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016-11-11 11:23吴燕雅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讲座团体辅导

吴燕雅

(福建省晋江市远华中学)

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吴燕雅

(福建省晋江市远华中学)

选用自信心量表,筛选了新侨中学80名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分为家长组、教师组、团体辅导组和讲座辅导组,通过不同手段提高学生自信心。研究结果发现:(1)家长干预组对中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不显著;(2)教师干预组对中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影响显著;(3)团体辅导组对中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影响显著;(4)讲座辅导组对中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影响不显著。

中学生;自信心;培养

在心理学领域,有关自信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但是近些年来,有关自信心的相关研究已经受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重视。这是因为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知觉、情感态度、意志力、行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有研究发现,自信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竞赛、成就、归因、就业等多种领域内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自信心作为重要的人格特质之一,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及健全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强烈的自信心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强的兴趣。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本研究试图研究影响中学生自信心发展的因素,通过不同的干预力量和干预手段来进行实验研究,并为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1)中学生

学生一般是指正在学校或者研究机构学习的人。例如,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与学生相类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本课题中的中学生专指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中学生。

(2)自信心

自信心,又叫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自我接纳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英语中“confidence”一词源于拉丁语“confidential”,是指个体信赖自己或自己处境的一种情绪或自觉,感到有把握的状态。马斯洛(Maslow)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了自信是自尊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Coopersmith认为自信是个体做出的、并经常保持的对自己的评价,说明个体在何种程度上认为自己能干、重要和有价值;表达赞许或不赞许的态度,显现了对自己能力、身份、成就及价值的信心。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与力量所持的一种肯定态度。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有相应的自信心,才可能实现目标,取得成功。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必会表现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自信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力量,是促进学生不断努力、积极向上的动力。本课题中的自信心是指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认识与充分估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信息。因此,本质上是学生对自己所具有的能力的一种正确估计与高度自我接纳的态度。

(3)培养

培养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达到某一种期望的结果。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方法研究是在运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的自信心量表进行前测,挑选出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并分组,分别进行家长干预、教师干预、团体辅导、讲座辅导等,让学生体验归属感,学会正确的归因,体验他人的关注等,增强自信心。

2.理论依据

(1)影响自信心的因素

影响自信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看家庭影响、他人影响、成败归因等因素如何影响自信心的发展。来自父母的影响有很多方面,如:家长的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等,但对孩子自信心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评价很快被孩子接受,如:“你这样做很不错!”“你这个没用的废物!”等,都会使学生内化为对自己的评价。但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在中学阶段,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来源于教师和朋辈群体力量。有研究表明,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教师在学生自信心培养过程中作用明显。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观察和评价往往是在与他人的对比中进行的。因此,中学生如果能从朋辈群体中获得正面、肯定的评价或解读到对自己积极方面的信息,则有助于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一个人的自信心形成开始于童年时期,但还没有定型。随着年龄增加,阅历加深,学生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必然随着增多,如:考试进步、比赛没有获奖等,其实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念及对成败的归因。对成功事件进行积极归因,能给人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增强自己的信心。对失败的事件进行消极归因,容易使人产生挫败感、自责,严重打击自信心。因此,通过讲座的方式,对中学生进行归因方面的训练,会使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事件面前宠辱不惊,有利于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假设

1.研究意义

从研究对象上看,中学时期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冲突和情绪起伏、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特别是自信心相对不足的学生,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往往不亚于成人。本文通过实验,检测家长、教师、团体辅导(朋辈群体)及讲座辅导对中学生自信心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提高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的自信心水平,给这些孩子归属感,明白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关注到全体学生,同时能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提出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策略,为学校青少年自信心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数据支持。

从干预手段来看,本研究让家长参与到了课题中来,从侧面让家长多关注了孩子,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其他干预手段也都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2.研究假设

