021年12期2022-01-06

  • 西泠写字课(入门基础三)
    :先试写有意思的篆隶,再写楷书。上的书写:先试写有意思的篆隶,再写楷书。第七课 基础折笔及“口”字折笔就是转折。汉字里,大部分的字都是有折笔的。硬笔里,为了美观和快捷,通常将折笔写成“内收”式,比如横折,折下来之后有向内收的意思。范字:口1、我们现在的楷书规范字基本上采用了唐宋楷书的形状和方法。唐之前,“口”写成各种形状的都有。唐代之后,“口”字的通用写法是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略扁略小。这是汉字书写的重要规律之一,必须牢记。2、口的书写:3、延伸: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10期2021-11-14

  • 元代章草复苏略论
    引导作用。三、“篆隶为本”的复古理念刘有定《衍极注》里面说道,钟、王与蔡邕、籀文是一脉相承的,虽然钟、王变新奇,却不失古意,到唐宋时期距离秦汉已久,特别是唐楷的法度严谨,秦汉古意丧失严重。宋代金石学兴起,对文字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篆隶等古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使篆隶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到元代向篆隶推源、崇复古,不光是从文字学角度,同时篆隶的古朴自然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象,追求篆隶本意以求高古的理念。这也是赵孟頫复古理念所倡导的恢复魏晋时期“新体”中所

    名家名作 2021年7期2021-11-12

  • 江山
    叶玉琳想用全部的篆隶楷行草写你寫你坚韧的风骨和朴素性情还要动用一部唐诗宋词写你契合着古典美学和节拍押着春天长长的韵律记不清这是多少次日出东方,天织云锦仿佛旌旗高蹈,器宇轩昂日与月的光辉淬炼锻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纪高山与大漠,平原和丘陵汩汩流出了鲜红浆液万水千山都在闪闪发光我看见平凡的事物也能让你反复打量送上真切的爱和祝福我爱你鲜花盛开的江南也爱你绝地反击的边陲当光阴澄明,流经大地塑造出一个个可爱的灵魂他们会用明亮的声音回应一个真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你

    福建文学 2021年11期2021-11-12

  • 俞樾书法美学探究
    学大家,也是当时篆隶书体的代表人物。俞樾的书法美学以崇古尚朴为基本取向。这种独特的书法美学思想,一方面与当时碑学复兴运动有关,一方面也与俞樾服膺阮元与曾国藩的书学思想,以及对自身儒家士大夫身份的坚守密切相关。通过对俞樾书法美学思想的探究,可以窥见晚清文人书法美学的形成机制。关键词:俞樾;崇古尚朴;碑学;篆隶一、俞樾其人俞樾(1821-1907年),生于道光元年,卒于光绪三十二年,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省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人称“曲园老人”。道光二十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6期2021-09-06

  • 图说书法(187)
    入手,后上追秦汉篆隶,临写汉碑极为勤奋用功,《张迁碑》《礼器碑》竟临写超百遍,且不求形似,全出己意。人们津津乐道于他异于常人特殊的回腕执笔法,写出了不同众人具有个性的作品。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行草书尤为擅长,融篆隶于一炉,作品充满拙朴的气息,自成一家,不同凡响。自言:“余學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楷之绪。”又说:“余学书从篆分入手,故于北碑无所不习。”到晚年,他广搜并研习汉碑竟然多达千余种。一生的努力成就他以新的面貌现于清代书坛,成为大

    视野 2021年5期2021-03-25

  • 浅谈宋代“篆隶古意”审美观念
    本的传统。所谓“篆隶古意”,是指在“今体”——真、行、草书中流露出来的篆隶笔法与篆隶审美倾向。对于具体何为“篆隶古意”,各个时代的理解不同。清人包世臣说:“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真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能以锋摄墨,使毫不裹者,分意也。”[1]包世臣认为在“今体”书法中加入篆隶书法的中锋用笔、逆锋铺毫、中实饱满、沉雄朴厚的用笔特征,便是对“篆隶古意”审美意趣的追求。由于清代相关论述较多,人们更多地关注

