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研究

2016-11-12 05:01
关键词:卓越科技期刊期刊

赵 亮

(武汉理工大学 爆破杂志编辑部 ,湖北 武汉 430070)



卓越绩效模式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研究

赵亮

(武汉理工大学 爆破杂志编辑部 ,湖北 武汉430070)

在国内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的今天,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却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不外乎:资金的匮乏、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的不足以及盈利的不确定。作者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理念入手,希望借助这种普遍运用于工程质量管理实践的理念,并结合个人一些心得,从六大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解决这三大难题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领导作用”,“确定战略”,“顾客与市场”,“员工队伍”,“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和“经营结果”。最后以两例国内外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作为辅证。

科技期刊;卓越绩效模式;数字出版

1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现状——传统办刊思维模式的束缚

数字出版发行是近些年出版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数字出版的有关概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不同的技术环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出版也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现在大家所理解的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其产品包括有: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据库出版物等。它们大多通过互联网发送到读者的个人计算机或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移动通信终端上。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的主要技术瓶颈目前已经得以解决,国外出版界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目前国内外都有期刊成功转型,成为大规模的出版传媒集团的案例。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超过362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70.15%;2008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已经达到530亿元[2]。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也渐渐形成,其中各个环节的定位也较为明确和专业,这些环节大致有:内容提供商、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终端阅读器生产商、图书数字化服务商、技术提供商、电信或者移动运营商等。

数字出版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得科技期刊的出版形式、传播手段、阅读方式、市场主体乃至盈利模式都面临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并将终究导致整个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业面临结构性的转变。但是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在办刊思维模式上,还是继续沿用了以前的“传统出版模式+小修小补的刊物部分数字化”,如此下去,必将痛失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良机,极其可能最终被历史所淘汰。如目前大部分的科技期刊还是采用传统纸质介质发行,仅仅是在传统出版模式上增添了一点数字出版元素:建设集编审为一体的投稿网站;借助全文数据库的力量对期刊进行全文数字化等,而自己仅仅是一个内容的提供商。这些只可以称为部分数字化,因为其办刊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以及盈利模式并没实际转变,仅仅是利用了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减轻了一些传统编辑出版工作的劳动强度,小修小补地做了一些刊物数字化的工作,这对于数字化出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谈不上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成功。

在2010年对1003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不同数据库中发布全文的情况统计过程中发现虽然很多期刊通过全文数据库发布了全文,但是却只有很少部分期刊做到了自建网站实现OA出版和网络发布“现刊”全文[3]。调查中甚至发现还有3.0%的期刊没有发布数字化全文(以科普类期刊为主),4.2%的期刊仅在1个数据库发布全文(科普类期刊占多数),目前还有科技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甚至依然只接收纸质投稿。长此以往,国内大量的科技期刊就非常有可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所以对科技期刊如何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成了急需解决的课题。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办刊者对期刊数字化持肯定态度,但是办刊者对如何实现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及产业升级的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法以及盈利手段还缺乏清晰、明确的认识。尤其是资金的匮乏、人力资源的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以及盈利的不确定使大家觉得举步维艰。对此,笔者通过多方资料的研究比对,提出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理念,希望能为办刊者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促进科技期刊下决心进行数字化转型。

2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目前普遍应用于工程质量管理中,它创立于1987年,是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奖标准,被公认为是世界最好的管理方法和诊断工具之一[4]。

它是一种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模式,旨在帮助组织取得长期稳定绩效,同时也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卓越绩效标准强调从领导力和制定正确战略入手,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以人为本,从知识管理、测量分析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改进和提高,最终落实到经营结果上。而这一点,正好是契合数字化出版的要求,我们可以直接借用此理念和管理模式指导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转型。

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顾客体验和创造价值,并且非常注重经营结果。包含“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员工队伍”、“过程管理”和“经营结果”六个类目,以确定组织运行和所取得的结果。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如图1所示。下面,笔者将具体进行论述。

图1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数字化转型的对应关系

3 如何用卓越绩效模式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成立的判断标准主要是看能否持续产生销售收入,并且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上可以各得其所。首先,其商业模式必须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带来持续的商业回报;其次,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有效分工和利益合理分配。

卓越绩效模式原本是用在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上来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所以可以借用它的模式理念和管理思路,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

3.1数字化转型中领导的作用

很难想象,如果科技期刊的主要负责人对数字出版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没有一个转变思想的决心,不全力倡导、支持和积极推动,这个刊物还可以圆满完成数字化转型。

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领导的作用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科技期刊的领导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主导者。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期刊负责人应该在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中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倡导者和积极的推动者,他立足于本刊物的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提出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制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并为期刊数字化转型设立前进的大方向,明确实在的价值观,提出高的期望值。他应该洞悉数字出版这个新生事物所具有的无穷生命力,顺应数字出版的大趋势,抓住机遇,彻底实现出版从传统到数字化的理念到结构模式的转型。

