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互保联保制度的内涵及其风险解析

2016-11-11 02:08马学宇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温州债务信用

马学宇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我国中小企业互保联保制度的内涵及其风险解析

马学宇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互保联保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担保机制创新,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担保缺失问题。但也可能因过度使用引发区域性信用危机,内生货币理论研究认为:互保联保制度的设计本身存在一定的“双向强化机制”,即其能够帮助不符合信用条件的企业渡过难关并获取金融机构的信用支持,但同时也助长了企业过度使用该机制导致信用链条恶化。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则更好的解释了在互保联保制度发展过程中其所蕴含风险的不断演化升级。基于内生货币理论与金融不稳定假说理论对互保联保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危机并从根源入手化解危机才是根本,同时对该制度合理的使用及监管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互保联保制度;双向强化机制;内生货币理论;金融不稳定性;信用危机

一、引言

互保联保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性融资担保机制,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①参见应迪庆、蒋荣鑫等的《集群条件下的中小企业互保与融资——基于诸暨市安华镇商户联保的实证分析》,2006年12月。。中小企业因经营规模小、设备陈旧、可抵押担保的资产非常少而面临着严重的融资担保缺失问题,而有效的抵押担保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虽然互保联保制度确实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中所面临的担保缺失问题,但是却把许多单个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捆绑到了一起,使得不符合信用条件的借款人(中小企业)也获得了银行的信用贷款,导致信用风险的隐性积聚。受到融资的驱动,许多企业存在着过度使用互保联保融资机制的问题,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区域信用危机。参与互保联保的中小企业出现了大规模的连锁倒闭效应,银行坏账突增,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崩溃,严重危及地区经济的稳定及金融的安全。根据温州市金融办的《温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末,由于代偿和连带责任产生的不良贷款占担保企业贷款额的40.16%,比年初上升29.76个百分点,来自温州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32.11亿元和4.53%,环比双升。互保联保融资机制在帮助许多不符合信用条件的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的同时也助长了许多中小企业过度利用互保联保融资机制来获取银行贷款,而企业过度的信贷又必然造成企业债务的攀升及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另外,部分中小企业在获得贷款之后又受到利益的诱惑,逐渐忽视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盲目地投向房地产、股市等高风险的领域,这无疑更加剧了区域的信贷风险。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201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温州1 100亿资金借贷的总盘子中,仅有35%用于实业经营,其他都投入到矿产、房地产、新型产业(造船、光伏)等非主业,即大部分企业都“去实体化”经营①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2012年调查报告。。面对互保联保融资机制所引发的债务危机问题,本文将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互保联保制度的内涵及其机理。

二、文献综述

迄今为止,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全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关系型融资作为人们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益探索,其主要是利用借贷双方间形成的“关系”而获取“软信息”的优势来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达到促进企业融资目的而形成的融资模式。而兴起于温州中小企业间的互保联保制度作为关系型融资中重要的关系型融资担保创新,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相关学者通过对美国早期中小企业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关系型融资对规模较小、信息不透明的企业的融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抵押限制及融资成本等(HwardBodenhom,2001);而且关系型融资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Weinstein、Yafeh,1998),随着银行对借款者了解程度的加深即“关系”的强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增加了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Petersen、Rajan,1994)。在联保贷款机制下,虽然成员间形成的相互熟知的关系是其规避联保内在风险的前提(Karlan,2001),各成员间利用这种熟知关系进行相互监督制约,能够很大程度地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道德风险以及减少贷款人的监督成本(Stiglitz,1990)。但是,随着社会融资需求的不断增加,贷款规模不断地扩张,联保贷款机制内的成员之间关系变得松散,贷款抵押要求减少,进而影响了贷款的质量(H.Degryse、P.V.Cayseele,2000)。

