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选择学硕与专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安徽财经大学的实证分析

2016-11-09 02:39杨羚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考研本科生

杨羚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3)

本科生选择学硕与专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安徽财经大学的实证分析

杨羚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03)

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考研的时候很多同学会在选择报考学术硕士研究生还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时出现疑惑.本文拟以安徽财经大学有考研意愿的大四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报考学术硕士研究生还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整理,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建立模型,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学术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影响因素;二元选择Logit回归

1 引言

从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至今,已走过30余年历程.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历越来越得到重视,考研大军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2009年国家大力发展专业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经过几年的发展,专业硕士报考人数也日益增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硕”)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专硕)在学制、学费、培养方案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不同条件的考生在面对学硕和专硕的选择时也存在较大的不同.

2 文献综述

许慧(2013)认为,本科生考研时选择报考学硕或专硕的主要原因对学硕和专硕的认知不同,她认为报考专硕的学生较少,大部分本科生对学硕和专硕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王鹏军认为,要想在自己实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获得性价比较高的结果,对于以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的考生来说,专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专硕相对于学硕来说分数线要低一些,复习压力要小一些.杨瑞仙(2014)认为目前国内对两种学位的社会认可度尚存在差异,即学术硕士的社会认可度高于全日制专硕且公民对专硕有较大偏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在已有文献中,对于本科生考研问题中研究的最多的就是对考研动机的分析,也有部分关于学硕与专硕对比区别方面的文献资料,而关于选择学硕专硕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很少,而对于选择学硕专硕的实证研究更是几乎找不到.专硕的社会认可度日益提升,国家政策在大力发展专硕,院校专硕的招生比例一直在提升,本科生报考专硕的比例也在持续升温,因此,现下对本科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选择学硕还是专硕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后继考生在选择上提供可靠参考显得十分必要.

3 理论分析框架

3.1初步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一共收回171份有效问卷.由于此次调查以安徽财经大学正在备考的大四学生为受访对象,因此受访对象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女性多于男性;第二,年龄集中在20—22岁;第三,本科专业以经济类和管理类居多.结合问卷进行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63.44%的受访者表示考研的目的是本科毕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硕士研究生学历将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就业平台;2.将211院校作为目标院校的学生最多,约占受访者的一半;3.60.23%的考研学子的目标院校所在地位于二线省会城市,而并非一线城市;4.学生选择的目标专业类别最多的依次为经济学、管理学、工学;5.约4成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选择跨专业报考,6成学生选择继续本专业深造;6.43.27%的学生选择报考专硕,56.73%的学生选择报考学硕.

3.2样本与变量

样本选取了安徽财经大学有意向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大四学生.所有数据均来自网上发放的《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报考学硕专硕的情况调查》问卷.

通过查阅文献对比学硕和专硕的不同,我们发现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的学硕和专硕的报考结果:

1.培养方案的不同

学术型硕士教育颁发的是学术型硕士学位,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型硕士教育颁发的则专业型硕士学位,目的是为了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专业硕士采用双导师制,一个是学术理论指导导师,一个是实践活动指导导师.而学术硕士只有学术理论指导导师.简单来说就是学硕重理论和科研,专硕重实践和就业.

2.学制的不同

本科生报考的硕士研究生均为全日制硕士.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的学制一般为3年.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学制一般为2-3年.

3.考试难度不同

在数学课程方面,学硕的入学考试分为数学一二三,而部分专硕参加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难度较低.在英语课程方面,专硕大部分考英语二,难度较于学硕的英语一;从分数线上来看,专硕一般比学硕低.

4.学费不同

学硕的学费一般在一年8000元左右,并且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压力,同时奖学金覆盖面比较广;专业硕士学费相对而言较贵,一般是两万到四万一年不等,有的专业如MBA甚至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同时,专业硕士学位一般不能申请国家助学金贷款,但也有一定的奖学金制度.

根据对文献资料的总结,本文主要设计了包括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在内的三种变量,各变量功能及其属性特征详见表1.本研究的因变量为选择报考硕士研究生类型.考虑到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与个人成绩、家庭经济状况可能有较大关系,本文设定的主要解释变量包括:平均绩点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控制变量选取是否注重培养方案的差别,学制,跨考情况,性别四个变量.

表1 模型变量列表

3.3模型与方法

1.二元选择Logit模型

为研究本科生选择学硕专硕的影响因素,我们尝试建立这六个影响因素与本科生选择学硕专硕情况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这里设y为被解释变量,表示选择的类型.解释变量记为X=(x1,x2,x3,x4,x5,x6),其中x1为平均绩点反映报考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我们认为,平均绩点越高,学习能力越强,在研究生考试中的竞争力就越强;x2为家庭人均年收入,表明报考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x3,x4,x5,x6为四个控制变量.建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β为回归系数向量.

