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在“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优化作用——以九年级《中国近代史(1840年—1919年)复习》为例

2016-11-11 11:23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年表近代史课堂

刘 瑜

(福州教育学院附中)

学习任务单在“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优化作用——以九年级《中国近代史(1840年—1919年)复习》为例

刘瑜

(福州教育学院附中)

“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全新教与学的模式。多元互动中的“多元”即多种要素,指跟学习有关的而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互动”是指充分利用各种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教学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多元互动主要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等。多元互动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与保证,自主学习是多元互动的直接体现。在“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中需要“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又名“自主学习任务单”,它贯穿在“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中,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以此可以大大优化教与学的效果。

学习任务单分成“课前学习任务单”和“课堂学习任务单”两类,前者是后者的预备,后者是前者的延续与补充,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学习任务单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当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学习是自己的事的心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是学习任务单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任务单反馈体现出来。现以初中九年级《中国近代史(1840年—1919年)复习》为例,探讨“学习任务单”在“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优化作用。

一、“课前学习任务单”突出教师与教师互动、学生与教材互动、学生与多媒体互动作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教师之间要率先进行互动。课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之间先进行集体备课,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课前学习任务单”和“课堂学习任务单”激励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这样,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合作之处是教师之间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并依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策略,确定难点,确定教学目标,共同探讨制作哪一部分知识点的微课、如何制作课件、如何设置问题、如何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这样一个教师的历史教学就是集中多个历史教师的智慧,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下表就是初中九年级《中国近代史(1840年—1919年)复习》“课前学习任务单”,具体如下:

这张“课前学习任务单”主要由“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和“资源链接”四个部分组成。

__课题名称 中国近代史复习(1840年—1919____年)达成目标一、学习指南1.归纳整理几点历史事件,增强对近代历史基本知识的理解,在总结和归纳中认识中国时代背景和阶段特征,培养有历史时空意识的学科素养。2.把握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记忆近代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大事件与人物。学习方法与建议: 归纳法、阅读法、整理法、对比法课堂学习形式预告通过小组讨论修改大事年表、阐述大事年表,评价他人制作的大事年表,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分二、学习任务1.通读课本,借助各种资源,按时间先后顺序列举重大事件并制作大事年表。______________ 2.画出思维导图三、困惑与建议(提示:此项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填写)____________四、资源链接 中考资源网、中学历史教学网、《中国历史》八上、《导与练》360云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指南”包括含“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等四个子项。通过设计学习指南,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和达成目标的要求,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同时,通过了解教师关于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发现在家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主动完成自主学习。因此,“学习指南”是集中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智慧和教学领导力的项目。“达成目标”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该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学习方法建议”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找窍门、走捷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获得学习成就感和树立学习信心。课堂学习形式是通过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让学生预先知道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与将要发生的课堂学习之间的关联度,从而主动投入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主体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否达成目标,除了“学习方法建议”的指导之外,主要依靠“学习任务”来保证。学习任务设计以达成目标为关键点,帮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把握知识点。

“困惑与建议”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可以在课堂中提出来并获得解决,这样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强的学习目标与动力。

资源链接是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路径。链接包括教师提供的资源网站链接,也包括教师制作的或网络资源的配套微课链接。

这张“课前学生任务单”目标明确,指向性强,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完成这份“课前学生任务单”的过程中,学生要与教材互动,学生要与多媒体互动,阅读课本,带着课前学习任务单进行阅读,解答一个又一个问题,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从产生疑问到解决疑问,思维得到发展。学生只有在充分的预习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活动中与教师、学生互动,进行激烈的探讨、思维的碰撞。

综上所述,课前学习任务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教师指导作用比较隐性。

2.对象单一,以学生为主,能较大地发挥学生自主性。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任务简洁明了。

当学生完成这份“课前任务清单”后,就要带着这份清单走进课堂。在课堂中,他们在“课堂学习任务清单”的牵引下,展开多元互动,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真正实现“达成目标”的任务。下面仍然以初中九年级《中国近代史(1840年—1919年)复习》为例,继续探讨“课堂学习任务单”在“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优化作用。

二、“课堂学习任务单”突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作用,优化“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是历史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内容。如何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学习小组长发挥带头、组织、示范的功能。教师先检查课前学习任务单,并反馈预习情况。教师以PPT的形式展现“课堂学习任务单”,随着PPT一页一页翻过去,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一一展开,并顺利完成任务单。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是融为一体的,在互动中完成各自的目标与任务。学生学得明白,教师教得透彻,教与学紧密结合。师与生的互动主要以课堂提问互动来实现。生生互动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来实现。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单,成为整个课堂的核心要素和目标。

