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叶龄期晒田对水稻茎蘖动态与产量的影响

2016-11-12 06:05黄春利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幼穗叶龄分蘖期

黄春利

(遵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遵义563000)



不同叶龄期晒田对水稻茎蘖动态与产量的影响

黄春利

(遵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遵义563000)

为探索水稻晒田最佳时期,以杂交水稻中迟熟组合岗优827为材料,进行了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叶龄11叶晒田处理岗优827产量最高,为887.1 kg/667 m2;10叶晒田处理次之,其产量为831.5 kg/667 m2;12叶晒田处理第3,其产量为804.8 kg/667 m2;不晒田处理产量最低,为753.7 kg/667 m2。说明在有效分蘖期或稍前够苗晒田能大幅度提高水稻岗优827产量。

水稻;岗优827;叶龄;晒田;产量

水稻是遵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旱育秧、规范化栽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在广大农村已得到普及应用,对全市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水稻总产及单产的提高。但大面积生产上全市保灌区没有晒田的习惯,水稻茎蘖苗在有效分蘖叶龄期未达高产预期,多为600~700 kg/667 m2的中产水平苗数,极少部分为小于600 kg/667 m2的低产苗数,其主要原因是基本苗不足及施肥管理不合理。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针对水源充足的保灌地区(水稻高产区)进行晒田处理,是减少无效分蘖和病虫害发生、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达到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1-3]。为了进一步明确遵义市水稻晒田最佳时期,本文以杂交水稻岗优827进行了不同叶龄期晒田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点基本情况

试验田设在汇川区板桥镇板桥村岩底庄组(106°56′E,27°58′N),海拔950 m,年均气温14.8 ℃,年降水量1 096 mm,年日照1 152 h,年辐射量3 475 MJ/m2,年均≥10 ℃的积温为4 500 ℃,无霜期280 d左右,是全国典型的寡日照低辐射山区,前作油菜,土壤肥力中上等。

1.2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为杂交水稻岗优827,由遵义市卓豪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在10叶(有效分蘖期前1叶)、11叶(有效分蘖期)、12叶(有效分蘖期后1叶)进行晒田,对照为不晒田(CK),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30 m2(长6 m,宽5 m),晒田田块13.5叶时结束晒田复水。小区四周用塑料薄膜作埂,防止肥水串流,小区走道做好相应的排水小沟,小区间随时能排能灌,互不干扰。采用宽行窄距方式移栽大田,规格为行距30 cm、穴距16.7 cm,栽培密度13 333穴/667 m2(每小区栽20行,每行栽30穴,每小区共栽600穴)。

1.4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育秧过程:2013年3月28日播芽谷,旱育秧。5月26日大田翻犁时施牛圈肥1 200 kg/667 m2,ZnSO42 kg/667 m2。5月27日小区作好埂后,每小区施尿素15 kg/667 m2、18%过磷酸钙40 kg/667 m2、氯化钾15 kg/667 m2作底肥。5月28日大田移栽时,秧龄60 d,叶龄7.0叶,秧苗高23.4 cm,分蘖数3.7个,白根30.4条,绿叶数15.3叶,无黄根,茎基部宽1.1 cm,属叶蘖同伸壮秧移栽(移栽秧苗素质一致)。大田定苗后,调查每穴栽茎蘖数6.1个,大田基本苗(茎蘖数)8.13万/667 m2。分蘖肥于6月3日结合除草剂撒施,为尿素8 kg/667 m2。

各处理晒田时间:10叶晒田为6月18日,主茎叶龄达到10叶时;11叶晒田为6月24日,主茎叶龄达到11叶时;12叶晒田为7月1日,主茎叶龄达到12叶时。各处理至7月11日主茎叶龄达到13.5叶时停止晒田,7月12日复水到位。7月13日施促花肥尿素8 kg/667 m2、氯化钾10 kg/667 m2。8月7日施粒肥尿素4 kg/667 m2,8月13日抽穗。9月20日成熟,9月22日收割测产。

病虫害防治:苗期用氰戊菊酯和三环唑防治稻秆潜蝇和稻瘟病;大田期用25%杀虫双和吡虫啉防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抽穗期用三环唑防穗颈瘟病1次;后灌浆期遇褐飞虱用25%的蚍蚜酮加烯啶虫胺防1次。

