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化课堂教学操作策略

2016-11-14 21:45王秋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42期
关键词:斑羚文本探究

王秋玲

新课程的理念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生本化课堂”追求“以尊重学生和生命”、“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建构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机制。“生本化课堂”的基本操作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话教学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对话是普遍存在的,但作为生存状态,对话在传统的社会中还是仅限于人与人的关系中。回顾语文教学的过去,有对话的教学是存在的。然而,由于处在非对话的时代,对话仅仅是一种教学艺术,或者说是作为一种教学技巧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作为教学精神体现在教学之中。如今是信息网络的时代,“对话”作为现代社会的关键词,事实上已经完全超越了原始的语言学意义。因此,对话必然是“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精神的体现,而“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精神,又正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所最需要的人文精神,而且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精神环境”。只有在“生本化课堂”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步伐中,对话才能逐渐从教学艺术升华为教学精神的引领。

比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就可以分三步进行对话设计。

第一步,整体感知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角色的直接对话:如果让你选择文中的某一个角色,你会选择哪一个?请结合文章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文本角色有:小斑羚、老斑羚、镰刀头羊、猎人。

第二步,继续对话文本,实现学生与角色情感的碰撞对话:①如果你是镰刀头羊,你将会怎样去做?②如果你是老斑羚,飞渡前你想对小斑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小斑羚,飞渡成功后,你想对坠入悬崖的老斑羚怎样说?③如果你是猎人,面对着这个场面,你会想到什么?

第三步,师生探究文本,实现学生与人文价值的深层对话:学生质疑,通过解读文本把自己的理解和疑问跟同学交流,提出问题进一步探究,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师生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体验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学生之间等多维对话。这是富有个性的对话,是激活思维的对话,是生命的对话,也是真正“研究”的对话。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还是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二、情境教学

1.角色扮演式。教师确定问题,学生进入情境,然后结合阅读内容,学生个性化理解、分析角色,再由学生表演,最后结合文本进行评论。当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运用它。

2.自由阅读式。在自由阅读课上,学生可将喜爱的书带来阅读,教师也可以从图书馆借来一些适合各年龄段看的书。大量自由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甚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为了了解人物故事而去阅读,有的学生带着问题与思考去阅读。初一阶段一般按照各自的兴趣阅读,不采取分门别类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能在各个不同的知识领域涉及文学。初二以后开始以每个学期为单元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分设小说专题、散文专题、戏曲与诗歌专题,对各专题的基本知识以讲座的形式加以介绍,然后进行体验性的筛选式阅读。还可以利用双休日走进书店,猎取更为丰厚的文学知识。通过阅读,学生获得了新信息,培养了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加了文学底蕴,并且会在班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

3.创新设计式。比如,根据一幅“山体滑坡”图让学生进行“排比句”的练习、生成、探究、交流、创造,通过这样的一组探究活动所得到的“排比句”,才会是具有鲜活个性的“生命作品”。

三、合作教学

作为教育资源,学生是一种具有再生性的活性资源,这一资源具有生生不息、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性,都有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都有着隐含尔后科学思维的内存,都有着为新的学习所准备的、被人忽视的、强大的基础。”如果能够将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个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课堂教学的新情境、学生的生命活力就会显现。正是由于整合理论科学性、针对性的有力支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自主合作学习”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是两人的、多人的”,一个小的群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就是一个雏形小社会。正是由于这个小社会的存在,学生才得以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这些固有资源,在师本教育体系下,所谓的这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资源都是沉寂的、未被激活的,而在生本教育体系下,这些资源才被开发出来。

比如,对有关“苏东坡”的诗词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合作学习小组的各成员进行如下分工:查找作者简介的,收集本诗词产生背景的,查找作者主要作品的,查找专家学者对该诗词评论的,结合当代社会文化背景并且综合各个成员对该诗词理解的意见进行评析的,等等。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斑羚文本探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母性的力量
设问引导探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生命的飞渡
黑斑羚的智慧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