(1)团体辅导组对中学生自信心培养没有显著差异。

(2)讲座辅导组对中学生自信心培养有显著差异。

(3)家长干预组对中学生自信心培养有显著差异。

(4)教师干预组对中学生自信心培养没有显著差异。

三、研究方法

1.被试

在新侨中学发放问卷900份。结果回收问卷860份,剔除10份无效问卷,从中筛选了自信心不足的被试80名。

2.研究工具

(1)气质量表

采用《自信心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M.Rosenberg)制订,它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测量个人自信心的量表。它共有10个测题,用以测量个人对自我感觉的好坏程度。该量表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信度高,适用于中学生。

3.研究程序

(1)采用团体施测,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午休的时间,由班主任作为主试。

(2)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录入,剔除无效问卷,并筛选出自信心不足的被试,被随机挑选80名被试,分为4组。

(3)对4组自信心不足的被试分别进行家长干预、教师干预、团体辅导(朋辈群体)干预、讲座干预。

(4)对80名自信心不足的被试进行后测。

(5)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1.中学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结果

(1)团体辅导组结果

表4-1 团体辅导差异检验

方差不齐性,看第二个Sig=0.000<0.05,第二个sig值说明,差异显著。因此,团体辅导组学生自信心分值前后测显著差异,符合研究假设。

(2)讲座辅导组结果

表4-2 讲座辅导差异检验

方差不齐性,看第二个Sig=0.000<0.05,第二个sig值说明,差异显著。因此,讲座辅导组学生自信心前后测也是显著差异,不符合研究假设。

(3)家长干预组结果

表4-3 家长干预差异检验

方差是齐性,sig=0.003<0.05,差异显著。因此,家长配合组学生自信心的前后测也是显著差异,不符合研究假设。

(4)教师干预组结果

表4-4 教师干预差异检验

Sig=0.000<0.05,说明教师干预组学生自信心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符合研究假设。

2.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结果讨论与分析

(1)团体辅导对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影响。

个体的生存与成长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中完成的,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团体辅导借助朋辈群体的力量,让中学生有一定的团体归属感。朋辈群体作为中学生的重要他人,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因此,通过系统的团体辅导,除了同组的中学生的影响,还有教师及一些相关知识的普及、励志人物的故事等都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有莫大的帮助。

(2)讲座辅导对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影响。

一个人的自信心不是天然形成的。它来源于个体的成功体验、良好的外界信息以及个体的成败归因模式等。在讲座中,通过系统地介绍自信心的定义、结构、影响因素等,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并及时调整自我评价机制,从而重新自我接纳。

这次实施讲座辅导的教师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可能因为喜欢教师爱上了他的讲座,认真学习,内化成自我的知识储备,并重新悦纳自我,建立更高的自信心。

(3)家长干预对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自信心发展最先起影响作用的是家长。有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导致自我认识偏差。因此,通过家长干预,对中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研究假设中,考虑到家长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时间不长等客观不可控因素,认为家长干预对中学生自信心培养没有促进作用。但当代的家长大部分文化程度较高,受到正面管教孩子或陪伴孩子等新理念的熏陶,现在通过数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家长对学校的工作十分配合,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是最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角色。

(4)教师干预对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影响。

学生的评价一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一部分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心理波动较大,不安全感较强,处于情绪情感的矛盾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教师在学生自信心培养过程中作用明显。因此,教师应该要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地了解学生,实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评价自己。

五、.结论

(1)团体辅导组对中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影响显著。

(2)讲座辅导组对中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影响显著。

(3)家长干预组对中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影响显著。

(4)教师干预组对中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影响显著。

[1]Wylie RC.The Self-concept:Theory and research on selected topics.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79:823-828.

[2]CooppersmithS.TheantecedentsofSelf-esteem.San Francisco: Freeman,1967.

[3]赖婵丹.中学生自信心的特点及其培养模式[J].教育实践研究,2012(6):180.

[4]刘敏岚.论自信心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2):66.

·编辑张珍珍

猜你喜欢
讲座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