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2016-11-14 21:47卢绪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4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课堂生活

卢绪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播种机”和“收割机”,学生则不需要经过辛勤的耕耘就成为“知识仓库”,学生是被动地被教师装满仓,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上,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学生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因此,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课堂进行时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享受到学语文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富有人文性、充满人情味和趣味性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甚至变成为一种应付考试的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学生在语文课上享受到求知的快乐。

1.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对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思考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对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让他们思索难度一般的问题,让他们稳步前进;对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思考难度较小的问题。对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答题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流畅的学生,要给与表扬、肯定;对理解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应多鼓励,树立起一面“我能学好语文”的自信旗帜。

2.正确地鼓励与批评,多一份关心与宽容。常言道:“三分批评、七分表扬,才能培养出好孩子。”表扬和鼓励比责骂、体罚、嘲讽、恐吓,对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奏效。这是因为,表扬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是一种动力,能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而批判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中学生,他们对事物非常敏感,对大人说的话,总是比较信任。对于学生暂时出现的学习下降的情况,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或者教师,都应该冷静思考,找出具体原因,而不该用嘲讽、责骂等方式训斥孩子。因此,在教育学生时,要以鼓励为主,批评要讲究方法,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不恰当的鼓励,特别是过分的、错误的批评,都往往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3.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跟学生学”,“如果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因素,“趣味”绝不是故弄玄虚,“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要想使课堂有“趣”,就需要教师认识和发现学生的需要,并施以适宜的“阳光”和“养料”,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乃至爆发自身的求知潜能。教师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不言而喻。

二、开展第二课堂

1.中学生有很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解开课文对学生的束缚,放飞学生的思想。介绍一些适合中学阶段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对语文有感性的和一定系统性的了解,使学生达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共识。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进而养成高品位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终生受用的生活方式。

2.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春游或者校外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现在学生的生活是很封闭的,每天几乎是“两点一线”,这样的生活会使学生对其他的事情漠不关心,因而缺少丰富的生活感受。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学生去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抓住人们关心的“焦点”,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3.教师也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建立或加入有关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等方面的社团。可根据中学生较强的表现欲,来进行一些语文知识运用手法的评比或自我展示,如,写作角、演讲比赛、阅读精品共享等。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扩展教学形式,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营造的宽松的课堂环境中,使学生多得到一些思考的情境和活动的余地,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殿堂,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语文课堂生活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