国内相关研究认为,关系型融资作为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万俊毅等,2008);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企业集群状况较为突出,企业担保链条主要是以地区龙头企业为核心,依靠亲缘、血缘、地缘等关系而形成的融资担保网络系统具有关系型融资的特性(孟繁颖,2009);有相关学者通过对温州地区的互保、联保实地调研发现,有25%的受访者认为企业间的互保联保与温州特有的“抱团”文化有关,有将近85%的受访者均是通过其亲戚、朋友圈子寻求互保、联保(刘斌、李曙光,2014);而且通过建立互保联保“能完成弱势群体的信用自增强和信用自增级,使分散的信用个体集合成松散的信用联合体,实现与银行信贷制度的基本对接”,从而一定程度地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彭江波,2008);从博弈论视角看: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中小企业互助联保这一模式本身是有效的,能够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联保成员获得贷款后也会选择按时还款,银行和企业可以实现双赢(孙越,2012)。以温州为主的互保联保制度作为关系型融资中重要的关系型担保创新,虽然互保联保机制可以降低信贷中的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但其内生性具备的诱发系统性风险的缺陷仍不可忽视(江能等,2007);作为企业的一种信用担保增级机制,互保联保制度貌似解决了企业融资困境,实际上由于企业对互保联保的过度使用却推动了企业的过度风险投资(俞罡,2013)。当处于互联保链条上的企业出现风险时往往形成由点及面,一家危机迅速扩散至外围的数级担保圈,甚至出现跨行业、跨地区的危机(王去非、易振华,2012),由于企业的融资担保链条已经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担保网络系统,而且这种复杂的担保网络系统会放大信用风险的积聚效应,极易对区域金融稳定造成冲击(杜权、郑炳蔚,2010)。由互保联保引发的大规模企业破产倒闭、银行坏账攀升,截至2015年6月,温州法院受理的银行借贷案件攀升速度不减,银行系统风险不断暴露,最终损失有可能突破2000亿①见来源于凤凰财经网,《温州经济“硬着陆”真相调查:银行损失1600亿》,2015-06-16,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616/ 13781425_0.shtml。

上述研究认为关系型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有效机制,是中小企业应对融资困境的新渠道。但是,互保联保制度融资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引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现有研究认识到了危机的存在,却都没有从互保联保的制度设计来分析危机的原因,因而也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文章先以互保联保制度的历史演化为逻辑分析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互保联保制度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

三、互保联保制度的内涵及机理

互保联保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帮助抵押不足、担保缺失的中小企业融资。其制度设计中存在着“双向强化机制”即当中小企业缺乏担保时,互保联保给予其信用强化支持,从而使其满足信用条件,与此同时,企业的过度信贷选择也不断得以强化。各种信贷都是货币创造的过程,而互保联保具有的“双向强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信贷规模和质量,也对货币创造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货币理论的不同解读反过来也左右人们对互保联保机制本质的理解,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该机制保证有合理信贷需求的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同时,不透支使用该制度是关键。更重要的是,信贷的过度膨胀本质上是债务的膨胀,过多的债务偿付需要企业有正常的收入增长,否则债务的无法清偿会诱发危机,互保联保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信贷增长,而过度使用是债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货币作为一种方便交易的媒介,是市场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结果,其价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一国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给量,商业银行按照货币乘数规律创造贷款和存款,货币供给遵循着“货币乘数的存款创造”规律,货币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创造过程。因此,企业利用互保联保机制不断扩大的债务融资不会导致债务膨胀,中央银行能够有效控制融资规模,不会存在债务无法清偿的情况,债务危机完全可以避免。但现实情况却表现出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控信贷规模的政策局限性。当企业利用互保联保机制融资的过程中出现了企业过度融资的现象即银行出现过度的信贷创造,造成企业债务的膨胀。据统计,温州保证贷款从2009年不到700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1 400亿元,近80%的民营企业涉及互保联保贷款,大量企业涉足互保贷款②参见于谦的《互保链之殇——求解温州企业担保贷款困局》,《北大商业评论》,2014-3.。当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有效降低货币供应量控制融资规模时,商业银行用于放贷的货币减少进而降低银行的信贷创造,但为满足存款准备金法定要求就会压缩贷款,采取抽贷、惜贷等信贷措施,而这又造成参保企业受担保代偿责任而陷入资金断裂困境,加剧了债务危机的蔓延。

