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区域性设计服务型文化创意产业生存与发展研究——以徐州为例

2016-11-09 02:39郑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徐州服务文化

郑雷

(徐州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苏北区域性设计服务型文化创意产业生存与发展研究——以徐州为例

郑雷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在国际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经济学中“区域市场”与“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尝试提出“区域性设计服务企业”的概念,通过讨论以徐州为代表的苏北地区性经济体所潜在的设计服务需求与潜力,试图找出苏北地区设计服务型文化创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策略,并以此为国内各地蓬勃发展的设计服务型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建议.

徐州地区;区域市场;区域性设计服务型企业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而深入的发展,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在世界各地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不断提升自身宏观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的同时,设计服务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间视为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恢复本地区经济实力与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与重要途径,许多国家甚至将它提升至经济与文化品牌的高度.例如,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和金融中心的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曾率先提出过“美国设计”的国家战略,并为之设立了相关机构与部门.而近年来,随着未来世界经济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本土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的发展,甚至将其作为衡量自身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随着党的十八大的闭幕,国家对文化创意类产业的大力扶植和积极推进,使得发展设计服务业正成为国内各地实现地区经济提速与创新的重要策略和政策组成部分.一时间,各地都相继提出了自己发展设计服务产业的中远期规划与目标,并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品牌竞争力的地方性设计服务园区与企业.

然而,就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除少数地区以外,国内绝大部分的设计企业尚处在行业发展的起步与探索阶段,从不同地区产业份额的角度分析,其设计服务行业产值虽逐年攀升,但在所处地区产业结构中的份额依然较小、质量也普遍偏低.大量企业规模微小,结构松散,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竞争力薄弱,各地区市场的设计服务需求外流现象明显.

1 以徐州为代表的苏北地区设计服务业发展现状

江苏作为沿海经济文化大省,各类经济文化资源存量较大,但设计服务产业的大量优势资源还主要集中在以南京、苏州、无锡、等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而经济发展和文化资源水平相对较弱的苏北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设计服务企业与设计服务产业集聚地还不多见.目前苏北地区的设计服务机构多为中、小、微型企业,且与本地区上游制造企业之间鲜有能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的设计机构,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原始发展状态.企业经营不注重自身内在创新潜力和优势的发掘,急功近利、跟风模仿的现象严重,企业生存环境恶劣.这导致苏北设计服务产业还存在着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高端专业人才匮乏、结构布局十分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图1

通过分析省内各市产业结构与组织数据,我们发现各地之间存在明显的层次性差异,以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为代表的苏北地区与苏南、苏中地区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大,第二第三产业则呈收缩状发展.徐州在苏北五市中,第一产业占比略低于五市平均水平,第二、三产业占比略高于五市平均水平,但相对幅度都不是太大(图1).虽地处苏北,但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徐州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其所属区域性经济体内部也潜在巨大的设计服务需求.

2 徐州发展区域性设计服务产业的理论依据

区域市场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区域市场是区域空间经济结构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地理与经济系统之上.区域市场理论不仅揭示了产业分布、配置与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也是阐明了地区间贸易活动的主要理论.而区域市场就其空间形态而言是由区域性的“点”、“线”、“面”组合而成的地理实体,即商业网点、交通枢纽、企业集散地、城市圈等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客观上存在的范围界线.在这个界限范围内,存在着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性经济系统.系统内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之间共同作用所产生出的“能量”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运行.同时它又可以向周边地区的市场进行辐射活动,进而影响和作用其吸引和辐射范围内的市场活动及经济运行.

而“区域性设计服务产业”的概念立足于“区域市场”理论之上.它主张地区性设计服务企业要首先立足于实现本地区产业结构中各类企业所潜在的设计服务服务需求,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将满足本地区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设计服务的需求作为企业经营和产业整体发展的首要目标,并逐步形成地区性品牌.在此基础上,借助集聚与合作,将本地区各类设计服务企业的经营范围向周边地区拓展,进而达到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目标.

3 徐州区域性设计服务企业现阶段发展取向和内容

3.1明确自身发展位次,确立企业发展目标

由于多种因素使得我国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加之国内设计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大量的优势设计资源与高层次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已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和地区影响力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和地区,与其他地区设计服务企业的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因此,国内企业惯于将高品质的设计需求投向这些拥有大量高端设计服务企业的城市和地区.而区域性设计服务业虽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但由于不同生产制造企业的规模和产品层次的差异,以及地理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大量的中小微型企业对普通设计服务的需求总量在设计市场中的比重仍然较大,进而在国内各地形成了除高端设计服务以外的区域性设计服务市场.

而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江苏北部和淮海经济区两大经济体中心城市.多元化的地区产业结构和文化形态孕育了大量的中小微型生产制造企业.考虑到成本因素,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更为经济合理的设计服务需求量巨大.这就为徐州本土设计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徐州本土的设计服务企业应该尽快明确自身在本领域产业链中“区域性设计服务企业”的层级位置,以“立足本地,服务小微”为宗旨.在积极开拓本地设计服务市场的过程中,将“满足本地中、小、微型生产制造企业的日常设计需求”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首要目标,以此不断扩大自身所属领域的市场份额.