1.5调查记载和分析测定项目

对岗优827进行生育期记载,移栽时进行秧苗素质考察,田间第2重复内每小区定点定穴(10穴)进行生育动态调查,收获前取样进行经济性状考察,分小区测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对水稻岗优827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1可见,在相同施肥管理条件下,大田基本苗相同的晒田和不晒田(CK)处理在6月18日前(主茎叶龄10叶,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叶),岗优827茎蘖苗增长基本一致,每天以约0.36万苗/667 m2的速度增加。进入晒田处理至有效分蘖期间(10~11叶,6 d),10叶晒田处理的每天以0.18万/667 m2增加,11叶晒田处理的每天以0.29万/667 m2增加,12叶晒田处理的每天以0.30万/667 m2增加,不晒田(CK)处理的每天以0.29万/667 m2增加。11叶晒田、12叶晒田与不晒田(CK)处理的茎蘖增加基本一致,10叶晒田处理每天比11叶晒田、12叶晒田、不晒田处理(CK)的少0.10万/667 m2。

无效分蘖期间(11~14叶,20 d),10叶晒田处理的每天以0.18万/667 m2增加,11叶晒田处理的每天以0.20万/667 m2增加,12叶晒田处理的每天以0.40万/667 m2增加,不晒田(CK)处理每天以0.56万/667 m2增加。由此可见,在有效分蘖叶龄期前1叶(10叶)和有效分蘖期(11叶)晒田,其无效分蘖增加缓慢,不晒田(CK)则无效分蘖增加迅速。在幼穗分化期(从14叶抽出,即枝梗开始分化至出穗时期),10叶晒田处理每天以0.14万/667 m2下降,11叶晒田处理每天以0.16万/667 m2下降,12叶晒田处理每天以0.26万/667 m2下降,不晒田(CK)处理每天以0.46万/667 m2下降。由此可见,在有效分蘖叶龄期前1叶(10叶)和有效分蘖期(11叶)晒田减少了无效分蘖的增加速度和总量。在幼穗分化期,可能由于营养消耗少,田间通风透光好,不易感病虫,提高了结实率和成穗率,产量因而增加;12叶晒田处理和不晒田(CK)处理无效分蘖多,田间郁蔽,易感病虫害,从而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表1 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对水稻岗优827茎蘖动态的影响

表2 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水稻岗优827的生育期

2.2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对水稻岗优827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10叶晒田、11叶晒田、12叶晒田及不晒田(CK)这4种处理的全生育期都为176 d,其生育进程在大田管理相同的情况下,生长发育时期基本一致,成熟期一致。本结果表明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对水稻岗优827生育期无影响。

2.3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对水稻岗优827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11叶晒田处理的水稻岗优827折合产量最高,为887.1 kg/667 m2;10叶晒田处理的第2,产量为831.5 kg/667 m2;12叶晒田处理的第3,产量为804.8 kg/667 m2;不晒田(CK)处理的最低,产量为753.7 kg/667 m2。其中11叶晒田处理比10叶晒田的增产55.6 kg/667 m2,增幅达6.7%,比12叶晒田的增产82.3 kg/667 m2,增幅达10.23%,比不晒田(CK)的增产133.4 kg/667 m2,增幅达17.8%;10叶晒田处理比12叶晒田的增产26.7 kg/667 m2,增幅达3.32%,比不晒田(CK)的增产77.8 kg/667 m2,增幅达10.32%;12叶晒田处理比不晒田增产51.1 kg/667 m2,增幅达6.8%。岗优827在3种晒田处理方式下均达到800 kg/667 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不晒田(CK)处理的也达到7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水平。经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检验,区组内无显著差异,而处理间产量达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晒田时期以有效分蘖期(11叶)够苗产量最高,稍前够苗(10叶)晒田也能获得高产,并且最高苗峰不高,群体协调,通风透光好。反之,在有效分蘖期11叶够苗后,即于有效分蘖期后(12叶)晒田,最高苗峰偏高或较高,群体较大,通风透光差,但也较不晒田(CK)的产量要高;即使是不晒田(CK)的,也能达到753.7 kg/667 m2的较高产量(较高于当地一般水平),可能在于移栽基本苗合理,施分蘖肥、穗肥量和时期恰当,且后期阳光充足,阴雨日少,病虫害发生少,从而为高产创造了条件。