    大学书法 2021年1期2021-01-28

  • 图说书法
    他之后出现了清代篆隶北碑风。论隶书成就,他远不如在他之后的伊秉绶、邓石如,而论历史作用,他却远在清代他人之上。他是在清初篆隶书坛万马齐喑的情况下独立倡导隶书的功臣。清代中晚期篆隶风气崛起固然有多方原因,但若没有郑簠在之前的尝试,其后局面的形成或还要待以时日。郑簠精通行草书,擅长隶书,兼工于篆刻。他的隶书大小相近,但粗细、疏密都富有变化,姿态多变又规整,既具有汉隶的特点,又具有飘逸奇宕的新意。后人把他与写“六分半书”的郑板桥合称为“二郑”,开了清代书法崇尚碑

    视野 2020年24期2020-12-07

  • 美学视域下的《祀三公山碑》略论
    山,是汉碑中兼有篆隶风格的碑刻代表。清方朔评价其为:“乍阅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然结构圆亦有方,有长行下垂,亦有斜直偏拂。细阅之下,隶也,非篆也,亦非徒隶也,乃由篆而趋于隶之渐也。”[1]从刊刻的整体情况来看,作者对篆隶两种书体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体现了作者的书法素养和艺术造诣。因而可以看作是书者对古文字掌握上的不自觉与书法创作上的自觉结合的产物。《祀三公山碑》是东汉中期的产物,在风雨中矗立了近两千年,带有碑刻特有的金石气韵。目前对《祀

    书法赏评 2020年4期2020-12-04

  • 试读九喜书法
    尤为倾心。书法擅篆隶,篆字取法秦汉吉金古刻文字,又癖嗜《天发神谶碑》,所作奇崛生动,别具一格;隶则杂综汉隶及明清各家,温润典雅。又长于题跋,以乾嘉金石家为楷模,超迈时流,迥异今声。著有《听风楼金石文字》。十多年前刚开始玩博客,有时候写一点零碎文字,发几张涂鸦,一些朋友看到后批评指正,相互探讨。后来见面聊天,不觉引为同道,渐渐成为老朋友,九喜兄便是其中之一。我当时才二十出头,刚参加工作。兄则年过而立,早已是金石圈的名人。连接我们的共同爱好就是金石书法。我平时

    艺术品 2020年7期2020-10-29

  • 从黄庭坚书法看宋代篆隶地位之转变
    势的同时却又不失篆隶法度,严谨而不僵化。朱长文这段话虽是评价颜真卿书法得篆隶笔意,但由此看出在宋人眼里,篆隶书法是作为一种字理存在,更加注重的是学得内在的笔意。一、黄庭坚书论中的“篆隶笔意”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位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也是将篆隶笔意运用于行草书创作的典型书家,曾自称书法得篆隶古意。黄庭坚一生留存下的书法理论著作颇丰,且尤擅行草书,风格独特,在宋代书坛可谓独树一帜。黄庭坚常观篆隶得笔法:“余尝观汉时石刻篆隶颇得楷法。”更在书论中批评

    流行色 2020年5期2020-06-29

  • 傅山“碑学先声”的源起之说
    石学;四宁四毋;篆隶;傅山碑学的发展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意义重大,肯定了篆隶在中国书法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开阔和改变了人们单一的审美观念。碑学的出现,使得书法艺术风格更加多元化,促使了一批个性书家的产生,傅山便是其中之一。一、傅山碑学的探访1644年清政府的统治正式拉开序幕,傅山拒绝仕清,并在精神上与之进行对抗,从他在清军入关最初几年写的许多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故国深深的哀思,并抱有反清复明的幻想。他专于书法绘画、学术诗文,研究古文,踏访名碑,在书法上突破了帖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2期2020-06-03

