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16-11-09 02:39陆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预科生教养温暖

陆畅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蒙古族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陆畅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民族预科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为进一步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93名民族预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民族预科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情绪调节能力的相关关系.结论如下:1.预科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型为主;2.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总水平状况良好,但相比之下,情绪控制能力较差;3.相关分析表明: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中信任鼓励型行为及情感温暖型行为越多,对子女的情绪调节能力及各个维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越有帮助;4.回归分析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型行为越多子女的情绪调节能力越强.

蒙古族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家庭教养方式

1 引言

民族预科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贯彻民族政策的特殊产物,也是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教育扶贫的特殊措施.在特定历史背景、特殊措施下形成了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民族预科生.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家境较为贫困,来到新的环境各种适应问题接踵而至,难免产生消极情绪.

情绪是人内心的一种体验和表达.情绪处理不当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父母施加于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

蒙古族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如何,家庭教养方式怎样影响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期对父母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提出适合的建议.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从包头师范学院抽取230名民族预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30份问卷,回收200份问卷,回收率为87%,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193份.其中男生34名,女生159名.独生子女53人,非独生子女140人;离异家庭子女51任,非离异家庭子女142人.

2.2研究工具

2.2.1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本研究选用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陈波编制的《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该量表主要包括专制型、信任鼓励型、情感温暖型、忽视型四个维度共21题.本量表采用Liken五点量表,依据不同的程度分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五个选项,分数越高代表同意的程度越高.

2.2.2情绪调节能力问卷

本研究采用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嵇家俊编制的《情绪调节能力量表》.该量表分为六个维度(情绪知觉、情绪评价、有效应用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控制、情绪调节反思来命名),共计25道题目.问卷以自陈的方式呈现,采用6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越强.中间值为3.5,若各维度项目均分都大于4,则情绪调节能力总体状况良好.

3 结果分析

3.1预科生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研究结果

表1 预科生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总体状况 N=193

从所有被试来看预科生家庭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型均分为4.317,信任鼓励型均分为4.133,专制型均分为2.006,忽视型均分为1.855.总体上看预科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采用最多的是情感温暖型行为,其次依次是信任鼓励型行为、专制型行为、忽视型行为.

3.2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基本状况分析

表2 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总体状况 (N=19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预科生有效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的标准差为5.652,比其他维度都大,个体在该维度上的差异性较大.本研究的问卷每一个项目均采取6级评分,中间值为3.5,各维度项目均分都大于4,由此可见,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总体状况良好,在情绪调节能力的六个维度上,情绪知觉这一维度项目均分最高为4.79,其余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有效应用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反思、情绪评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控制;这与稽家骏所研究的非预科生高分到低分的排序情绪评价、情绪调节反思、情绪控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效应用情绪调节策略有所不同.可以看出预科生的运用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较强,但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由此可见,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总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偏上,但亟待提高.从个体差异来看,问卷各维度的标准差值都在2.50-5.70之间,极端值较少,说明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在各维度上得分的差异不是太大,与以往非预科生的研究总体状况相似.

3.3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知,情绪调节能力总问卷及其各个维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信任鼓励型、情感温暖型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也就是说在家庭教养方式中信任鼓励型行为与情感温暖型行为越多,预科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总水平越好;且情绪调节反思、情绪控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效应用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评价、情绪知觉水平越好.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教养方式忽视型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忽视型行为越多个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越差.情绪评价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维度、忽视型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与忽视型行为越多,个体情绪评价水平越差.情绪知觉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行为越多,个体情绪知觉水平越差.与以往非预科生的研究结果大体相同,可见不管是否为民族预科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积极的行为越多子女的情绪调节能力越好,并不存在民族差异.