2.4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对水稻岗优827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见,晒田处理和不晒田(CK)处理的千粒质量相同。穗长以10叶晒田处理的最长,为24.6 cm;其次是11叶晒田处理的,为24.5 cm,与10叶晒田处理的相差0.1 cm;不晒田(CK)最短,为23.6 cm,与10叶晒田处理的相差1 cm。穗实粒数以10叶处理的最多,为187.6粒;其次是11叶晒田处理的,为187.4粒,与10叶晒田处理的相差0.2粒,不晒田(CK)处理的最少,为169.8粒,与10叶晒田处理的相差17.8粒。结实粒以11叶晒田处理的最高,为84.5%;不晒田(CK)处理的最低,为80.2%,相差4.3%。

表3 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对水稻岗优827产量的影响

表4 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对水稻岗优827的经济性状的影响

综上所述,10叶晒田处理时,茎蘖苗为15.57万/667 m2,未达到够苗(16.5万~18.0万/667 m2),但已达到有效穗数的94%,晒田早,时间长,最高苗峰不高(20.23万/667 m2);在幼穗分化期,田间通风透光好,提高了成穗率、实粒数和结实率,产量达831.5 kg/667 m2的高产水平。11叶晒田处理时,茎蘖苗够苗适中(17.36万/667 m2),抑制了无效分蘖的快速增长,最高苗峰不高(21.35万/667 m2);在幼穗分化期间群体协调,田间通风透光好,达到超高产预期穗数(17.34万穗/667 m2),其成穗率、实粒数和结实率高,产量最高,为887.1 kg/667 m2的超高产水平。12叶晒田时,茎蘖苗超过够苗(22.38万/667 m2),无效分蘖迅速增加,最高苗峰偏高(25.43万/667 m2);幼穗分化期间,其群体田间通风透光一般,成穗率、实粒数和结实率低于10叶、11叶处理,产量一般,为804.8 kg/667 m2。不晒田(CK)处理,在有效分蘖叶龄期11叶时都达到了超高产预期穗数(17.38万穗/667 m2);在无效分蘖期,分蘖增加快速,最高苗峰过高(28.67万苗/667 m2);幼穗分化期间,群体田间通风透光比较差,成穗率、实粒数和结实率较低,产量不高,为753.7 kg/667 m2。

3 小结与讨论

采用晒田方法能降低茎蘖苗峰,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成穗率、实粒数和结实率,最终提高产量。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分蘖叶龄期(11叶)或稍前(10叶)够苗晒田效果好。此时,最高苗峰不高,群体合理,幼穗分化期田间通风透光好,病虫发生少,为高产创造了条件。有效分蘖叶龄期(12叶)后晒田或不晒田,无效分蘖偏多,群体郁蔽,幼穗分化期通风透光不好,易感病虫害,不易夺得高产[2,4]。针对水稻栽培实际,大力宣传科学晒田和水浆管理技术,转变传统观念,提高种田技能,可大幅度增加保灌地区的产量水平,这对于提高遵义市的水稻产量和总产水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苏祖芳,周纪平,丁海红.稻作诊断[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42-50.

[2]凌启鸿,苏祖芳,张洪程,等.水稻栽培技术理论新体系—叶龄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3-19.

[3]吕银斐,任艳芳,刘冬,等.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1):106-110.

[4]黄春利,邹秀珍.不同时期晒田对水稻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J].农技服务,2016,33(2):12-13.

Influence of Paddy Drying at Different Leaf Stages on the Stem-Tiller Dynamics and Yield of Rice

HUANG Chun-li

(Zuny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Zunyi 563000,China)

For identifying the optimal paddy field drying time,a field trial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hybrid late-maturing rice variety Gangyou 827.The trial comprised a control (the paddy field was not treated by drying) and three treatments in which the paddy fields were dried at 10, 11, and 12-leaf stages.As a result, the highest rice yield of 887.1kg/667m2was attained in the field dried at 11-leaf stage,followed by the fields dried at 10- and 12-leaf stages with yields of 831.5kg/667m2and 804.8kg/667m2,respectively;the yields in these treatments all exceeded that of the control (753.7kg/667m2).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yield of rice can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drying the paddy field at effective tillering stage or slightly earlier;hence,this technique is worthy of promotion for rice cultivation.

Rice;Gangyou 827;Leaf stage;Paddy field drying;Yield

2016-03-08

黄春利(1966—),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粮油作物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E-mail:huang3152272@163.com。

S511

A

1673-6486-20160158

黄春利. 不同叶龄期晒田对水稻茎蘖动态与产量的影响[J/OL].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33(3):16-19[2016-08-18].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60818.1941.004.html

猜你喜欢
幼穗叶龄分蘖期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四分体期低温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幼穗结实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早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