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社区晨晚练活动点现状分析研究

2016-11-09 02:39马建国谈尊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锻炼者滁州市社区

马建国,谈尊红

(1.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2.滁州市解放小学,安徽 滁州 239000)

滁州市社区晨晚练活动点现状分析研究

马建国1,谈尊红2

(1.滁州学院体育学院;2.滁州市解放小学,安徽滁州239000)

本文对滁州市城市社区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现状、体育活动点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分别展开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滁州市体育局及滁州市社区体育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性参考和实践性指导,进而使滁州市全民健身运动得到更广泛地开展.

中小城市;活动点;影响因素

20世纪60年代初,发达国家伴随着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他们的经济迅速崛起.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大气污染、城市垃圾、温室效应、人体营养过量的堆积等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许多麻烦.从70年代之后,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出现老龄化现象,因此国民医疗保险费用大幅度增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对加快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西方出现了严重的“现代文明病”.然而,体育事业是中国提高国际地位重要手段之一,运用了竞技体育优先的发展战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在意识形态上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发生重大转变.因此,体育事业受到重视.针对以上所说情况国内一些体育学者纷纷发表研究,都是针对群众体育产生的原因、需求、影响因素、功能以及如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但是对三、四线城市的群众体育活动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滁州市城市社区晨晚练点的体育锻炼者.本文以凤凰湖社区、凤阳路社区、龙蟠社区、湖心路社区、扬子社区、城北社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从中国知网、期刊网、各种体育书刊、报刊、因特网等途径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搜集,然后归纳整理和分析鉴别,对近几年有关城市社区晨晚练点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2.访谈法

对社区体育方面的专家及体育局领导进行访谈,对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现状及对策进行征询,从而得到建议.

3.问卷调查法

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对设计问卷的要求,进行设定初稿,征询导师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修改后定稿.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600份,回收了150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1460份,有效率为97.3%.

4.数理统计法

把回收到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使用软件进行常规的数理统计和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滁州市社区晨晚练活动点现状

1.滁州市社区晨晚练点锻炼者的基本情况

(1)滁州市城市社区参加晨晚练体育活动点对象的人数、年龄、文化程度及工作状态

目前,老年人开始高度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健身意识相对较强,因此他们每天大部分休闲时间都放在了参加体育活动.本次参加问卷的有效问卷有1460份,进行分析统计为锻炼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工作状态.

通过调查,滁州市城市社区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的锻炼者女性居多,达到62%,男性锻炼者只占38%,主要是现代社会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传统观念有所改善,走出家庭繁琐的事物,自由的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年龄46以上及下各占50%,无工作者占70%,在职占30%.这说明参加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的都是退休后时间较多者,健身意识也不断提高,比较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形态和健康.参加晨晚练的女性和没有工作的(包括退休),这种现象正好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的特征和趋势.女性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社会进步,人们重视体育锻炼,形成人口老龄化.参加锻炼的人数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上的占8.1%,高中及大学文凭的占74.4%,初中及以下的占17.5%,高中及大学占比较大,说明他们的锻炼意识比较强,参加锻炼的人数多.

(2)滁州市社区参加晨晚练活动点对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参加锻炼可以促使人的体质增强,但达成锻炼效果不是一夜之间或者短时间的锻炼就可以达到的.所以在体育锻炼中只有坚持长时间锻炼,即增加参加体育活动的频次,使身体的各部位得到一定的生理负荷刺激,让人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等环境下,得到积极适应的变化,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经调查,96%的锻炼者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35min或35min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中,老年人居多是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老年人不上班,没什么事情,空闲时间多,因此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上班的锻炼者锻炼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

2.滁州市社区晨晚练活动点的场所

体育场地及体育设施是锻炼者参加晨晚练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社区体育活动场所主要有公园、街道边、公路、自家庭院、小区空地就近锻炼,快捷省时.

体育活动场所主要选择排序表

从调查数据显示,滁州市城市社区参加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的场所主要为公园、广场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利用体育场馆、社区、学校所拥有的场所占小部分.滁州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小区绿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这些地方的聚集人数多,这些活动场所离居民住所较近,离不开居民活动便利等因素.第二,这些场所人数多可以有利进行集体性的运动,如广场舞,武术等,参加锻炼的人从众心理有很大关系.第三,这些地方有良好的体育氛围,这些地方的绿色和其他设施都比较齐全,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让人心情舒畅.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较低的原因也很多:单位,学校,社区,他们有一些体育设备和相对封闭的部分场馆开放与利润目标.人们对体育运动器材的使用意识是比较差的,这可以促进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利用率低的局面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3.社区晨晚练活动形式

社区晨晚练体育活动形式是指参加社区晨晚练体育活动锻炼者所选择的活动方式,主要有散步跑步、广场舞、武术类、交际舞体育舞蹈、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登山等其他项目,本次调查主要选择以下10个运动项目(散步跑步、广场舞、武术类、交际舞体、体育舞蹈、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登山进行调查分析.

