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苏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2016-11-09 02:39陈晓薇洪功翔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生产率安徽

陈晓薇,洪功翔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皖苏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陈晓薇,洪功翔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本文通过对安徽和江苏两省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安徽省要素投入的不足是经济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生产投入的增加能带来更多的回报;而江苏省则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投入的增加.无论是安徽还是江苏,资本和劳动力都是经济增长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分别是安徽和江苏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因素.

经济增长;生产要素;比较研究

1 皖苏经济现状的对比分析

1.1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比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安徽和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1978年安徽的地区生产总值是114.1亿元,江苏的地区生产总值是249.24亿元,安徽与江苏的GDP相差135.14亿元.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2013年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上已经大步超过了安徽省,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是19038.87亿元,安徽省的GDP相当于江苏省GDP的32.2%,仅实现了59161.75亿元.

图1是1978-2013年安徽和江苏两省地区生产总值的的比较,由图可知,安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慢,远远落后于江苏省.2013年和197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以名义值为基础进行比较,安徽是166.86,江苏是237.37,以实际值为基础进行比较,安徽是27.89,江苏是39.68.1978-2013年,按照实际值进行估计,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是9.98%,而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则达到了11.09%.

图1 安徽、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

1978年安徽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01元,江苏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26元,分别名列全国的第29位和第12位.2013年安徽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31795.09元,排名全国第26位,江苏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74699.37元,排名全国第4位,江苏是安徽的2.35倍.

1.2固定资产投资的对比

固定资产的投资,有助于增强经济实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图2是安徽、江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较,由此可见,安徽、江苏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江苏的投资总额明显高于安徽.1978年,安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是13.1亿元,江苏是21.8亿元,江苏略高于安徽但差距不大.2013年,安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251.12亿元,江苏为35982.52亿元,江苏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大约是安徽的2倍,投资额的不足成为制约安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1.3人力资本的对比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1978年以来,教育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显著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带来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进步,但是区域之间的人力资本水平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13年,安徽省6岁以上人口中不识字或识字不全的人口比重是7.4%,江苏是4.3%,安徽的这一比重与江苏相比显然过高.安徽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占的比重是9.2%,江苏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占的比重视13.8%,江苏比安徽高4.6个百分比.人力资本水平上的差距说明安徽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更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上向江苏看齐.

表1 2013年安徽、江苏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分布 单位:人

2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安徽江苏两省1978年以来不同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安徽江苏经济增长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不同.安徽省没有能够有效利用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投入,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都比不上江苏省.这是因为在安徽省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都大于江苏省,属于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体,意味着安徽省没有对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换言之,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安徽省落后于江苏省.安徽省的城市化进程跟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江苏省在过去的改革开放中物质资本得到迅速增加,就业规模也不断扩大,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文中所建模型而言,劳均人力资本即教育水平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存在一定影响.江苏省的发展经验值得安徽省去学习,同时也要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重视,政府应该采取以下相关政策措施:

首先,要加大物质资本投资.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可以看出,物质资本投入对安徽江苏的地区生产总值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改善物质资本投资状况对安徽江苏的经济增长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要改善物质资本的投资环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加强产业导向,通过优惠政策引入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投资,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其次,要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投入状况是影响安徽江苏两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扩大劳动力投入、增加就业,有利于促进安徽江苏的经济发展.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环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是制约就业扩张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要采取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就业规模的扩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扩大人力资本投资规模.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在职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普遍开展,将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因此提倡对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以及终身教育,把成人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有力后备军.

最后,要把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作为制定地区经济政策重要依据,有的放矢的实施差别化的地区经济增长措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的困扰.

〔1〕蔡昉.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3(1):56-71.

〔2〕李敬,陈澍,万广华,付陈梅,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J].经济研究,2014(11):30-40.

〔3〕王成勇,柯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8):27-38.

〔4〕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26-40.

〔5〕胡军燕,纪超逸.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多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5):3-20.

〔6〕赵文军,于津平.贸易开放、FDI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基于30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J].经济研究,2012(8):18-31.

〔7〕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8〕杨继生,徐娟,吴相俊.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J].经济研究,2012(12):17-29.

〔9〕董敏杰,梁泳梅.1978—20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一个非参数分解框架[J].经济研究,2013(5):17-32.

〔10〕李苗苗,肖洪钧,赵爽.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的省市面板数据[J].中国管理科学,2015(2):162-169.

〔11〕刘瑞翔,安同良.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变化趋势与因素分析——基于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构建与分解方法的研究[J].经济研究,2012(11):34-47.

〔12〕郝颖,辛清泉,刘星.地区差异、企业投资与经济增长质量[J].经济研究,2014(3):101-114.

〔13〕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5):95-109.

〔14〕毛其淋,盛斌.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2012(1):181-210.

〔15〕龚关,胡关亮.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3(4):4-15.

〔16〕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6):51-60.

〔17〕程惠芳,陆嘉俊.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4(5):174-187.

〔18〕张健华,王鹏.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分省份资本折旧率的再估计[J].管理世界,2012(10):18-30.

〔19〕魏下海.人力资本、空间溢出与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三种空间权重测度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0(12):94-104.

〔20〕周彩云.经济增长质量的软投入贡献率与TFP增长率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09(14):22-25.

〔21〕李宾,曾志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3):3-15.

〔22〕刘修岩,吴燕.出口专业化、出口多样化与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管理世界,2013(8):30-40.

〔23〕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9(10):17-27.

〔24〕樊士德,姜德波.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J].中人口科学,2011(2):27-38.

〔25〕蒋媛媛.中国地区专业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990~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0):3-20.

〔26〕刘永呈,胡永远.中国省际资本存量的估计:1952-2003[J].统计与决策,2004(4):94-96.

〔27〕程鹏,柳卸林.外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基于广东和江苏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9):78-88.

〔28〕高月梅,殷功利,叶新平.安徽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7):150-151.

〔29〕汪艳.新型城市化下旅游产业结构及其升级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6(1):115-119.

〔30〕陈颖,黄春松,叶蕴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6(2):128-130.

F127

A

1673-260X(2016)10-0079-02

2016-06-11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生产率安徽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跟踪导练(三)4
本地生产总值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