3.2转变传统经营观念并确定战略

采用基于卓越绩效模式战略导向,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绩效水平,还应该以战略高度统领管理活动,从而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让组织的利益各相关方——顾客、员工、合作伙伴建立长期信心,建立长期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所以首先要转变观念。

数字出版,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管理问题,更加重要的是:数字出版是一个出版理念转变的问题,是从小农经济手工作坊的传统出版思想,转变为现代传媒企业集团化运作的先进出版思想的问题,数字化的转型会推动期刊出版向资源更加优化方向发展。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出版思维模式。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数字化转型不是彻底的摒弃传统出版,而是基于传统出版的这个现状,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升级转型改造。现在很多期刊的做法,依然是沿用传统思维,做一个投稿网站,借用全文数据库发布全文,这并没有改变出版模式,也没有根本性改变盈利模式。科技期刊固然是要为作者服务,注重社会效益,但是,数字化转型成功后,应该变为既要为作者服务更加要为读者服务,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一样注重经济效益。

其次,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数字化转型成功需要借助于生产的社会化大分工的力量。基于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规模小的现状,大多数期刊内部都是一人身兼数职,每个人都是多面手,要完成不同的工作。在传统出版模式中,这样还可以维持,但是一旦迈入数字化时代,就对工作人员在分工协作以及计算机网络科技应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部分文职工作人员在做好现有的工作的基础上再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已经有难度,那么纯粹靠期刊内部有限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庞杂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就会捉襟见肘。人力资源的匮乏是目前很多期刊数字化转型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这时就应该有勇气借力于社会化专业分工,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工作。

最后,要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众所周知,目前科技期刊大多是与其下游的技术提供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进行数字出版收益分配,而科技期刊作为内容提供者距离价值实现端很远,完全处于弱者地位,研究发现大量的办刊者对技术提供商支付的独家著作权使用费不满意。没有成功的盈利模式,就不能持续性地维持盈利,数字化转型也就等于没有成功。资金资源和盈利是目前期刊界数字化转型面临最大的困难。所以,办刊者要在为作者服务的同时,更加要为读者服务,甚至为企业服务,为科技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服务。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和突破。

笔者通过摸索认为,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应该是这样一个战略:数字化转型的资源从集团经营中来,工作模式从创新思维中来,所需的技术人力资源从社会分工中来,社会效益从读者满意度中来,盈利从与下游服务商的合作协议和知识增值服务中来,从而实现真正的科技期刊出版数字化转型。

具体的操作方法下文将详述。

1)整合资源集团化发展达成互惠共赢解决资金问题

科技期刊必须把握好内容提供方的角色,可以考虑以“弱-弱”联合的方式,与技术提供商签订数字出版合作协议,建立起互惠共赢的数字出版模式,即:联合起来以集团的形式与技术提供商谈判,争取更高的分成比例和收益,以提高期刊数字出版收入所占比例。

同时,以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资本运营等方式吸纳资金,聚集优质内容资源,创新数字出版机制,走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对产业链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加快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步伐。

很多出版单位的资源聚集程度是相当低的,整合能力也不够强,不利于集约出版,这样的分散经营的出版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严重制约了期刊的发展壮大[5]。那么其对应战略就是:集团化发展。集团化发展是我国科技期刊长远发展的方向,从纸质介质出版转型到数字出版过程中需要很大投入,小的出版单位是无力承担的,只有成为大型的出版企业并经过资源整合后,方才有可能在数字化转型中占有一席之地。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要求学术期刊编辑部成立出版企业或者并入出版集团中,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集团化经营的契机。那么抓住这个契机,小期刊加入大出版集团,或者多个期刊联合组建出版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打攻坚战,方才有可能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否则,连最基本的资金和资源都不具备,数字化转型亦是空话。

成功地进行资源整合后,数字出版企业的经营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内容盈利模式(按需印刷的纸质印刷品),广告盈利模式(服务于行业内企业),服务盈利模式(向读者提供各种延伸的知识增值服务),手机杂志盈利模式(移动终端阅读),科技期刊的独家经营盈利模式(和全文数据库签订独家合作协议),集团化经营模式。一旦困扰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最核心的资金和资源以及盈利的问题得以解决,那么,数字化转型就成功了一半。

2)优先数字出版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

目前国内基于为作者服务模式的科技期刊面临发表率低,发表时滞长,出版滞后严重等损害首创性研究成果的时效性、影响力和可利用价值的问题。再加上纸质刊物无法实现针对性的按需求出版,即便刊物有鲜明的出版特色与品牌效应,也有出版定位发散、读者定位困难等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对市场进行细分、精确定位读者,那么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是空话。