在选择体育内容,排在前5位的是:散步慢跑、广场舞的舞蹈、武术、体育舞蹈、体操.按性别分组,男性选择运动项目排在前5的项目主要有:武术,散步跑步,体操,乒乓球,舞蹈体育舞蹈.对女性排名前5位的主要项目的主要选择是:广场舞,走跑,舞体育舞蹈,武术,羽毛球.从运动项目的选择来看,男女不同,这说明了性别的需求和兴趣上的差别.它已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跑步锻炼,倾向于娱乐,健身,是中国医学证实传统健身,疾病预防项目.比如,广场舞、太极拳、交际舞体育舞蹈等.

2.2滁州市社区晨晚练活动点的规模结构

根据王凯珍教授的观点:将体育活动点的规模分为大(101以上)、中(30~100人)、小型(30人以下)三种,滁州的社区晨晚练活动点的规模调查显示,晨晚练点的规模在30~10人所占的比例为63%,30人以下的占24%,100人以上的占12%.从总体上看,对滁州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规模与我国体育的结构尺寸大小相同,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模式.

2.3促进滁州市城市社区晨晚练体育活动点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弘扬体育精神,提高社区居民锻炼身体的意识

全面展开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工作,把电视媒体、平面广告及网络途径等这些新兴媒体充分利用起来,创办体育专栏,举行健康知识讲座,普及体育锻炼知识,提升人们科学健身的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展开“终身体育”教育,促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强体健身的社会风气.

2.正确启发和引导,营造浓厚的社区晨晚练体育活动的氛围

对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室这些设施建设进行加快,各社区踊跃组织指引展开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建立起较为健全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团队,使之形成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培养更多的社区指导员.

3.当地市政府、体育局发挥好对社区晨晚练体育活动的影响

当地人民政府及体育局把城市社区的体育工作成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规划.街道办事处要运用好协调组织的能力,创建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机构,培养好基层体育社团、民办的非企业单位等社区体育类社会组织;对社区体育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的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体育服务能力的提高进行扶持,组织展开形式多样、广泛的社区运动健身活动.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滁州市社区晨晚练体育锻炼的女性居多,数据显示,女性占62%,男性38%,成员的女性化倾向比较明显.晨晚练体育活动点参与者年龄分布不平均.中老年活动者占被调查人数的70%,锻炼者老龄化现象比较显明.参加晨晚练点进行体育活动的参与者的特点是运动的频率高,时间长和体育活动的强度较低.晨晚练体育活动点体育活动内容较丰富,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男女之间对项目的选择上有所不同,总体上是多倾向于娱乐性、健身目的较强的项目.

2.滁州市社区晨晚练活动点的规模,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目前,体育活动点技术指导的缺乏突出,体育健身意识不够强烈.

3.社区居民因素、社区指导员的因素、社区组织机构的因素、当地政府、体育局等的作用发挥是否积极直接影响着滁州市社区晨晚练活动的开展.

3.2建议

1.加大各种形式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社区群众体育的宣传和教育,加强锻炼的体育意识,逐渐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让体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立和完善法规和当地群众体育管理法规,并加强体育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实施,促使滁州市晨练体育活动规范化、法制化,保证体育活动的稳定性和稳定的运动.

2.改善运动训练环境

促进滁州市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运动场所完全开放的措施,尽可能少一些的投资建设,培训效果好,管理方便和吸引人的体育设施,为晨晚练点锻炼者参加体育活动做好物质基础保障.大力提倡发展社区体育指导员,体育指导员多元化发展,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承担较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等等.为参加体育活动的锻炼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热情的服务.在活动中应该是娱乐、保健、表演为主导,并积极开展场地和资金要求不高、锻炼效果好的运动项目.

3.多渠道筹集活动经费

在资金来源方面,建立国家,社会,个人三方合理的财务结构,并逐步走上良性的发展之路.社区居民自身保持健康的体育锻炼心态,社区工作人员多组织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多宣传健康知识等.

〔1〕袁方,等.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李显国,等.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与保障机制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10):142-145.

〔3〕陈小容.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大锯顺.体育的文化经济学[M].大阪:芙蓉书房,1999.

〔5〕罗歆歆.临汾市市区晨晚练锻炼者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s1):36-38.

〔6〕寿伟江.学校体育应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J].体育函授通讯,2002(2):11-14.

G812

A

1673-260X(2016)10-0149-03

2016-06-16

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城市社区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现状与对策研究”(ASS2014215)

猜你喜欢
锻炼者滁州市社区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社区大作战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习作点评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