  • 篆隶更适合初学者
    求取法乎上,所以篆隶得到了书家的极力推崇。为什么我们说从篆隶入手对书法的学习非常有益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线条均匀,书写难度主要在结构的把握,相对简单;二、字比较古,上追甲骨,下承楷行;三、习气较轻,适合转型。秦篆对书体发展的贡献不仅改变了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还在书法线条、结体、章法等方面有所创新。与甲骨文、金文相比,秦篆的结体存在明显的规律,结体严谨统一,布白匀称。字的外形基本为长方形,高与宽的比例约为三比二。结构对称,有适当的疏密对比。章法上

    老年教育 2020年2期2020-03-11

  • 欣赏傅山的小楷《金刚经》,作小楷为什么要用大力!
    山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也,全得自阿堵。”这里的“阿堵”是晋朝时的俗语,即“这个”的意思。这句话说钟繇、王羲之楷书之所以写得好,是得自“知篆隶之变”,使用篆隶之法来写楷书。他还说:“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矣。”他反复强调楷书必须从篆隶中来,写楷书须先悟篆隶的笔法笔意,不然就是“俗格”、“奴态”,而不足观。楷书是从篆、隶书演化而来的,写楷书要了解楷书字的来龙去脉,增加楷书中篆隶的笔意,就可以具有厚重古朴的气息,避

    公关世界 2019年10期2019-09-10

  •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会主办,上海书协篆隶专业委员会承办,闵行区书协协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近期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相关领导以及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共400余人出席开幕式。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从2018年1月起,面向本市18周歲以上书法作者公开征稿,历时2个月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老中青三代书法作者的参展作品836件。投稿数量创历届之最,热情之高出乎意料。更可喜的是,新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非会员投稿数达582件;投稿年龄跨度大,最

    上海采风月刊 2018年4期2018-10-22

  • 试论当代书法创作中“篆体隶用”现象
    换被反复尝试。就篆隶而言,更具有可能性。笔者就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可能进行探讨,结合当代隶书创作的时代特征分析在隶书创作中用篆的原则,讨论当前书坛“篆体隶用”的现象。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可能篆隶两种书体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字的结体上,隶书通过笔画来破坏有象形特点的篆书结体,成为新的字体;二是篆隶两种书体的笔法方面的区别。首先,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可能首先表现在两种书体笔法的一致性上。而篆隶两种书体在笔法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篆书笔法多用圆

    大观(书画家) 2018年3期2018-09-08

  • 我学篆刻
    ,有几位会写钟鼎篆隶,兼会刻印章的,我想学刻印章,必须先会写字,因之我在闲暇时候,也常常写些钟鼎篆隶了。《又得浮生半日闲》齐白石前两年,我在别人家画像,遇上了一个从长沙来的人,号称篆刻名家,求他刻印的人很多。我也拿了一方寿山石,请他给我刻个名章。隔了几天,我去问他刻好了没有?他把石头还给了我,说:“磨磨平,再拿来刻!”我看这块寿山石,光滑平整,并没有什么该磨的地方,既是他这么说,我只好磨了再拿去。他看也没看,随手搁在一边。又过了几天,再去问他,仍旧把石头扔

    老年教育 2018年7期2018-08-02

  • 《祀三公山碑》
    碑刻之一。字体在篆隶之间,又称“缪篆”,以隶势作篆,这种创造性的篆隶融合有不可言说之妙,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方劲峭拔的笔势,随势而变,不可尽言其态的奇构,有行无列密满浑成的章法以及雄茂奇伟的整体气象,在整个汉代刻石中别开生面,气格高古,有强烈的复古倾向,对汉印的发展影响尤为突出。清方朔跋此碑云:“结构有圆亦有方,有长行下垂,亦也斜直偏拂。仅能作隶者,不能为此书也;仅能作篆者,亦不能为此书也;必两体兼通,乃能一家独擅。”邓石如、吴昌硕、赵之谦的篆刻皆受其影