以下是初中九年级《中国近代史复习》的课堂学习任务单:

__课题名称 中国近代史复习(1840年—1919年)达成目标1.归纳整理历史事件,增强对近代历史基本知识的理解,在总结和归纳中认识中国时代背景和阶段特征,培养有历史时空意识的学科素养。2.把握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记忆近代_____________重大事件与人物。学习方法与建_____议: 归纳法、阅读法、整理法、对比法一、学习指南课堂学习形式______________ ____预告 通过评价他人制作的大事年表,并评分二、学习任务1.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修改大事年表并代表小组制定并阐述大事年表2.认真倾听他组大事年表,客观评价,有依据地打分。3.在听取他组对大事年表评价,重新修改大事年表。4.完成知识竞赛题。5.画出思维导图。6.完成当堂检测练习,反馈情况(题目略)______________……(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并获得来自教师或学生的回答)三、理清课前学习任务单的“困惑与建议”四、学后反思与改进之处 (提示:此项由学生课堂学习之后填写)

此表与课前学习任务单略有不同,主要在于学习任务这一方面。课堂学习任务单是课前学习任务单的深化,二者是一脉相承的。课堂学习任务单的内容是有序推进的,学习中具有更多的互动,学习效果更加显著。现以课堂实录节选部分进行展示,从而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任务单的优化作用。以下是初中九年级的《中国近代史复习》课堂实录(节选重要部分)

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1840年—1919年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侵略,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拿起武器与侵略者抗争,捍卫祖国。而在此期间,中国的有志之士也开始不断寻求救国之路,使中国走上了自强、变法、革命的近代化历程。课前,老师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以侵略史的抗争史,中国近代史探索史两条线索,请大家分组进行讨论并制作大事年表。今天我们请每位小组派出代表来展示并说明你们的成果。首先请第一组代表,他们制作的是侵略史与抗争史的大事年表。

中国阶段特征时间主要反抗事件及主要人物事迹主要侵略事件及部分条约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1.林则徐:虎门销烟2.太平天国运动特征: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39—1856年1840年1842年1851年特征: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目的:趁火打劫,瓜分土地。1856年—1894年1856年1858—1864年1860年1865年1878年1.第二次鸦片战争2.中俄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4.阿古柏占领新疆特点: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甲午中日战争2.《签订马关条约》侵略目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幻想。1.义和团运动1894年—1900年1894年1895年1898年1.左宗棠:收复新疆侵略目的:镇压反帝势力。1900年—1919年1900年1918年1.八国联军侵华2.签订《辛丑条约》特点: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阶段特征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中国闭关锁国侵略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原料

第一组组长展示的大事年表并细心讲解说明。

第二组展示:(略)

第三组展示:(略)学生的不足之处在每一个小组设立小组长、发言人等职位,使学生的思想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进一步提升其弥补自身缺陷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利用小组教学带动学生学习。每节课都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找到课堂探究的话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其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他们从内心喜爱这种教学方式,为初中地理课堂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小组探究把每个人的思维凝聚到一起,可以让学生告别单人面对问题的枯燥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别人的解题方式,提升其自主参与地理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引导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小组都存在组内竞争的问题,这使得团结的小组出现个人主义,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我又设计了小组之间的竞争课堂,帮助学生把争强好胜的心理状态集中于对抗别的小组中,培养学生团结意识的同时为课堂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比如,在“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动手设计出一个地球仪,使学生思维更具开放性,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团结性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接着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的小组布置问题,让学生体验一次教师的角色,而我本身只是作为一个评委观察着学生之间的对抗。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发现学生小组之间的对抗很有意义,其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非常具有探究价值的,并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自己认为的重、难点,也让教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了课堂的良性循环。最为重要的是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干涉学生之间的竞争,让紧张的思想状态环绕学生,充分挖掘其个人的潜力,加速其个人的发展进程。通过互动式的地理课堂把学生的地位凸显于课堂当中,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直接检验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还可以带动学生在欢乐中学习,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对于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初中是学生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教师以多样化的引导方式把学生凸显于课堂之中,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爱之情,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及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1]王晓明.高中地理课堂中凸显学生主体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

[2]杜春华.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年表近代史课堂
年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王锡良年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石鲁年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