而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则是以印刷版期刊的稿件为出版内容,在印刷版出版前或同时,以数字出版的形式在网络上优先发表文献[6]。它的提出为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1)提高了出版时效性;2)编辑可以和读者互动做到按需出版;3)有利于吸引国际高质量稿件,可以非常直接了解国际研究热点和读者兴趣;4)实现知识服务市场化,实现个性化服务,可实现单篇文献定价。而这个正好符合卓越绩效模式中注重顾客体验的要求,同时也契合了出版满足作者及时发表、读者阅读需求。读者才是出版物的真正消费者,满足读者的需求,期刊影响力扩大了,就会有广告商主动上门要求合作,就可以实现出版盈利,就开创了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优先数字出版,实际上已早就已经成为了国际出版潮流,如Nature的“AOP”(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Science的“Express”,Springer的“Online First”,Elsevier的“In Press”。由此可见,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术”的操作,而更加是一种“道”, 是一次经营理念、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优先数字出版,是一个理念的转变,从单纯为作者服务,转变为为作者服务的同时,更加认真地为读者服务,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只有为知识的消费者服务,成为信息和知识的提供商,才有可能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实现价值的兑付。

3.3注重读者市场体验满意度,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

卓越绩效模式非常注重树立以顾客体验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经营成功与否是由顾客来评价和决定的。科技期刊的顾客就是读者,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必须要以读者为中心,必须要以用户的体验满意度的持续提高为主要改进目标,这也就是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内容[1]。

现在海量的信息使读者的消费习惯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拓展到互联网上,读者变成了“注重体验的内容消费者”。广大的读者虽然处于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最末端,但是他们却是所有的出版物的消费者和价值实现者。整个产业链上游的各个环节,应该极力追求出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内容产品,把内容和技术变成为一种服务,用来满足读者的实际体验需求,从而创造盈利。目前,国际成功案例的做法是:用新媒体全方位地提供科技期刊论文的信息支撑,国外一些刊物已经开始用视频录像、动画、幻灯片等作为辅助资料来演示科技论文中实验以及论证的过程。

基于在线阅读和海量信息,在读者进行“浅阅读”的同时,可聘用专业人士对大数据采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技术,使内容消费变成高层次的知识消费,使读者“深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成为可能。而这些又正好和数字出版的“向知识资源的深度加工开发延伸,向多种媒体结合运用延伸,向服务延伸”的理念是一致的。

在注重单一客户的体验满足度的同时,科技期刊还应注重对行业科技的推动和引领,这可以创造更多的附加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从读者的角度看是这样的:期刊是其专业方向最新技术、最新方法、最新消息发布平台;是其本行业、本领域的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方向的引导者;是所在领域和行业的信息门户。

通过有效运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从读者体验的角度来看应该是这样一个3级结构:1、以新媒体和网络多媒体为核心技术的给读者以“深阅读”体验的数字图书馆;2、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读者使用移动终端为阅读器的“浅阅读”体验;3、以“POD”(按需印刷)为补充的纸质介质阅读体验。

3.4培养高技高效的员工队伍

员工是组织之本,卓业绩效模式的一切管理活动都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是卓越绩效的基础,激励员工的学习发展、保障其利益、提高其工作满意度是工作的核心内容。

从事数字出版的编辑的角度看是这样一个工作模式:无纸办公、在线编审、数字出版。作者、编辑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了数字内容的创造、加工和发布,而其核心是为读者服务。

所以,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对于从事出版业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应进行持续的学习,以提升和完善个人专业技术水平。

1)完善知识结构

从事数字出版的人员,应该具有融会贯通的基础人文知识体系,应该有学有所长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得心应手的工具知识体系[7]。

具体的说,从事数字出版的编辑应该以一定的人文社科的基础知识作为其知识结构的基础。因为数字时代行业分工之间的严格界限被打破,所以,编辑除了要熟悉整个出版业务流程外,还要具备扎实的出版实务技能和版权相关知识。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是构成数字出版的技术基础,所以,作为数字出版的期刊的编辑,在熟悉出版业务的同时,也应该能熟练运用这些IT技术,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必备知识储备。

2)持续并扩大学习面

传统的出版编辑,是以文字加工为工作核心,强调的是策划、组稿、编辑,劳动成果是纸质的图书。而数字出版时代,作为期刊编辑,则在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还要有持续不断的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涵盖:新的出版实务技能,新的法律法规,新的传播媒介,新的发行方式,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该科技期刊专业领域内新的动态。

除了针对工作的知识学习,还应该注重数字出版时代工作理念的转换和提升。如前文所述,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和工作人员,应该建立起数字出版观,转型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要让期刊从小农经济手工作坊模式转变成现代集团企业化的运作模式。