    江苏教育 2018年29期2018-06-06

  • 我对书法的一点感想
    博期间完全以碑及篆隶书法为取法对象,完全抛弃了对帖的学习。纵观当下书法学习的路径,不外乎以帖为主、以碑为主、以篆隶为主,抑或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碑、帖、篆隶三个领域共同构成了书法传统的洪流。帖之精致、碑之方劲、篆隶之浑厚都是书法艺术美的表现,三者之间只有风格的差异,而无境界之高下。因此,习书者不应以自己的审美取向来反对或贬低与自己不同的书法风格。眼下最具代表眭的,即把与自己书法风格不同或自己不理解的书法作品及书法风格称之为“丑书”。不可否认,社会上出现了—些

    书画世界 2018年7期2018-05-14

  • 名家润格·程 伟
    法家协会副主席、篆隶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江苏报业传媒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大观评估:程伟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所以,走篆隶为主的创作路线也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趣味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他的篆书的面目也是多样化的,收敛与放纵的风格交替出现,深厚的传统里渗透着时趣。而他的隶书更为内敛和稳健,行笔过程中体现线条的内涵。他也是当今吴门地区青年书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润格(元/每平方尺):2000元手机:13906157718

    大观(书画家) 2017年4期2018-01-05

  • 言恭达草书论
    格隶书擅名。他的篆隶创作秉承乃师沙曼翁的创作审美理念,以意求法,反常合道,以奇求正,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和表现力,在当代求意求变的创新思潮中,卓然自立,引领时风。篆书自隶变之后,便退居书史边缘,擅者聊聊。有唐一代,有影响的大书家孙过庭、颜真卿、怀素、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权皆以楷行草书著称而几无擅篆隶者。由于缺乏创新意识推动,加之篆隶创作的边缘化,在自魏晋至清近二千年的漫长书史上,篆书创作领域一直谨守古法,并不断衰颓。如晋人作隶平直呆板唐人写隶肥硕臃肿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7年4期2017-12-14

  • 读帖消夏
    《夏仲兖碑》,融篆隶入隶书,颇显奇丽,但后人学之不慎则易堕入恶道。原碑十四行,行二十七字。原碑久毁。宋赵明诚《金石录》跋云:“碑在洺州,元祐间,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费声骞《古代碑帖鉴赏》谓:“东汉建宁三年(170年)立于河北永年。原石久佚,明时翻刻。此碑结字一反汉隶常态,结构多呈长方形,并参入篆书结体,别为一格。碑字逢点皆出锋为之,平横的起笔亦时取侧锋,临写时要防止‘楷法入隶。后段佚文由清翁方纲补书,墨迹可资临习时的参考,但波画起笔处不可侧露锋芒,否则易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7年9期2017-09-19

  • 张懿明
    法诸体均涉,尤擅篆隶;腕下点画遒劲,浑拙苍健。作品风神洒脱,静动有态,朴茂俊逸,恢弘大气。推崇传统,刻意碑帖,不惑时尚,蔑视“时风”。追求经典艺术,致力笔下功夫。接近山人,把盏对月,促膝谈天,敲诗读画,淡泊寧静。走进书斋,满纸天籁,一室墨香。显品位,达情性,知率真,感豪爽,无意中有意,无心处有心。作品多次见诸省内各报及中国书画报,并出编《张懿明书法集》。专业点评:张懿明对经典书画艺术的坚持和决绝令人叹服,他对篆隶的探究和痴迷从其作品中可见。他遍临碑帖,古隶

    市场观察 2017年8期2017-09-13

  • 津梁后生一代宗仰 ——邓石如楷书创作的当代启示
    事其书法创作,在篆隶楷行草领域都有一定的成就,其楷书成就虽然不如篆隶书之高,但在楷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的意义。二、邓石如楷书创作的开拓性康有为在《邓石如篆书十五种》的题跋中説道:“楷书之出欧、虞、颜范围,直师南北朝,亦创自先生。”在《广艺舟双楫》中也説:“自宋、明以来,皆尚唐碑,宋、元、明多师两晋,然千年以来,法唐碑者,无人名家,南北碑兴,邓顽伯、包慎伯、张廉卿即以书雄视千古,故学者适逢世变,推陈出新,业尤易成,举此为证,尤易悟也。”“近世邓石如、包慎伯、赵

