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年级学具操作的思考

2016-11-14 22:01林冬芸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低年级课堂教学

林冬芸

[摘 要]在低年级教学中,学具操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组织或者引导不当,经常会产生学具操作流于形式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学具操作起到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低年级 学具操作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79

学具操作直观性强,可操作性强,可以使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充分得到培养。但是,课堂中流于形式的学具操作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怎样才能使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具操作更加有效呢?

一、合理选择,恰当使用

虽然学具操作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数学学习都需要进行学具操作,只有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恰当使用而不滥用,才能真正起到学具操作为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服务的目的。

如教学“1~5数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此时的学具操作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意义并不大,教师完全可以简化或者省略这个过程。而教学“9加几”时,学具操作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时的学具操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算法算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对9加几的计算掌握得更加熟练。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棒,先想想怎样计算简便,然后再鼓励学生用“凑十法”来完成,如此一来,既可以通过学具操作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学具操作中明白算法算理。

教师从低年级学具操作的特点入手,让学生明白了学具操作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具操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服务。

二、注重指导,操作不流于形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多么严格的操作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具操作就可以草率应付。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的特点,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具操作方法的指导,使操作能够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有效。

如教学“长度单位”时,让学生拿出直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结果学生测量出来的数据并不一样。于是教师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测量的方法与大家说一说,结果发现,有些学生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直接把直尺的左端与教材课本的边沿对齐测量的,有的是把“0”刻度线对齐被测量物体后才进行测量的,所以测量出来的结果自然不一样。结合这种情况,笔者着重从教给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着手,让学生明确测量物体时一定要把尺子的“0”刻度线与要测量物体的左端对齐,然后再进行测量,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才准确。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从学生在学具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学具操作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操作方法得当,才能保证解题的有效性。

三、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学具操作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数学学习活动,但是低年级学生无法判断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和合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学具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如,“搭一搭”这一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搭一搭的过程中对几何形体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使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可以在学生对积木的形状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拿出学具盒里的各种形状的积木搭一搭,并且比一比谁的积木搭得又高又稳。显然,有些学生搭建的很稳当,有些学生搭的却一直有积木掉下来。此时,笔者没有指出哪些好哪些不好,而是先让搭建得比较好的学生说说做法,这时关于球体以及圆柱体易滚动不能搭建在什么位置等关键点就在学生的操作中凸显了。此时,教师再对不同学生的搭建给出积极有效的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低年级学具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呈现的不同特点给出相应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具操作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对于促进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教学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找准恰当的时机,合理地运用学具操作,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与科学的评价,唯有如此,才能使学具操作在教学中焕发活力!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低年级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