3.2运用创新思维,协助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3.2.1经营机制的创新

创新是设计企业的生产力.设计本身就是依靠人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产生经济效益的行业.而现代设计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应看到,仅以“顺利完成上游企业所委托的设计任务”作为企业最终目标的被动发展思维已经严重落伍.作为徐州本土的设计服务企业,应该积极建立起企业内部的创新经营机制,在满足委托企业对产品设计的自觉需求的同时,帮助其发掘和实现产品的潜在价值.即在合作过程中,依靠创新思维不断拓展与上下游企业的互动关系,借助知识溢出实现设计互动,在协助上下游企业充分发掘所在地区市场需求特点的同时,不断提升其产品文化附加值,进而逐步建立成熟而稳定的特色产品和企业品牌,最终帮助上下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逐步发展壮大.在实现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倍增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在区域型设计服务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设计品牌.

3.2.2设计内涵的提升

设计内涵的核心是人的文化需求,一个产品其设计的好坏除了技术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而产品成为商品之后的市场认可度很大程度上依靠的人们对其所承载的文化的认同.因此,现代设计服务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还在于其所能提供的设计服务是否具有优秀的文化内涵.“一个好的设计本身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经济、标准等要素的集成.”

通过调查发现,优秀的设计服务企业都十分善于发掘产品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并针对不同产品提供各具特色的专属设计服务包.而优秀的产品设计对于增强上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产品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徐州地区的设计服务企业应该立足本地文化.通过定制符合企业产品市场需求的设计服务,形成本领域的地区性设计服务平台,着重对如何借助地域文化与资源实现企业自己设计内涵水平不断提升进行研究与探索.在设计合作过程中,将自身对地域文化价值的认同延伸到上下游企业之中,通过分析地区性产业结构和由此而产生的市场需求的特殊性,确定产品市场的文化需求与品味,继而带动上下游企业不断发掘地区性文化资源的文化因子,借助创新能力与创意思维合理植入相应的文化要素,从而不断提升其产品附加值水平与文化影响力,以此尽可能的留住本地企业的设计服务项目,为上下有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3.2.3强化合作关系,追求产业聚集效益

在当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产业集聚”问题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所谓的“产业集聚”,是特定领域内的相关企业与机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借助彼此之间的共性与互补性形成密切的联系,并通过地理上的集中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支撑,实现其产业领域内合作发展的现象.当前,由于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全面深化,行业与领域之间的市场细分现象越来越明显,企业传统的单一盈利模式弊端已现,合作已经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优劣因素,地区间产业集聚发展所形成的魅力以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徐州地区现有设计服务企业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其整体水平还比较弱,设计服务的基础和水平明显缺乏竞争力,且总体分布零散,基本不存在合作关系.多数企业只能采取提供价格低廉的同质化服务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市场恶性竞争现象明显.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与设计服务产业政策的出台,这些处在同一地区的各类设计服务企业,应根据其在产业链中的不同地位,尽充分梳理其彼此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企业间产业共同体意识.

4 徐州设计服务类创意产业未来发展所潜在的问题

4.1实现产业园区的集聚效益

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以后,徐州地区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了相当数量的产业园区.但在后期推进过程中,政府所关注的重点仍集中在园区的筹划建设方面,对建成后期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问题缺乏相应的科学认识与引导规划模糊.使得现有园区的产业类型不明确,发展随意性较大.而园区的经营者与管理者也未能充分发掘自身地理区位与运营载体的潜在优势,导致徐州地区各类园区的入驻企业所属领域较为混杂,并未没能充分体现各园区的产业特色与集聚效益.今后徐州地区在推进设计服务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应明确现有产业园区的产业分类,并充分考虑设计服务企业对创新的依赖程度,选择靠近高校与科技研发中心的创意产业园作为发展本地区设计服务产业的重点和企业集聚中心.借助地理优势促进园区企业与周边经济文化圈的互动关系,利用地方高校与科技中心的知识与人才资源优势,实现设计服务企业所属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联通,从而真正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效益.

4.2增强产业特色

在前一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推进本地区产业发展的过程思想相对粗放,产业规划不够细致,对于像设计服务这样的第三产业基本处于放任发展的态度,缺乏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造成了本地区设计服务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所涉及的领域繁多,企业间经营与服务内容的差异化不明显.本地区设计企业不能有效依据地区产业结构特点与地区文化资源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发本地区相关领域的设计服务市场.

下一阶段徐州地区设计服务产业的发展,首先应该充分体现本地上游产业结构和地域文化的特色,将主要的技术、资金与人力资源投入到本地区主要产业的产品设计服务之中,并使其成为设计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与强项.同时,将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其设计的文化与精神特色,在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的同时,将文化价值固化于设计产品之中,以此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通过大量优秀的设计项目逐步形成徐州区域性设计服务产业的品牌特色,并扩大其在国内区域性市场中的影响和品牌效应.以此,实现徐州设计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5 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各地都在根据自身特点绘制本地区设计服务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国内的设计服务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之一,国内的设计服务产业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成熟理论与可复制性经验仍十分缺乏.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内未来的设计服务仍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潜力与发展空间.作为苏北和整个淮海经济区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地理区位的优势使得徐州周边潜在着巨大的设计服务消费市场.本土设计服务企业应该迅速抓住此次产业发展的契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需求市场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定位,立足本土文化与产业结构特点,借助创新,找出本地设计服务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道路与方向,以实现企业自身与地区产业的双赢.

〔1〕郭万超.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3.

〔2〕毛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演化与发展[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8.

〔3〕姚林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发展北京地区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13.3.

〔4〕张林.北京设计服务业快速发展[N].科学时报,2011.6.

〔5〕尹定邦.论设计服务[J].装饰,2005.8.

F127;G124

A

1673-260X(2016)10-0076-03

2016-06-0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2014SJD459;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XCX2014046;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般类课题,15SYB-008

猜你喜欢
徐州服务文化
疫散待春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