    书法赏评 2017年3期2017-07-31

  • 孙宝发
    ,融魏碑、行草、篆隶于一炉,以魏碑为面,加一点行草的笔意,再加一点篆隶的结构,糅合得很是和谐。宝发写字很快,且在快速书写中能留得住笔,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他善于临帖,且善于把所临碑帖的可用之处融到自己的创作中。宝发于书法可谓诚,对书法真的是心存敬畏,他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努力,他在想办法把字写得更纯粹、更有味道、更耐品读,我想这也是我们爱好书法的同道共同追求的目标。姜海龙(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孙宝发 唐诗选抄 46×43cm 绢本孙宝

    中华书画家 2017年7期2017-07-24

  • 康有为篆隶为源观的技术实现 ——篆隶笔意与清代碑派题榜书法的创变
    048)康有为篆隶为源观的技术实现 ——篆隶笔意与清代碑派题榜书法的创变张红军(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048)在以二王为宗的帖系书法发展中,题榜书法的创作既体现出其取法的局限性,又体现出其放大时所面临的困境,而这成为清代碑学复兴的起点和高点。在其发展的方笔和圆笔两个面向中,康氏等人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和不同的实践取向。只是,无论哪一取向,清代碑学在行草书方面都面临着难以逾越的困境。明乎此,能够使我们对清代的碑学实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同

    文化艺术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6

  • 何绍基与陈介祺书学思想之比较
    北碑的态度、对于篆隶笔法的追求既有相似处又有差异。对于何绍基而言,他对北碑的喜爱自不待言,也曾多次提到自己如何留意北碑,但是何绍基并不像阮元一样偏激和激进。尽管何绍基也曾书写过“探求篆隶精神,莫学钟王软美”8这样的句子,但他的艺术实践透露出的更多信息则对应于“我虽微尚在北碑,山阴棐几麤亦窥”9,即对“二王”书法也曾颇多留意,甚至是推崇的,只不过这种推崇并没有以牺牲碑学高度作为前提。何氏于北碑最喜《张玄墓志》,亦是临仿最勤。但是对于其他北朝书作,却未见用功。

    艺品 2017年1期2017-03-02

  • 书法笔画之间连接的技巧
    顾盼之态,多见于篆隶、楷书,行草中也有其表现。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字体的不同,连接方法也不相同。这是根据不同字体的特性所决定的,篆隶用的是裹笔法,楷书用的是顿笔法,行草可以用顿笔法也可用裹笔法。在这要说明的是,楷书也可用裹笔法,篆隶不可用顿笔法,道理很简单,是先有父后有子,不可倒置。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把书法的连接从形式上分为:上连接、下连接、左连接、右连接;从字体上连接可分为:篆隶的连接、楷书的连接、行草的连接。只有全面了解,我们才可以做得更好。下边我分

    老年教育 2016年12期2017-01-09

  •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曹钰篆隶浅谈
    金石可镂——曹钰篆隶浅谈任怀强曹钰曾说过:“此生何幸,得与书法结缘,万丈红尘中,独处一室,坐拥书城,研一池古墨,铺一张素纸,拈一管柔毫,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体验书写的快意与创造的欢乐,夫复何求……”这是一个人对待书法的一种真诚态度,也是做人的一种本色表现,他也说出了一些人有所爱好的初衷。孙过庭《书谱》云:“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曹钰每每赏读经典碑帖,便会想起孙氏此言——当然这是曹钰创新求变创变于笔墨毫端的艺术理念与追求,给我的印象也颇为深刻。他1