3)借助生产社会化分工解决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

鉴于出版单位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从事文科文职编辑等工作,那么对于转型过程中一些过于专业的技术工作,如果超出了编辑部人员自学能力和专业范围,那么在人员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就应该考虑和技术提供商协作,借助生产的社会化分工来完成。编辑部工作人员虽然不需要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但是亦需要对其进行了解。这样一来,转型过程中技术障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问题就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3.5对转型过程进行管理并持续改进

传承、改进和创新是卓越绩效模式的关键内容。内容资源是数字出版的核心,是数字出版的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科技期刊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能降低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编辑校对质量是数字出版的保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对编校质量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经营理念转变为为读者服务,整合资源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通过生产的社会化分工解决技术难题,激励员工持续学习的热情锻炼了员工队伍,结合图书数字化服务商、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技术提供商以及网络运行商甚至终端阅读器生产商的资源对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加强过程控制,完成数字出版发行。

在整个数字化出版运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出现的情况,反馈信息,进行改进。过程管理为持续改进提供条件,持续改进是过程控制的结果。过程管理涉及到: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员工队伍以及过程管理本身。在整个过程管理控制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改进更新,那么,就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反馈结构,持续不断的推动数字出版朝更加协调有序的方向发展。

3.6经营的结果是对卓越绩效模式有效印证

卓越绩效模式是非常注重经营结果的,数字出版也是以是否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成功的判断标准。经营结果也就是我们采用卓越绩效模式来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这里有一个国外采用新媒体技术成功转型的实例。2013年,美国传媒巨头时代华纳集团即将入股新媒体公司VICE,后者估值超过20亿美元。对于国内用户来说,VICE可能有些陌生,但其从一家从杂志成功转型为拥有杂志、网站、电影制作、唱片公司和图书出版等多个业务的媒体公司的故事,对国内媒体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VICE的前身是加拿大《蒙特利尔之声(Voice of Montreal)》杂志。2006年VICE开始从杂志媒体以视频节目的方式进军网络平台,现在VICE在YouTube上有超过20个频道,其节目是YouTube用户观看时间最长的视频之一。不过VICE的视频内容并不仅仅存在网络平台,2013年它还于HBO合作,在HBO上播放了10集电视纪录片。这也让VICE受到了更多主流媒体的关注。目前VICE旗下的业务已经很多,除了杂志和网站,还涉足了音乐和出版等行业,作为一家媒体公司,VICE的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于广告,2012年,VICE的营收达到了1.75亿美元。这就是一个经过资源整合后,采用新媒体模式进行传播发布,注重客户体验,通过广告实现盈利,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真实案例。

目前,国内也已经有采用卓越绩效模式建设门户网站成功转型的案例。中国水运杂志社下属一本杂志(中国水运)一张报纸(中国水运报),其主编施华高瞻远瞩,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这个机遇,转变观念、整合资源,打造一个战斗力强的团队,立足水运行业创建了中国水运网,发布电子杂志、电子报刊、手机报,实现移动客户端浏览阅读报刊。中国水运网通过提供行业科技信息扩大影响力,发布行业广告,并且非常有针对性的扩大媒体的受众,从而持续实现盈利,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现在已经成功转型发展成为一个极具规模的传媒集团。

那么,基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科技期刊内部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理念创新,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和分工,并进行了资源整合,通过和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终端阅读器生产商、图书数字化服务商、技术提供商、电信或者移动运营商、广告商等签订合作协议,各个环节通力合作,极大的满足了读者的知识消费需求。在为作者服务的同时,更加要为读者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科技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服务。提高知识服务的附加值,把科技期刊变成行业的引领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和突破,从而实现完全成功的数字化转型。

4 结语

从国内外出版集团数字化出版转型成功的案例[8],可以看到数字出版业务发展的广阔前景,它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面临数字化出版转型的大潮流,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国内科技期刊可以考虑采用卓越绩效模式的经营理念和内部管理模式,下决心促进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进而有效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建立起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世界级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

[1]乔东亮.数字出版的读者观[J].出版科学,2011,19(1):22~25.

[2]刘灿娇,姚娟,刘治.对数字出版新的商业模式的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09,(9):63~66.

[3]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策略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5):443~446.

[4]王中怡.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优化管理[J].工程机械,2005,(8):40~43.

[5]张维,邓强庭,冷怀明.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科技期刊的应对措施[J].编辑学报,2013,25(2):179~183.

[6]吕赛英,王维朗,张苹,等.学术期刊推进优先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2,24(1):74~76.

[7]张维娣,张志林,黄孝章.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构成特征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18(1):11~15.

[8]朱旭冬. 一本杂志如何成长为20亿美元的新媒体公司[N/OL]. [2014-06-11]. http://tech.qq.com/a/20140611/059269.htm.

2016—03—09

赵亮(1972—),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科技期刊出版编辑工作.

G254

A

1009-2714(2016)03-0001-07

猜你喜欢
卓越科技期刊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