不难发现,式(1)中的被解释变量为二元选择变量,对应的模型为二元选择模型.记

由于y服从两点分布,容易得到的平均取值为:

同时,对式(1)两边取数学期望可得

成立.由此可见,在二元选择模型中,解释变量实质就是会在多大程度上导致被解释变量取1,即在解释变量的作用下,被解释变量取1的概率大小.由于概率的性质,容易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概率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第二,概率具有单调不减性.不难发现,累积分布函数F(x)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些要求.改进式(5),将概率转换为累积分布函数,得到

式中,累积分布函数F(x)可服从标准正态分布、Logit分布、极值分布等.本文取F(x)服从Logit分布的形式,得到

称其为二元选择Logit模型.

4 实证分析

4.1回归模型

现在,逐步引入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建立二元选择Logit模型.如表2所示,模型1的解释变量由平均绩点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这两个变量组成;模型2的解释变量为平均绩点,同时加入了培养方案,学制,跨考情况,性别四个控制变量;模型3的解释变量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同时也加入了四个控制变量.模型4则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个控制变量.

4.2回归结果

4.3回归分析

由表2可知,平均绩点的回归系数始终为正,表明平均绩点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选择报考学硕,平均绩点越低的学生更倾向于报考专硕.这可能与学硕专硕的入学考试难度有关.一般而言学硕的入学考试无论是从考试科目还是试卷难度来说都是要高于专硕的,因此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倾向于报考较为简单的专硕.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回归系数始终为负,表明家庭收入越高,报考专硕的可能性越大.这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因为专硕的学费一般而言要高于学硕,并且在奖学金方面,学硕的比例要多于专硕.由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第一,越重视培养方案差异的学生,选择报考专硕的可能性越大;第二,跨考情况对学硕专硕的选择存在显著影响,表现为引入控制变量的3个模型中,其回归系数都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第三,学制和性别的系数也始终为负,然而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两个控制变量对在学硕专硕的选择上影响不显著.

表2 本科生选择学硕专硕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剔除不显著的虚拟变量,重新建立线性模型.在拟合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舍去截距项,无论是拟合程度还是显著性检验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优化,并且不影响模型的经济含义,因此我们将截距项也剔除,最后得到方程:

4.4问题反思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拟合,我们不难发现模型存在的问题.虽然各变量都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修正后拟合优度仍然较低.同时,由于样本全部为安徽财经大学的本科生,导致财经类专业偏多,而其他专业较少,有的专业甚至未能获得相应学生的考研数据.由于样本的局限性,使得本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全国范围内本科生报考学硕专硕的影响因素.

5 结论建议

5.1结论

通过对安徽财经大学学生报考学硕专硕的不同情况调查和建立Logit二项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学习成绩是影响学硕报考学硕专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成绩越好的学生较多地选择报考学硕,学习较弱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报考专硕.

第二,家庭收入也是影响学硕专硕报考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会将报考专硕纳入考虑范围,而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则更多地考虑学硕.

第三,对于学硕专硕培养方案的差别上的重视程度同样会影响到最后的报考选择.报考专业型硕士的学生更为重视两者的培养方案的不同.报考学硕的学生重视度较低.

第四,是否跨考也会影响到报考的选择.跨考的学生选择报考专硕的比例更大.

5.2建议

根据学硕专硕本身的差异以及学生自身条件的差异,结合我们的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对广大的考研学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学习成绩相对薄弱或者选择跨考对报考零专业基础的学生,可以考虑专硕.这是因为两种硕士的入学难度和毕业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术型硕士在入学考试和毕业设计时对学生的要求都要高于专业型硕士.因此学习成绩相对而言较弱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专业型硕士,成功率会更大.

第二,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学硕.学硕在学费上要低于专硕,同时在奖学金的设置上,学硕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专硕.报考学硕相对于专硕而言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第三,建议学生结合个人的发展理想做出合理的选择.如果有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学术上的追求或者是有继续深造读博的想法,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案更为适合.如果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就业为前提,注重个人能力与社会岗位的结合,选择报考专业型硕士则更为适合.

〔1〕阮素梅.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2〕阮素梅,杨善林.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二元选择Logit模型检验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389-396.

G64

A

1673-260X(2016)10-0169-03

2016-06-04

本文属于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ACJJXYYB1601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考研本科生
我的考研故事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全年总目录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