不同于传统的内生货币理论认为,现代货币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符号,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信贷的产生过程即为货币的创造过程,货币的创造首先是经济体中企业存在有效需求,这时企业要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银行发放贷款即银行向企业的存款账户注入资金,客户存款增加,这样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出存款。贷款发放之后银行间需要清算时,银行要在中央银行的各自准备金账户间进行清算,而资金的清偿就需要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准备金)来完成(债务金字塔③参见缐文、冯晓英,贷款创造存款与货币内生供给——基于货币本质的视角,《广东金融学院》,2012年1月。底层的债务清偿需要权威界别更高的货币清偿),形成了自下而上“倒逼”央行发行货币的机制,而中央银行只能适应性的向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缐文、冯晓英,2012)。如此看来货币是内生于经济体的非中性变量,中央银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去控制货币供应量。从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上讲,所有货币的产生都是发行者的债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社会核算系统发行“借据”以创造“货币”,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自己发行的“借据”被人所接受(Minsky,1986)。现实中,私人发行的借据由于他们的信用水平有限,依靠这些借据来清算债权债务就会存在很大的违约风险和局限性,因此单个人或企业的借据不能被大多数人广泛接受并在大范围内有效流转,需要信用程度更好一些即容易被人接受的第三方借据(银行货币)来实现清算,而银行借据由于其违约风险较小且有国家为其提供担保而能够被普遍接受,银行根据经济需要创造货币进行清算即银行放贷的过程。

单个企业由于其抵押担保缺失而无法获得贷款,这时企业采取互保、联保来获得信用支持取得贷款。如图1(外层企业间箭头表示提供担保,内层箭头表示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外层的A、B、C三个企业联保,在联保体内,不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单一弱势群体(单个企业)通过互助联保完成了信用自增强和信用自增级,使分散的信用个体组合成松散的信用联合体即参与联保的单个企业信用变成联保体总的信用组成部分。单个企业信用转化为联保体信用,其信用水平得到提升而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即互保联保机制促进了银行的信贷创造。

图1

互保联保本质上属于人的担保而非物的担保①参见刘斌、李曙光:企业间互保、联保贷款模式困局及其解决——以浙江企业“互保链”危机为例,《法律适用》,2014年7月。,是一种虚拟的信用联盟,无运作成本和管理成本,不以营利为目的,各成员间提供无偿的担保,使得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论条件符合与否)都加入到互保联保制度中。当互保、联保中存在着两个及以上的独立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即存在着数个债权债务关系时,若所有成员的借款需求都付诸实施,就造成信贷融资的成倍增加,致使银行信贷规模过度扩张即信贷的膨胀。而且互保联保制度对成员企业参与互保、联保组织的个数没有限定,导致企业为获取更多融资而参与到多个互保联保组织中,企业对互保联保制度的过度利用会使得企业产生过度的担保和融资②参见《中国经济周刊》报道:http://roll.sohu.com/20121022/n355439051.shtml,而融资企业的过度融资必然面临着过度的债务本息负担,而当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偿付融资所举的债务时,债务的不断膨胀及无法偿付必然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以温州中光科技有限公司③以温州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分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21028/105613502287.shtml.中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光通信器材生产,发展潜力巨大,很容易获得银行贷款。2011年共获得1.97亿银行贷款,且银行同意下年继续增加到3.5亿至5亿,最终贷款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一亿。原因是温州一家A企业找到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以互相担保的方式从银行贷款,负责人考虑企业本身也需要资金,就签署了协议。后来那家A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公司就因受此牵连而影响正常经营。A企业保了5 800万,A出问题后,银行获悉后就开始对中光“抽贷”,直接影响中光产值损失5亿多;而A企业只有3 000万元,进入破产则剩下的2 800万不得不由中光公司承担;更严重的是,中光公司还从温州一家汽车配件企业B担保下从银行贷款6 000万,商定中光使用其中4 000万,不料B也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贷款情况,为维护企业信用,中光替其偿还了2 000万欠款。一旦中光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而产生债务危机,形成的互保联保危机就会出现跨行业性的连锁反应,进而把担保体系内的所有企业都牵扯进来。为例,中光公司就存在着过度利用互保联保机制融资的问题,使得中光公司的信贷规模膨胀,债务水平攀升,而当担保链条上的一家企业(A或B)出现偿还问题时,中光公司都会受到代偿责任牵连相继偿还不起借款,引发企业的债务危机,而债务危机又会沿着互保联保链条传递,引发更大范围的债务危机。

互保联保机制由于其制度设计存在“双向强化机制”问题致企业出现过度信贷选择,同时也造成企业对互保联保机制的过度使用,温州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互保联保规模和数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银行贷款的企业80%以上参与了“互保联保”①数据来源:温州市金融办。。通过对互保联保机制的内涵及其机理的剖析,并结合温州互保联保制度的发展实例,深入揭示了互保联保机制风险的根源,基于此提出相关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互保联保危机的化解提供有益借鉴。

