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6-11-14 21:43戴礼林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42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玩具事物

戴礼林

近年来,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虽日趋活跃,对如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也做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总体看来,教师厌教作文,学生怕做作文的现象仍相当普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着眼于改进作文教学方法,优化作文教学流程,把素质教育融会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全面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实现“应试作文”向“自能作文”的转变。通过多年教学工作的探索和总结,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达到这一训练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重视“准备”,开通写作途径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往往是先有材料后定题目,无论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总是因生活中景物、事、理而产生情感上的冲动,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才酝酿主题,写出文字,最后确定题目。而命题作文则往往是逆向进行的,即先有题目,然后回忆材料写出文章。这就很难形成情感冲动,显得很被动。如何变被动为主动?这就要抓好准备环节,使学生作文与一般文章的产生过程相一致,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玩具)》时,课前,我让学生从自己所拥有的玩具中挑选一件自己最喜爱的带到学校里来,举办一次小型玩具“展览会”;课上,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畅谈自己的感受,如玩具特别的样子,有趣的操作方法或不平常的来历等,这时我才命题。因为教师作文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有了材料,结果全班学生作文写的都很成功,内容也各具情趣。

二、指导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兴趣的源头在生活。若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多,视野开阔,其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写作材料,如生活见闻、自然现象、熟悉的人和事、各种动植物。注意培养学生既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又“有的放矢”的观察习惯,掌握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有这样一例:上课预备铃响过后,我拿着教本刚走出办公室,就有学生报告说有两个学生吵起来了,我紧走几步赶到班上,班上已鸦雀无声了。我查问是怎么回事,班长忙站起来说了事情的前因和后果:原来,一位男生因进教室走的匆忙,把同桌女生的文具盒给打翻了,于是两人吵起来了。不过事情的结局出乎意料:两人又和好了。我觉得这是训练观察和运用的好时机,于是让学生把这件事写下来。可是,学生只注意到这件事的经过,寥寥几笔就完事了。针对这一点,我指导学生回忆事情发生时的情景;两人当时的表情、神态语言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出现的“反差” 等。事虽小,但这里表现的人物情感的变化以及问题的结局都耐人寻味。重写的文章果然大为改观,内容具体、生动且思想健康。学生有着广泛的积累,就不再觉得无话可说,从而也为“自能作文”打下了基础。

三、组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将各类活动纳入作文教学整体设计中,寓作文训练于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就会觉得作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表了。如在一次课外活动课上,我组织学生玩“盲人贴鼻子”游戏。游戏中,有的贴歪了,引来满堂大笑;有的贴正了,赢得鼓励的掌声,学生在活动中玩得很开心。过后,我让学生说说省劲的过程,特别要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讲,然后再写下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就是写自己看到的人和事,从而降低了作文的“坡度”,提高了学生作文的信心。

四、循序训练,教给写作方法

在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因此,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必须立足“本次”,放眼“序列”。首先应重视作文前的基本功训练,然后再进行命题的作文训练;其次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如通过看图写话、写观察日记、课内素描等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扩写、续写、想象性作文等训练培养学生的布局谋篇的能力。

作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命题、审题、立意、选材、剪材、构思、修改等方面,在作文教学中我对上述每一环节均作了设计,将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实现整体优化。习作完成后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要求学生推荐出一些有特色的作文全班同学观摩。获得好评的同学因此激发更大的写作热情,其他同学也从中学到了写作方法和技巧。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玩具事物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画一画,写一写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单独中的洞见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