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简介

2016-11-11 02:33袁生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歙砚名录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简介

寿纸千年: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

铅山连四纸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宪宗元和元年,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把“铅山纸”列为元代“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天工开物》中也有数处关于铅山连四纸的记载。在明清时期,铅山的造纸业与景德镇的制瓷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松江的棉纺织业齐名。2006年,连四纸制作技艺被纳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连四纸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有72道工艺程序,原料为精选毛竹的嫩竹竿,在立夏前后嫩竹将要长出两对芽叶的时候砍伐取用。纸料需经几个月的日晒雨淋,使之自然漂白,生产周期长达一年。连四纸因纸质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有隐约帘纹,且防虫耐热,永不变色,故有“寿纸千年”之称,旧时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其制作技艺传承自成体系,既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容,又难以完全用现代技术替代。

图片来源:周和平主编:《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第923页。

图片来源:同前。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江西铅山县政府、有关企业和传承人采取了一系列生产性保护措施,如成立铅山县“传统产品复苏工程领导小组”,取得江西造纸协会和杭州西冷印社的支持,并和复旦大学文博系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并授权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恢复生产“连四纸”,设“连四纸”制作技艺传习所,培训新人。在充分利用地区旅游资源,对连四纸进行产品推介,提升品牌价值,努力把连四纸打造成中国纸文化中一张耀眼的名片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石冠群山:徽州歙砚制作技艺

歙砚乃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主要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县。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下溪涧为最优。此处开采千年,久享盛誉,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历史上歙石开采虽然断断续续,几经兴衰,然而他山之石始终无法与它相媲美。除此之外,婺源、休宁、祁门等县亦产歙砚。歙砚始见于汉代,晋代及南北朝时期不断出现,唐、宋时期已经遍及中华大地,蒙元统治时代,歙砚制作有所退步,至明清两代,歙砚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倾向于艺术化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歙砚的制作技艺也不断发展丰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成为砚雕技艺中的佼佼者。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被录入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歙砚的制作技艺以雕刻为中心,由选石、构思、定型、图样设计、雕刻、打磨等多道工序构成,按石材纹理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鱼子、金晕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牌。歙砚石色青莹,纹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图片来源:同上,第1081页。

图片来源:同上,第1081页。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歙砚的实用功能大大下降,砚石原材料缺乏,加之歙砚市场鱼目混珠、价格虚高等原因,使得歙砚制作技艺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转变歙砚制作技艺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对歙砚砚石资源的保护,走精品路线,树立品牌意识,加强歙砚文化营销策略,是保护歙砚制作技艺的方向。

(文/袁生)

猜你喜欢
歙砚名录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同贺名录
从歙砚到贺兰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作者名录
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
以砚为生 与砚相伴—六砚斋主人凌红军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