四、互保联保制度的风险演化进程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互保联保制度融资模式创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而被应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在关系型互联保制度被应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初10多年间,这种中小企业间“抱团取暖”的信用担保融资模式,在浙江省内展现出极强的财富创造效应。但是,互保联保制度融资模式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的“双向强化机制”也导致其蕴含着巨大的风险隐患,“火烧连营”式的风险传递会沿着互联保链条迅速蔓延而造成大范围的企业债务危机。据统计,由于受到互保联保债务危机的影响,2012年2-6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4%、1.99%、2.27%、2.43%、2.69%,不良贷款率呈现持续攀升局势。2012年末,温州工、农、中、建等分行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都出现大额上升局面,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94%、1.38%、2.19%、2.278%②数据来源:温州市银监局。。综上所述,可见互保联保制度这一融资模式在创设之初是良性的,只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之中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并且其发展被严重扭曲化进而逐渐演变为风险传播的载体。

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为了满足投资的需求而进行的融资活动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不稳定性的主要来源,他利用收入—债务间的不同关系将融资方式划分了三种类型③参见海曼·P.明斯基《稳定不稳定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3-184页。:(1)对冲性融资(又称:套期保值,HedgeFinance):即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债务人的经营性现金流入能够负担起借款的利息和本金,这是抵抗风险冲击能力最强、最稳健和最安全的融资方式;(2)投机性融资(SpeculativeFinance):即债务人预期从融资合同中所获得的现金流入只能够偿付借款的利息,此种情况的借款主体必须依靠债务的滚动来实现经营的可持续,这是债务人依靠短期的融资来弥补长期的资金短缺;(3)庞氏融资(Ponzi Finance):即债务人预期未来的现金流入无法偿还借款的利息及本金,债务人的债务负担的履行需依靠资产的变卖或举借新债来完成。当经济周期处于复苏与繁荣阶段时,企业为进行扩大再生产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融资。企业“好”的投资在于与经济体中真实的资源相结合,既调动了经济体中的各种资源的参与,又在增加就业同时提高了各个阶层人们的收入水平,收入提高消费必然随之增加,消费的增加必然会使企业获利,企业利用生产经营取得的利润能够偿还所欠银行的债务,如此形成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阶段,企业利用互保联保制度进行融资,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会被经济的繁荣所化解,企业家在承担较大的债务风险的同时会赚取更高的利润,与此同时企业家也会对债务风险放松警惕,如此下去企业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去举债来不断扩大投资,融资方式开始由对冲性融资向投机性融资及庞氏融资方向转变。而企业家所投资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是投机性融资与庞氏融资能否持续的关键所在,一旦整体的经济周期逆转,企业所投资的资产价格下跌,造成企业无法获利而无法偿还贷款,企业出现债务危机的同时会把所有参与到互保联保中的企业也卷入其中,形成更大范围的债务危机。这就会加剧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恶化,债务水平不断攀升,引发严重的区域债务危机,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如上所述,最近几年,以温州地区为主的中小企业互保联保债务危机的爆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经济运行周期下行的背景下,企业主的盲目乐观致使其非理性投资于房地产、股市等领域,造成大部分企业的“去实体化”经营,形成产业“空心化”的不良局面。温州地区参与互保联保的大批中小企业把利用互保联保制度融资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的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却无法获取足够高的利润以偿还借款的本息,同时受到高利润的诱惑又会冒险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形成“投资热钱化”。而这样的经营方式隐藏着巨大风险隐患,即企业所投资的资产必须建立在其价格能够持续不断上涨的基础上,一旦经济出现低迷的情况,资产价格下跌,企业经营资金链条断裂,企业无法偿还所欠借款,风险与此同时也在潜滋暗长不断积聚,最终必然导致债务泡沫的破裂,形成不可避免的系统性风险,当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在区域内融资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时,最终必将引发严重的区域性债务危机。而银行面对企业出现财务问题无法偿还所借贷款时,为了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又实行“催贷、抽贷”等压缩贷款的政策,债务人依靠债务的滚动来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的目的将无法实现,这时就会造成即使是互保联保担保圈内的经营良好的企业也会由于受到担保代偿责任的牵连而卷入企业债务危机之中,引发大批的参保企业破产倒闭,银行坏账率急剧攀升,并逐渐恶化为地区性的金融危机。