表3 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表4 情绪调节能力总分与信任鼓励型、情感温暖型的回归分析

3.4以家庭教养方式信任鼓励型、情感温暖型为自变量,情绪调节能力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信任鼓励型、情感温暖型为自变量,情绪调节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18.506,P<0.001).情感温暖型对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即父母的情感温暖型行为越多,预科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水平越高;但信任鼓励型由原来的显著预测作用(t=0.355,p<0.05)变为不显著的预测作用(t=1.807,p>0.05),显著性减弱,可见其预测作用降低,也就是说在这些影响情绪调节能力的变量中,有的变量并不是直接影响影响情绪调节能力,而是通过其他因素的中介作用起到对情绪调节能力的预测作用.情感温暖型对情绪调节能力的预测率为16.3%,回归方程为:情绪调节能力=61.653 +6.962×情感温暖型.

4 分析与讨论

4.1预科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分析

预科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采用最多的是情感温暖型行为,其次依次是信任鼓励型行为、专制型行为、忽视型行为.这一结果与以往对汉族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抽取的预科生被试选取了包头师范学院的蒙族预科生.他们从小生活在牧区以及他们从小接受蒙古族文化熏陶,接受蒙授教育,尤其其父母受蒙古族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刻,继而无形的影响其对被试的教育,而这难免会影响到被试的文化、思维等特征,又通过学习等方式加以延续.而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教养方式与汉族没有太大区别.这也是民族融合的影响.

4.2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全体被试情绪调节能力总分为111.06±18.875,与同类研究中的被试相比,个体间差异较大.本研究的问卷每一个项目均采取6级评分,中间值为3.5,各维度项目均分都大于4,由此可见,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总体状况良好.但相比之下他们情绪控制分数最低.这可能与他们的民族特点有关.他们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性格直爽,粗犷,不拘小节,情绪不易控制.

4.3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认为家庭教养方式能够影响预科生的情绪调节水平.情绪调节能力总问卷及其各个维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信任鼓励型、情感温暖型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也就是说在家庭教养方式中信任鼓励型行为与情感温暖型行为越多,预科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总水平越好;且情绪调节反思、情绪控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效应用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评价、情绪知觉水平越好.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教养方式忽视型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忽视型行为越多个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越差.情绪评价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维度、忽视型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与忽视型行为越多,个体情绪评价水平越差.情绪知觉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行为越多,个体情绪知觉水平越差.与以往非预科生的研究结果大体相同,可见不管是否为民族预科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积极的行为越多子女的情绪调节能力越好,并不存在民族差异.

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型都对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父母的情感温暖型行为越多,预科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水平越高;但信任鼓励型且由原来的显著预测作用(t=0.355,p<0.05)变为不显著的预测作用(t=1.807,p>0.05),显著性减弱了.由以上结果可见,情感温暖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水平的提高.

5 结论

5.1预科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型为主.

5.2预科生情绪调节能力总水平状况良好,但相比之下,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5.3相关分析表明: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中信任鼓励型行为及情感温暖型行为越多,对子女的情绪调节能力及各个维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越有帮助;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中专制型行为对子女的情绪评价、情绪知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反作用效果;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忽视型行为对子女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反作用效果越强.

5.4回归分析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型行为越多子女的情绪调节能力.

6 反思与建议

6.1反思

1.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本研究只选取某一个学校的预科生进行研究,被试量少,代表性存在一定局限,其推广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2.研究对象层次划分过于简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加细化样本类型,努力使最后的结论更加准确.在后续研究中应扩大调查范围,并控制样本特征,以使结论更具有代表性.

6.2建议

家庭是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情绪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会给子女带来很多的困惑和问题,尤其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子女对家庭支持的需求比较高,不仅需要家庭给予物质、生活的关心与照顾,更需要精神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情感的理解与安慰.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除了重视智力的发育发展外,也应多关注子女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营造一个关心支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为他们创造健康活泼的环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及控制能力,以达到培养孩子情绪调节能力、发展情绪智力的目的.

〔1〕海刘燕,郭德俊.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4,27(3):684-686.

〔2〕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5.50.

〔3〕林静.民族地区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情绪智力发展影响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06.

B844

A

1673-260X(2016)10-0060-03

2016-07-19

本文系包头师范学院校级青年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民族预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的成果(BSYKJ2014-12)

猜你喜欢
预科生教养温暖
温暖冬夜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温温暖暖
教养方程式
爱·温暖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理工科预科生语言态度与英语学习关系实证探析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