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麦品质性状分析及其分布探讨

2016-11-12 06:05朱玉平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强筋面筋淮河

朱玉平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2)



江苏省小麦品质性状分析及其分布探讨

朱玉平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2)

为及时掌握江苏省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新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评价和筛选优质高产品种,针对2014—2015年大面积推广和引进的15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参试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差异较大的是面团稳定时间和沉淀时间,其次是软化度、评价值、沉降值、湿面筋与蛋白质,差异较小的是面团吸水力、出粉率与容重。2)淮北麦区优于淮南麦区,其中淮北麦区新育成的淮麦33和徐麦32达到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淮南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宁麦13号达到优质弱筋的标准。此外,本文还对江苏小麦品质改良的主攻方向,优质小麦区域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优质;改良

小麦是江苏省第2大粮食作物,仅次于水稻,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5位,列豫、鲁、冀、皖4省之后,是全国小麦生产和调出大省,小麦商品率高达70%。据江苏省作物栽培指导站农技推广信息统计,2014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2.15万hm2,比上年增143.70 hm2,增0.7%;总产量1 101.31万t,比上年增52.56万t,增5.0%。小麦品质涵盖籽粒商品性状、营养性状、加工性状与质量安全等。目前,国内外对小麦品质的评价主要包括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前者主要指小麦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后者指适合不同加工用途的质量性状。由于在生产上小麦品种混种混收混储、高产优质栽培措施不配套等原因,小麦品质不高不稳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为及时掌握江苏省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新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评价和筛选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以江苏省2015年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淮河南、北麦区)、江苏省小麦新品种展示基地(淮河南、北麦区)、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推广品种展示基地(淮河南、北麦区)的试验品种为材料,对其品质进行检测和鉴评,并建立江苏省主要小麦品种品质及其产品质量信息数据库,以期为小麦育种、推广、生产管理、收购仓储及加工等产业环节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2015年以来江苏主推的小麦品种,包括扬麦16、扬麦20、扬麦11、扬辐麦4号、宁麦13、华麦5号、镇麦8号、镇麦168、郑麦9023、徐麦31、徐麦32、淮麦20、淮麦28、淮麦33、烟农19计15个,分别种植于淮河南、北各地,具体种植地区与品种详见表1 。

表1 江苏淮河南北不同地区主栽的小麦品种

1.2品质检测标准与方法

委托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对送检样品进行品质检测,具体测定标准和方法分别为:容重,按照国家GB/T 5498—2013标准,使用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粗蛋白,按照国家GB 5511—2008标准,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湿面筋,按照国家GB/T 14608—93标准,即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法测定;稳定时间,使用德国Brabender公司生产的E型粉质仪测定;水分含量,按照GB 5497—1985标准,即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测定;沉降值,使用德国Brabender公司生产的LYZY-2专用仪器,参照AACC56-61方法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江苏省主推小麦品种品质性状

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兼有北、南方麦区生态优势,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南北分界,淮河以北(淮北麦区)种植半冬性、中筋―强筋、白粒小麦品种,淮河以南(淮南麦区)种植春性、中筋―弱筋、红粒小麦品种,面积各占约50%(表1)。近年来,江苏着力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已初步形成淮北中筋―强筋白粒小麦品质区、里下河中筋红粒小麦品质区、沿江沿海弱筋红粒小麦品质区、苏南中筋―弱筋红粒小麦品质区4大品质区域(表2)。从表2中可分析得出江苏省内小麦种植还存在2个特点:一是优质小麦品种种植比例一直偏低,且省内小麦品种过多过杂,品质不稳定;二是江苏省气候与土壤等自然条件更适合种植优质弱筋和中筋小麦(表1,2),如从北方引进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在省内种植数年后,其强筋特性表现并不显著,难以达到优质标准。因此,气候与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比较明显,从而导致小麦品质性状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