互保联保制度的演化进程基本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互保联保制度是由关系型融资演化而来,温州地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家家从事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状况较好,此时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需要获取更多的金融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为了获得发展所需资金,许多企业就会利用具有血缘、姻亲、情缘等关系的企业提供担保,这样相互担保的企业间比较熟知,降低了融资的信息成本和道德风险。这一阶段的担保融资属于关系型的互保联保借贷融资,企业融得资金也是用于投资实体经济,所获利润能够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极少出现债务无法清偿的情况,该阶段的互保联保融资具有对冲性融资的特征,极大程度地缓解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题。第二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出于扩大投资获取更多利润的目的,融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小企业为满足相应的融资约束,开始突破关系型的互联保而走向陌生化、盈利性的互保联保形式。正如明斯基对危机的解读,稳定中孕育着不稳定,风险此时也正在潜滋暗长。互保联保模式中的担保关系也变得更加脆弱,这一阶段的担保融资开始由“关系型担保融资”向“契约型担保融资”转变,担保关系突破了原有的人格化而走向陌生化、利益化,人格化的合约执行机制与合约主体出现了严重的错位,造成互保联保担保体系的脆弱化,这种担保融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投机性融资的特点。第三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达到扩大信贷规模获取更多利润的目的,把由债务升级过程中获得的部分次级借款人债务,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再次运用于次级借款人群,即不符合借贷条件的中小企业,同时部分企业受利益诱惑,把利用互保联保融资模式从银行获取的借款投入到“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之中,形成货币的“空转”。

温州1 100亿资金借贷的总盘子中,仅有35%用于实业经营,其他都投入到矿产、房地产、新型产业(造船,光伏等)等非主业,即大部分企业都“去实体化”经营①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2012年调查报告。,企业过度融资,然后从事非主业投资,投资行为呈现出“投资热钱化”、“产业空心化”现象,这无疑加剧了银行信贷规模的膨胀,同时使得银行贷款质量下降,企业的融资方式开始向投机性融资、庞氏融资方向发展,即银行债务创造的“垃圾化”、“庞氏化”。这一阶段融资方式带有“庞氏融资”的特性,企业间的担保关系也变得徒有其表。2008年金融危机后,艰难的经营环境促使我国部分中小企业把资金纷纷投向高回报的虚拟经济领域,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开始从对冲性融资向投机性融资转变并逐步恶化到庞氏融资。恶意的融资必然导致经济泡沫破裂,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信用风险迅速蔓延,银行坏账迅速攀升。2011年6月末,温州银行业以0.37%的不良贷款率成为全国地级市的银行业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区,在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受到互保联保危机的影响,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就攀升为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地区②数据来源:温州市银监局。,还引发了严重的区域性债务危机,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

五、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互保联保制度作为关系型融资中重要的关系型担保创新,在最初的阶段,具有亲缘、血缘等关系型融资特性,是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益探索。但是,互保联保制度设计存在着“双向强化机制”即其能够帮助不符合信用条件的企业渡过难关获取金融机构的信用支持,但同时也助长了企业过度使用该机制导致信用链条恶化。企业融资过度的使用该机制又导致互保联保融资关系走向松散化,使得互保联保机制最初所具有的基于“人格化”的“软信息”优势丧失,造成互保联保机制的发展逐渐偏离了其初衷,最终引发了严重区域债务危机。基于对互保联保制度内涵及其机理的分析,揭示了互保联保危机根源于其制度设计的“双向强化机制”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关合理政策建议:

1.要严格把控互保联保成员的准入机制。加强对互保联保体的准入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等一系列信息的审查,充分评估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严格做好对准入成员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防止不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蒙混过关进入互保联保体内。同时还要加强对互保联保体成员企业间紧密程度的考查,如成员企业间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拥有、控制关系,防止关联企业的过度授信,另外对其成员企业在其他金融机构的授信规模及参与担保和贷款规模的考察也至关重要,科学评判成员企业的授信额度,防止企业出现过度参保产生过度负债而可能引发代偿风险。

2.中小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苦练内功”,实施科学化整改。企业要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决策系统并确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尤其要加强企业对银行融资和对外担保等重大决策的审慎评估。作为企业经营者要积极做出理性化决策,在决定参与相关互保联保等担保融资过程中,真正做到回归到关系型融资的本源来,以关系型融资中特有的地缘、亲缘关系为主,时刻注意防范担保关系走向脆弱化。同时,各个企业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信息披露制度,在对外提供担保时,企业要科学合理地评估被担保企业的相关信息,以客观的事实数据为基础做出相应担保决策而规避人情因素干扰,防范非理性担保,时刻树立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