    诗潮 2016年4期2016-12-08

  • 内蒙古老年大学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蒙古老年大学组织篆隶中级班30多名老年学员,前往沙尔沁镇沙尔沁村开展了“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内蒙古老年大学送文化下乡暨沙尔沁镇沙尔沁村笔会”活动。内蒙古老年大学负责人安俊同志,沙尔沁村委会温福河等同志,篆隶班中级班全体师生及沙尔沁村民近60人参加活动。师生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沙尔沁村的村容村貌,体验了“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老年大学师生现场即兴创作、挥毫泼墨,一幅幅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主题鲜明、饱含深情,抒写了党的光荣传统和光辉岁月,弘扬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6年11期2016-12-01

  • “三招”教好篆隶书法课
    英章“三招”教好篆隶书法课□广西老年大学黄英章第一招,以经典碑帖作学习范本汉代隶书是学习隶书最好的范本,早有定评。东汉碑刻的隶书已经十分成熟,而且风格多样,足资取法。我从50多种著名的东汉碑刻中选取10种作为学习隶书的范本,即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华山碑、尹宙碑、曹全碑、张迁碑、封龙山颂、西狭颂和石门颂。每学期(半年)学习一种,用5年时间学完。学习篆书则从小篆(秦篆)开始,上追甲骨文,也是每学期(半年)学习一种篆书铭刻,用4年时间学完。我选择教学的8种篆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6年7期2016-11-14

  • 篆隶为本”的字学渊源
    这也是自古以来将篆隶并称的原因。东汉晚期以后,在隶书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今草、行书和楷书等字体,这些新体成为汉魏以后的主流字体,而篆隶却逐渐退出实用的舞台,只是作为特殊用途的字体得以保留。楷、行、草“今体”成为魏晋以后的主要字体,几乎取代了篆隶的存在。作为它们源头的隶书也当视作书法的本原,所以篆隶自然是汉字的源头和根本。(一)篆隶是汉字的源本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是商代晚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其中以甲骨文的数量为多。甲骨文多数是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只有少数是用毛笔书

    东方艺术·书法 2016年2期2016-06-23

  • 清代楷书创作的当代启示
    。』虽然成就不及篆隶,但有『荜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其后以北碑为主,书史留名者有张裕钊,字廉卿,康有为对其推崇备至,称之为『集碑学之成』;沙孟海在《近三百年书学》中认为康有为是因为感激他的启悟之恩,所以才有此过誉之词,其实其书只得了魏碑的『团结镇重』的好处,未得『开张跌宕』之妙。赵之谦字撝叔,写魏碑多用曲线,沙孟海认为他『把森严方朴的北碑,用宛转流利的笔纸行所无事地写出来』,整体表现是巧多于拙,而康有为对其书贬多于褒,认为『撝叔学北碑,亦自成家,但气体靡

    中国书法 2015年8期2015-05-30

  • 书迹于画 ——清代篆、隶复兴对写意花鸟画影响研究
    到高度发展,其中篆隶书法在清代的复兴对清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在清初画坛摹古风气盛行的氛围中,花鸟画的发展却突破了复古的重围,积极从篆隶书法中汲取“养分”并走出了一条“借古以开今”的艺术发展道路,在清代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今中国画的发展,“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意欲通过对清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创新的研究,希望对当下的艺术创作以更积极的启示。清代;篆隶;写意花鸟画;创新一、清初画坛面貌和花鸟画艺术的发展状况(一)清初画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1期2014-03-16

  • 西汉镜铭篆隶再研究*
    拙著《汉代镜铭的篆隶体》(以下简称《篆隶体》)[1]一文论述了西汉日光镜、昭明镜的圆转篆隶书体,主要从篆隶体的形成方式、与隶书的关系、篆隶体的装饰特点三方面进行阐述。近年来随着笔者对汉代镜铭文字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镜铭的篆隶体仍有可补充和完善之处,通过从不同视角的考察与剖析,将对其有一个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一、镜铭篆隶类型概述篆隶是一种篆隶相参、半篆半隶的过渡字体,表现在篆体的结构中蕴藏隶书笔法,隶书笔画中又含有篆意。篆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具有典范体式并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年4期201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