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经济开发区发展对策研究

2016-11-09 02:39郭立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赤峰市技术开发区红山

马 莉,郭立英

(1.赤峰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赤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经济开发区发展对策研究

马莉1,郭立英2

(1.赤峰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赤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内蒙古赤峰024000)

赤峰经济开发区是我国重要的省级开发区,是自治区级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随着赤峰经济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在赤峰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本文对赤峰经济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了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对赤峰经济开发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赤峰经济开发区;问题;原因;对策

开发区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前沿,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早在改革开放时就把开发区作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1].从世界范围看,16世纪就有了关于开发区的文史资料,但20世纪中叶以后才引起广泛关注并在世界各地普遍推行.早期的开发区主要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2].继自由港和自贸区之后又出现了自由边境区、过境区、保税仓库区、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等多种形式.国外主要从开发区区位研究、开发区发展与政策和开发区发展模式几方面展开研究[3].我国最早的开发区是在1984年9月建立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后开发区建设逐渐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开展与建设起来并热潮在逐步加剧.我国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开发区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极.随着赤峰经济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对于赤峰市经济的增长和带动作用逐渐凸显.把赤峰经济开发区打造成赤峰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利用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来带动整个赤峰市的工业经济发展.

1 赤峰经济开发区概况

赤峰经济开发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是经国家核准、自治区重点调控的省级开发区,是自治区级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4].

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是赤峰红山经济开发区,2002年4月建立,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于同年12月设立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3年8月,赤峰经济开发区跻身进入自治区政府重点扶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之一;2005年9月,按照“市抓统筹、区抓管理、共同抓招商”的原则,开发区上划市里统筹,由赤峰市和红山区两级政府对开发区进行共建共管;2006年9月,成为第八批通过国家核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2009年,赤峰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开发区体制进一步调整,由市政府直接管理,构建“一区三园”的开发区总体发展模式.由此特别成立了赤峰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赤峰红山经济开发区、元宝山工业园和松山安庆工业园一起纳入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协调管理;2009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赤峰经济开发区,下辖红山园区、元宝山园区和松山园区三个园区,赤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作为赤峰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协调管理职权.

2 赤峰经济开发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资源利用率低

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节约集约发展水平还不高,园区内土地闲置、容积率较低、用地粗放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由表1可以看出,2013年主要集中力量扩建红山园区,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但工业增加值的增幅不大,仅从105.82-143.97亿元.在此表基础上进行测算2012和2013年地均工业增加值(见表2).可以看出2012-2013年地均工业增加值略有下降.其中红山园区下降居多,而松山和元宝山有所增加.2004年国家对全国土地进行清查与整顿,开发区的工业用地作为重点清理整顿的对象.这就迫使我国开发区工业用地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

表1 2012-2013年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面积和工业增加值表

表2 2012-2013年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均工业增加值表单位:万元/公顷

表3 2003—2011年赤峰市工业三废排放量表[5]

2.2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赤峰市2007年工业化率为42%,而2014年为42.9%,按照工业化率对于工业化阶段的判断的国际标准,2007年赤峰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目前为止并一直处于中期阶段.而长久以来,赤峰市工业以能源工业、冶金工业作为支柱,这些工业均属于高能耗产业.为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赤峰市环境付出了不少代价.2002年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到现在,由下表可以看出,2003年以来赤峰市工业三废排放情况不宜乐观和不容小视.全市的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受污染的土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事实证明在赤峰市的工业的进程发展过程中,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2.3开发区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开发区企业具有科技含量的高科技产品少,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较低,企业自身技术能力有限,尽管近几年开发区科技创新型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看市场竞争力不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多,截至2013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仅有8家.

开发区研发经费投入不足.2012年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科研经费为4290万元,均集中在红山园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有2个,省级研究机构有3个,均集中于红山园区;科技人力人员总数为350人,均集中于红山园区.2013年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科研经费为9019.3万元,其中红山园区为7462万元,元宝山区为1557.3万元.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有2个,省级研究机构有3个,均集中于红山园区;科技人力人员总数为475人,其中红山园区为410人,元宝山园区65人.

3 赤峰经济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开发区及其企业以高等院校和科技院所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逐步形成了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政府推动孵化、企业-高校合作创新等模式.赤峰地区属于资源型城市,而赤峰地区工业以资源作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由于受到技术和经济制约,加之缺乏与高等院校和科技院的合作,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技术创新仅仅停留在模仿创新上,由于缺乏技术人才,对引进的技术仅仅处在使用阶段,很难对其改进.再者,开发区引进的技术也比较低端,主要承接发达地区淘汰的技术,很难从技术上突破和超越发达地区,致使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不高.