3.作为具有贷款主动权的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信贷管理体制。在选择贷款对象时,需对借款对象进行有效筛选,选择那些具有长期合作关系或是比较了解和熟悉的群体放贷,把信贷的发放决策回归到依靠关系型融资机制上。银行还需要转变传统信贷理念即风险防控主要依靠担保,甚至把担保作为判断风险和融资决策的主要依据,牢固树立“第一还款为主”的理念,加强对还款来源的探究。同时建立科学化的借款人评估体系,采用互联网+技术、融合大数据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形成对借款人的资格审查的精细化机制,坚持独立自主的审贷原则。银行要及时发现有偿还能力的借款人,发挥好自己的主角作用,严格审查借款人资格,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一切放款业务,真正发挥其金融核心作用。

4.面对互保联保风险的恶化,政府也需承担起重要的职责。第一,政府需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建一个宽松、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快金融体系的改革,构建完善的中小银行金融体系,以主权政府的角色在财政方面对其进行有效支持,为弱势的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的金融供给。第二,完善企业融资和担保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对违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为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及担保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征信系统,积极支持征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力倡导利用互联保+技术完善社会的征信数据库系统,成立全社会范围的完善的征信系统,开展企业信用贷款发放和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加强对中小企业征信体系的构建,对信用度不同的企业实施区别对待。

[1]江衍妙,邵颂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链风险防范与化解的对策研究——以温州的中小企业的实地调研为例[J].区域调研,2014(5):68-71.

[2]Howard Bodenhorn.Short-term Loans and Long-term Relationships:Relationships Lending in Early America. The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Historical Paper,2001.

[3]Weinstein&Yafeh(1998),“On the Costs of a Bankcentered Financial System,”Journal of Finance,53(2):635-672.

[4]PetersenM,R.Rajan the Benefit Soft Lending Relationships: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 Data.Journal of Finance,1994,49,Issue I:3-37.

[5]Stiglitz,J.Peer Monitoring and Credit Markets[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0(3):351~366.

[6]Degryse,H.&Cayseele,P.V.(2000).Relationship Lending within a Bank-Based System:Evidence from European Small Business Data.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ng,9,90-109.

[7]万俊毅,文晓巍.中小企业融资难:争鸣与探索[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78-81.

[8]孟繁颖.浙江企业“担保链”问题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5-8.

[9]刘斌,李曙光.企业间互保、联保贷款模式困局及其解决——以浙江企业“互保链”危机为例[J].问题探讨,2014(7):96-100.

[10]彭江波.以互保联保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8(2):68-72.

[11]孙越.我国中小企业互助联保的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12]江能,邹平,王泽丽.联保贷款信用风险的动态博弈分析[J].特区经济,2007(12):79-80.

[13]王去非,易振华.浙江担保链风险现状:传染机制及产生原因研究[J].区域金融,2012(12):29-32.

[14]杜权,郑炳蔚.对当前浙江企业担保链问题的思考[J].浙江金融,2010(6):20-21.

[15]安和祥,张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和互助性融资担保[J].河北大学学报,2003(4):99-102.

[16]刘新华,李丽丹.我国民间借贷演化路径及相关对策分析——基于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视角[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5):22-28.

[17]于泽.我国M2顺周期性的分析——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8(12):24-31.

Analysis of ConnotationandRisks of Mutual UNPROFORSystemfor China's SMEs

MA Xue-yu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Mutual UNPROFOR system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in financing mechanism. It can indeed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security absence in financing.However,the excessive use of mutual UNPROFOR mechanism has also triggered a regional credit crisis.The endogenous money theory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a“two-way strengthening mechanism”in the design of mutual UNPROFOR.It helps firms with poor credit stands pull through and gain credit supports from financial institutions,while in the meantime the over-dependence on this mechanism leads to deterioration o f the credit chain.Minsky's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 provides a better illustration of how the ris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tual UNPROFOR mechanism have been upgrading.The study probes into the mutual UNPROFOR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ndogenous monetary theory as well as 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It is found that the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the dilemma is to find out and resolve the risks from the root;and rational applic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mechanism is also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utual UNPROFOR system;two-way strengthening mechanism;endogenous monetary theory;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credit crisis

F832

A

1673-5609(2016)03-0033-09

2016-05-03

马学宇(1989—),男,河北廊坊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

[责任编辑:蒋椆媛][英文编辑:蔡林歧][责任校对:宛芸]

猜你喜欢
温州债务信用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难忘九二温州行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