表2 江苏省主推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

2.2江苏省淮河南北各地主栽小麦品质地域性分析

对淮河南、北各地小麦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以北沭阳等地和里下河姜堰等地的主栽小麦品种综合品质强筋性状相对突出,靖江、江都等沿江地区的小麦品质弱筋性状较突出(表3)。地处里下河地区的高邮市可能由于样点土质沙性等原因,品质数据偏弱(表3)。如淮麦20在5个县的籽粒粗蛋白含量变幅为14.7%~16.6%,平均值为15.7%,变异系数为4.2%;湿面筋含量变幅为32.0%~36.4%,平均值为33.6%,变异系数为4.8%;面团稳定时间变幅为16.1~22.3 min,平均值为20.5 min,变异系数为11.0%。宁麦13在3个县的籽粒粗蛋白含量变幅为11.4%~15.0%,平均值为13.0%,变异系数为11.7%;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2.0%~32.7%,平均值为28.3%,变异系数为16.2%;面团稳定时间变幅为3.0~9.4 min,平均值为6.0 min,变异系数为43.8%(表3)。可见,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的品质性状有所变化,但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在不同种植地点的品质指标变异小于弱筋小麦品种。

分别对13个县 “烟农19”、“淮麦20”、“镇麦168”、“宁麦13”4个小麦品种样品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3项指标平均值进行检测与比较,具体结果如下:

1)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平均值排列依次为沭阳(15.72)>姜堰(15.61)>淮阴(15.60)>连云港(15.51)>铜山(15.45)>睢宁(15.03)>东海(14.71)>丹阳(13.77)>盐都(13.63)>江都(13.60)>靖江(12.70)>高邮(12.29);

2)小麦粉湿面筋含量(%)的平均值排列依次为淮阴(34.51)>连云港(33.96)>沭阳(33.74)>铜山(33.61)>姜堰(33.00)>睢宁(32.76)>盐都(31.66)>东海(30.90)>丹阳(29.30)>江都(28.15)>高邮(27.48)>靖江(25.48);

3)面团稳定时间(min)的平均值由长到短排列依次为沭阳(19.95)>东海(15.87)>淮阴(13.02)>连云港(11.30)>铜山(11.04)>睢宁(11.03)>姜堰(9.08)>盐都(7.56)>江都(4.56)>高邮(4.52)>靖江(3.23)>丹阳(2.00)。

表3 2015年江苏省淮河南北地区所栽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

注:表中数据为江苏淮河南北地区种植的各品种品质性状的平均值。

3 结论与讨论

3.1基本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淮北等地和里下河姜堰等地的小麦综合品质强筋性状相对突出,淮河以北适宜种植优质半冬性、中筋—强筋、白粒小麦品种。靖江、江都等沿江地区的小麦品质弱筋性状较突出,地处里下河地区的高邮市可能由于样点土质沙性等原因致使品质数据偏弱,淮河以南种植春性、中筋—弱筋、红粒小麦品种。

3.2红麦与白麦的选择

江苏省地区主要是种植红麦,只有盐城、淮安和徐州等苏北地区种植白麦。与白麦相比,红麦具有面筋强和色泽好的特点,在小麦粉生产过程中适当搭配红小麦可以使小麦粉颜色更白,品质更佳,因此,应通过大力发展江苏的红麦,培育更优质的红皮小麦,使江苏“红麦”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江苏低筋红麦(如宁麦13)的各项品质指标基本上达到国家优质弱筋标准,其质量指标可与国外进口小麦相媲美,此类小麦与以前品种相比有重大突破,但品质不稳定,亟需进一步探究小麦的适应性与抗性。品质性状与环境和栽培技术有密切关系,通过环境和栽培技术的优化,以求不断改变品质。在江苏红麦中,中筋麦所占比例较大,其面筋含量中等、筋力不高。近年来,高筋红麦需求量较高,这些地区应向高强筋发展。江苏省现有红皮小麦主要有镇麦168和镇麦10号,是强筋小麦,这2个红麦品种相对于白麦和省外的红麦相比,其面筋弹性好,湿面筋一般在31.6%~32.2%,达到国家强筋标准,适用于作为加工面条和馒头的专用粉。此外,小麦品质除自身遗传背景影响外,还受环境条件与品种相互作用的影响。即使同一品种在江苏不同区域种植,其品质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小麦生产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实行区域化种植,最大程度发挥小麦品质专业化作用。