企业发展不注重技术的引进和改造,而且对技术改造投入不足.2012年,园区技术改造累计投资2650万元,其中红山园区850万元,元宝山区1800万元.2013年,园区技术改造累计投资23153万元,其中红山园区1480万元,元宝山区21673万元.虽然逐渐有所提高,但总量仍然不足.再者,研发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2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红山、元宝山、松山三个园区为了追求各自园区效益,盲目引进项目,使得产业结构趋同化.导致三个园区的园区建设重复,资源和人才恶性竞争,由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者园区里的企业多数属于初级产品加工企业,深加工程度较低,产品附加值不够.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赤峰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均比较严重,这无疑与赤峰市经济结构以及产业布局是分不开的,赤峰市的产业结构,甚至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二、三类工业.开发区三个工业园中,红山工业园区紧挨城区,因为离城太近,居民很多,因此,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很容易就会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造成干扰和污染.

3.3开发区人才引进力度不够

2012年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招商引资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6人,其中红山区4人,松山区2人;培养人才7人,其中红山4人,松山1人,元宝山2人;非公有制骨干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145人,集中于红山园区.非公有制骨干企业技术研发人才85人,均集中于红山园区.2013年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招商引资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8人,其中红山区6人,松山区2人;培养人才11人,其中红山8人,松山1人,元宝山2人;非公有制骨干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220人,红山园区170人,元宝山区50人.非公有制骨干企业技术研发人才127人,均集中于红山园区.由此可以看出,开发区引进人才数量微乎其微,且三个园区人才引进力度明显不平衡,主要集中于红山园区.

4 赤峰经济开发区发展对策

4.1实现资源重复利用,逐步向循环经济转型

红山园区的冶金制造业要成为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要多渠道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重点在矿渣、固体排放物及废水、废气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达到减量化、再利用的目的.以既有的冶金企业为依托,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金属产业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冶金制造产业.红山园区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厂,远联钢铁和中色库博红烨两家冶金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统一排放到污水厂处理成中水并回收利用;中色库博红烨产生的SO2收集后用来制成硫酸;远联钢铁产生的高炉渣和熔剂废渣用来发展矿渣微粉(水泥或混凝土掺合料)和新型建材(墙体混凝土砌块和免烧砖等);中色库博红烨产生的铅锌渣和铁矾渣综合利用后得到的铁精粉用做远联钢铁炼钢,水粹渣粉料和脱硫石膏用做发展建材(水泥等)产业.

在此期间,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路子.以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技术创新,广泛开展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冶金制造业.

4.2以人为本,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指的是城市的空间,社会和环境的特点和质量,对人们的个人和集体的幸福感,对所在社区居民的满足感和独特的作用[6].这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赤峰市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之所以在赤峰90275平方千米的大地上集聚460万人口,无疑跟我们赤峰市的自然、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赤峰市也曾被评为幸福指数在全国最高10个城市之一.这也一再说明了赤峰地区人杰地灵,文化底蕴的深厚.可在当前全球环境危机、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赤峰市还需按照生态宜居城市的下列要求来严格对城市、社会和环境进行改进.

宜居城市建设,首先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其主要通过城市的布局来解决.第二宜居城市也是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第三宜居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具有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赤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好各园区整体和项目单体的环境评价工作,促进项目落户和企业建设.凡中央和自治区要求的环境评价项目,一律按要求完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着力搞好生态建设,配套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环境友好型区域.

4.3壮大开发区科技人力资源队伍,实现产品创新

当今技术、科技和讯息引领经济发展的时代,人才才是发展的关键性要素.赤峰经济开发区要充分利用赤峰市的人力资源.要充分利用赤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赤峰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以及人力资源的培养条件,加大与赤峰学院及赤峰市内其他专业技术学校的合作与交流,真正走出一条产学研相融合的路子.再者赤峰市政府及开发区要加大从省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引入科技人力资源的力度.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如果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走出去进行招聘,提供优越的条件,以及加大宣传的力度.相信肯定能够为开发区的发展招揽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5 结论

赤峰经济开发区作为赤峰市的窗口和赤峰市经济增长极,研究赤峰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将有助于为赤峰经济开发区发展指明方向,促进赤峰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赤峰经济开发区存在资源的利用率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区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进一步研究产生该类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开发区技术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以及开发区人才引进力度不够.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实现资源重复利用,逐步向循环经济转型、以人为本,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壮大开发区科技人力资源队伍,实现产品创新.

〔1〕曹贤忠,曾刚.国内外城市开发区转型升级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3):83-91.

〔2〕李屹.国际开发区发展的历程及对我国新时期开发区建设的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2006:48-51.

〔3〕秦振华.洛阳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4〕赤峰经济开发区概况.中国.赤峰经济开发区,2015.

〔5〕李文斌.内蒙古赤峰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顾文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城市[EB/OL].中国规划网,2015,2.

〔7〕田一泓,陈祺.武功古镇旅游景观开发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6):388-342.

F127.9

A

1673-260X(2016)10-0081-03

2016-06-15

猜你喜欢
赤峰市技术开发区红山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强化四种能力 奋力争创五好园区
红山荞麦看木森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疫”起战斗——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战线同心抗疫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小象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