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中药知识的了解运用情况分层研究*

2016-11-11 05:27罗伟康胡渊龙崔玉莹李玉坤
光明中医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中药学医药中药

罗伟康 胡渊龙 崔玉莹 李玉坤



【教管论坛】

大学生对中药知识的了解运用情况分层研究*

罗伟康胡渊龙崔玉莹李玉坤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中药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情况,为大学生药物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对26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中药学专业、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非医药类专业识药数量得分分别为(1.89±0.84)分、(1.81±0.81)分、(1.30±0.61)分。中药知识了解情况为中药学专业中及格29例(65.91%)、不及格15例(34.09%);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中及格96例(66.21%)、不及格49例(33.79%);非医药类专业中及格29例(38.16%)、不及格47例(61.84%)。 结论大学生对中药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情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中药认知;横断面研究;教育

中药基本常识包括保存方法、服用方法、服用剂量、饮食禁忌等,正确运用中药常识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治疗、保健作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报道[1]称大学生对常见药物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60.21 %,不良用药行为率为37.25 %,可见大学生药物知识的匮乏。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中药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情况,旨在为大学生药物知识教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11月,采用整体随机法抽取某校265名在校大学生,包括中药学专业,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非医药类专业。

1.2研究方法

1.2.1判定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所用调查工具为自编《大学生对中药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情况调查问卷》,共21题,包括专业基本情况和了解运用情况两部分。了解运用情况部分分为4个因子:服用方法、功效主治、中药文化、用药禁忌。

1.2.2判定标准识药数量的调查,我们如下处理。对于菊花、石膏、大青叶、蒲公英、巴豆、茯苓、青皮、莱菔子、芫花、黄芩10味中药,认识1~5味得1分,6~8味得2分,9~10味得3分。中药知识情况调查,每题1分,计算总分。以12.4分为分数分界点(效标组预测法-对照组法判定分数分界点),若>12.4,则判定“及格”;若<12.4,则判定为“不及格”。中药知识情况4个因子以每因子总分的65%作为分数分界点。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在校大学生,包括中药学专业、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非医药类专业;②获得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在调查过程中因故未能完成问卷,或填写极不认真而劝说无效者;②每题答案都相同者。

1.4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双录入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运用t检验进行各组间数的比较,运用χ2检验进行各组间率的比较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水平。采用效标组预测法-对照组法[2]判定分数分界点。

2 结果

2.1一般人口学资料共发放问卷268份,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98.88%。中药学专业44例,占16.6%;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145例,占54.7%;非医药类专业76例,28.7%。

2.2不同专业大学生识药数量与中药知识认知情况

2.2.1识药数量情况比较识药数量的调查结果为中药学专业平均得分(1.89±0.84)分,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平均得分(1.81±0.81)分,非医药类专业平均得分(1.30±0.61)分,中药学专业与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05),中药学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有显著差异(t=4.03,P<0.05),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有显著差异(t=5.19,P<0.05)。见表1。

表1 识药数量情况表 (频数,%)

2.2.2中药知识情况比较中药知识的调查结果为中药学专业中及格29例,占65.91%;不及格15例,占34.09%。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中及格96例,占66.21%;不及格49例,占33.79%。非医药类专业中及格29例,占38.16%;不及格47例,占61.84%。中药学专业与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中药学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有显著差异(χ2=8.59,P<0.05),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有显著差异(χ2=15.97,P<0.05)。见表2。

表2 中药知识情况表 (频数,%)

2.3不同专业对不同中药常识了解情况

2.3.1中药文化中药学专业与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中药学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有显著差异(χ2=15.13,P<0.05)。见表3。

表3 中药文化因子得分表 (频数,%)

2.3.2功效主治因子中药学专业、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非医药类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见表4。

表4 功效主治因子得分表 (频数,%)

2.3.3服用方法因子中药学专业与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有显著差异(χ2=9.29,P<0.05),中药学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有显著差异(χ2=6.28,P<0.05)。见表5。

表5 服用方法因子得分表 (频数,%)

2.3.4用药禁忌因子中药学专业与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中药学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有显著差异(χ2=7.42,P<0.05),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有显著差异(χ2=32.44,P<0.05)。见表6。

表6 用药禁忌因子得分表 (频数,%)

3 讨论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3]。现今,公众对中药及中成药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但却缺乏相应的中药知识。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才是正确与安全的,但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中药知识的认知情况却不容乐观。

对于识药数量的调查,从结果来看非医药类专业的平均得分与其余两专业的平均得分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平均得分小于其余两专业。77.63%非医药类专业大学生仅仅只认识1~5味常见中药,而学习过中药学这门课的两个专业的大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40.91%,44.14%)只认识1~5味中药。对中药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发现,非医药类专业大学生不及格率高达61.84%。以上结果显示了在校大学生中药基本常识的匮乏。

功效主治的调查结果显示中药学专业、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非医药类专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但三者的的不及格率都很高。原因可能是非医药类专业学生平时并不接触中药学知识,并且电视广告和宣传册子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中药知识的重要途径[4],但电视广告和宣传册子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以至于大学生获得的中药知识并不正确。中药学专业和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都以中药学为专业课,但不及格率依然很高,可能是学习方式只是死记硬背,而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服用方法的调查显示三专业在服用方法知识掌握方面表现良好。

2000—2008年12月国内一次文献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的总例数为933例[5],与1989—1999年6月中药不良反应例数(2747例)[6]相比具有明显改善。在本次调查中发现,非医药类专业在用药禁忌方面依然有着55.26%的不及格率。大学生对用药禁忌仍然重视程度不高。

中药不仅仅是一种治病的手段,它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应该弘扬与传承的。但从对中药文化的调查结果来看,中药学专业与非医药类专业的不及格率接近50%,说明了对中药文化的不重视。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中药的认知程度依然不容乐观,非医药类专业对用药禁忌不能引起足够重视,不能用正确的中药理论知识来指导用药;以中药学为专业课的中药学专业和非中药学医药类虽然学习了大量的中药知识,却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实践。

[1]邓湘宁,谷来有. 大学生用药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中国校医,2013,27(9):649-650.

[2]戴海琦,张峰,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186.

[3]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

[4]徐冬英,杨静,周琪范,等.广西居民中药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10,24(9):695-697.

[5]赵文,陆军,蔺涛.我国2000~2008年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合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6):461-463.

[6]唐镜波,吴蓬.近20年国内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1999,14(6):377-380.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by College Students

LUO WeikangHU YuanlongCUI YuyingLI Yuku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Ji’nan 2503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situ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by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education of medicine knowledge for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265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cross-section study by self-made questionnaire. ResultsDrugs quantity scores of pharmacy specialty,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specialty and general specialty was (1.89±0.84), (1.81±0.81) and (1.30±0.61), respectively. In the aspect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harmacy specialty, 29 case passed (65.91%), 15 cases failed (34.09%), in the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specialty, 96 cases passed (66.21%), and 49 cases failed (33.79%), in the general specialty, 29 cases passed (38.16%), 47 cases failed (61.84%). ConclusionThe situ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n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is not optimistic in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Situation on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Cross-section study; Education

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T)项目(No.2015445)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 2503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0.056

1003-8914(2016)-20-3026-03

�加锋

2016-03-04)

猜你喜欢
中药学医药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