3.3提高江苏省小麦品质性状的思路

3.3.1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江苏小麦品质区划,选用各生态区最具优质潜力的品种分区种植,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统一种植品质稳定的优质品种。对适宜生态区的优质品种实施良种推广激励(优惠供种、补贴等),尽量杜绝不同品质类型品种跨区种植。

3.3.2选用优质良种。加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力度。在品种审定时,应根据适宜生态区确定优质专用品种的条件,在弱筋小麦适宜区内不应将强筋小麦列为优质品种通过审定或示范推广,反之亦然。

3.3.3重视调优栽培。研究不同生态区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制订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量质协调的栽培技术规程,加以推广应用。尤其要协调好弱筋小麦高产栽培肥料运筹与优质目标之间的矛盾。

3.3.4推进产销衔接。发挥市场流通企业与制粉企业对优质麦内在需求的动力,大力推进订单种植。通过优质优价收购,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从而解决产销脱节、混收混储带来的商品小麦品质不高不稳的老大难问题。

[1]朱新华,赵云芳,王吉富,等.加快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J].中国粮食经济,2014(2):48-50.

[2]邵富群,刘小欢.层析成位法监测粮食水分分布的防真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2):134-137.

[3]万富世,王光瑞,我国小麦品质现状及其改良目标初探[J].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13-31.

[4]袁建,鞠兴荣,汪海峰,等.品种及种植地域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0,15(5):41-44.

[5]王晓燕,李宗智.全国小麦品质检测报告[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1):1-9.

[6]李鸿恩,张玉良,吴秀琴,等.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特性鉴定结果及评介[J].中国农业科学,1995,28(5):29-37.

[7]钱存鸣,马兆址,周朝飞,等.江苏小麦品质区划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90(6):8-11.

[8]王晓燕,李宗智.全国小麦品质检测报告[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0(2):1-5.

Assessment of Quality Properties of Wheat Varieties Planted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Wheat Quality

ZHU Yu-ping

(Jiangsu Dahua Seed Enterprise Co.,Ltd.,Nanjing 210002,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keep abreast of quality profiles of commercial wheat varieties and newly authorized ones cultivated in different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and to evaluate and screen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ing varieties.To achieve this goal,fifteen wheat varieties (lines) that were commonly grown or introduced during 2014-2015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ir quality properties(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r dough rheological properties).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among tested wheat varieties (lines) in quality properties.These varieties differed to the largest extent in dough stability time and development time;to a lower extent in softening degree,evaluation value,sedimentation value,wet gluten content,and protein content;and to the lowest extent in dough water absorption,flour yield,and volume weight.On the other side,wheat varieties planted in the north of the Huaihe River revealed better quality properties than those in the south of the Huaihe River.Two recently bred wheat varieties(Huaimai 33 and Xumai 32)grown in the north of the Huaihe River met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strong gluten wheat,while the wheat variety Ningmai 13,commonly cultiv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Huaihe River,reached the standards of weak gluten wheat.In addition,this paper propos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wheat quality,for planting quality wheat varieties in ecologically suitable areas, and for developing wheat industry.

Wheat;Variety;Quality properties;High quality;Improvement

2016-06-20

朱玉平(1972—),男,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种业推广工作。E-mail:973302188@qq.com。

S512.1

B

1673-6486-20160213

朱玉平.江苏省小麦品质性状分析及其分布探讨[J/OL].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33(3):64-68[2016-09-07].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60907.1022.009.html

猜你喜欢
强筋面筋淮河
淮河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面团变面筋
偏偏是它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面筋包揣肉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