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车神探”的大师之路

2016-11-15 22:03林晶晶张宇
党员生活 2016年11期
关键词:武昌神探车辆段

林晶晶+张宇

武汉铁路局武昌客车车辆段的整备场内,一列列火车安静地停靠着。当人潮散去,喧嚣不再,这里就成了黄望明大展身手的“舞台”。身着工装的他走近停靠的Z37次列车,带着锤子、镜子等宝贝家当,向前一个跨步,侧身钻进了车底。借助手电筒的光亮,他捏住小铁锤,轻敲轮轴、螺栓、弹簧,全神贯注地听着敲打的声响,判断车身有无毛病。遇到小锤够不到的死角,镜子就派上了用场,通过电筒照射,不断移位扫视死角部位。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故障的“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法眼,黄望明举手投足间俨然是一位心思缜密的“检车神探”。

然而,褪下工装的黄望明,“神探”的光环迅速隐退,回归到平日那个眉目温和、内向寡言的普通中年男人,并不引人注目。但一旦谈起自己的老本行,说到自己发现的列车故障、发明的检车工具,光彩便又重回他的眼里。

黄望明,武汉铁路局武昌客车车辆段武昌运用车间技术组组长。在检车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的27年中,他始终用一颗踏踏实实的工匠心,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他先后发现车辆故障5万余件,消除危及行车安全的重大故障800余件,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等各类荣誉30余项,被誉为“检车神探”。2013年,他接过“全路技能大师”的牌匾,成了铁路客车检车员行业唯一的大师工作室“掌门人”,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黄大师”。

“检车神探”黄望明,用一颗“业精于勤,工精于细”的工匠心,守护着在旅途中奔波的人们一路平安,也让自己在平凡岗位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大师之路”。

从“不起眼”到“一战成名”

彭汉洪记忆里的黄望明,是个“不起眼”的小子。1986年,两人一同进入武汉铁路司机学校时,现任武昌客车车辆段质检科副科长彭汉洪正是黄望明的同班同学。在彭汉洪的印象里,黄望明不算特别聪明,成绩也不拔尖,却一直刻苦努力,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

踏实的作风一直跟随黄望明进入检车行业,那一年的黄望明才19岁。在当时,“技术”就是一门能够谋生的“手艺”。成为一名技术工人的梦想早早在黄望明心里扎下了根。

“学就要精,不能忽悠自己”。从第一天上班起,黄望明就牢牢记住了这句话。白天,他在现场仔细观摩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方法,拉着有经验的师傅问问题。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同事那里借来业务书,总结、消化一天所学。在他的书本和笔记上,满是密密麻麻的圈点符号。

为了彻底弄懂车辆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黄望明利用休息时间一趟趟地往段里跑,一次次地在练功车下钻进钻出,一遍遍地把各种车辆配件拆装分解。就连检车员最基本的“形体动作”,他也不知练了多少遍。每次新车型、新技术的上马,他都会立即找来相关的技术资料,认真研读,掌握理论知识,努力在学中干,干中学,并主动向制造厂家售后人员虚心请教积累经验。

经过几年的钻研,黄望明对检车工作已轻车熟路。1997年,中国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年轻的黄望明遇上了中国铁路的改革时代,也有了他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渐渐地黄望明的检车技术在段内已小有名气,但是在人才济济的铁路局,各类技术能手争相涌现,黄望明仍不算起眼。

直到2004年,作为带队老师,现任武昌客车车辆段教育科科长向征,为段里参加首届“全国铁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员工进行培训。那时,在老师向征的印象里,黄望明内向寡言,竞赛成绩并不突出。

可让他们都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黄望明,在技能大赛的理论考试中以99.8分的高分位居第一,实践操作也名列前茅,连裁判都在私下跟向征说:“你们段的黄望明真厉害,本来是考的满分,我们为了不让他骄傲,找到有个逗号用错了,才扣的0.2分。”

拿到了检车领域前所未有的最高层次大奖,厚积薄发的黄望明 “一战成名”,从此走上属于他的“大师之路”。

“土专家”的宝贝家当

“大师之路”并不好走,黄望明每天都要在客车整备场为180多辆列车的数万零部件体检,一套检车法重复几千遍,徒步近10公里。这看似孤独、枯燥的工作,黄望明却甘之如饴,一步一步走成了客车检修的“土专家”,而他兜里揣着的镜子、防漏“创可贴”等从不离手的宝贝家当们,更是体现着他对检车工作的热爱。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黄望明负责清洗车辆尾部车钩,但车钩钩腔内部因为视线阻挡,容易在检查时留下“死角”。黄望明不甘心,下班回家后冥思苦想解决办法,这时看见妻子在镜子面前梳妆,他灵机一动,从家里翻出一面巴掌大的小镜子,立即出门赶到单位,将小镜子伸入车钩,利用电筒照射镜面的反射,不断位移扫视钩腔内侧进行检查,非常方便。

“钩腔检查镜”简单易用,效果明显,很快在车间得到了推广,大伙打趣地说:“望明,你这个可是‘照妖镜啊!”

除了“照妖镜”,黄望明的防漏“创可贴”同样也大有来头:武昌客车车辆段开行列车中有不少是北上列车,最远的要从武昌运行到一千多公里之外的西宁,冬季两地温差近30度。黄望明发现,列车在这种环境下运行,车底部类似汽车制动装置的管系会发生热胀冷缩,导致风压漏泄,最多时漏泄量达到100多千帕,而如果风压值低于600千帕,列车就无法开行。他看到创可贴广告,就琢磨着能不能也为管系漏泄的部位贴上“创可贴”?

他按列车管系的尺寸找来两片能合扣起来的活动管卡,内里衬着一截胶皮。把管卡扣装在管系破损漏泄部位,里面的胶皮就能包裹住漏泄点,随着列车北上,温度越低包裹得越严实。这个法子很快就奏了效。以前要来回忙活半个多小时的故障,现在只需1分多钟就解决了,大伙都对黄望明的防漏“创可贴”赞不绝口。

“黄望明为什么可以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检车事业上。”武昌客车车辆段武昌运用车间主任刘军感叹,作为黄望明所在车间的主任,他看到了黄望明对于工作的极致用心和细心,黄望明发明的宝贝家当们,正是最好的体现。

大展身手的

“大师之路”

现任武昌客车车辆段检修车间质检班工长的王瑞还清晰地记得,十年前,段里的领导们老爱在他们面前念叨:“你们呀,多向黄望明学习!”年轻气盛的他心里总是不服气,觉得自己技术过关,也经常得奖,怎么就比不上黄望明了?

2007年,车辆段组织技术大比武,却让一向自信的王瑞碰上了钉子,因为一般情况下,技能比武设置的故障他都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但这次抓破了脑袋也没检查出什么问题来。于是王瑞请来了黄望明,让王瑞目瞪口呆的是,黄望明敲敲打打后,有条不紊地说出了比武设置的五个故障,连一个垫圈两毫米的细微误差,都被黄望明的“火眼金睛”挑了出来,不仅如此,黄望明还把这类似的故障哪一年在哪里出现过说得一清二楚。

王瑞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和黄望明并肩作战的他,也在不断见证着“大师”黄望明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检车“神话”。

2010年4月4日,武昌客车车辆段汉口运用车间整备场上,黄望明正在对2614次出库前进行例行把关,当他按标准探身察看347219转向架时,焊接处一个极其细微的颜色变化引起了他的警觉,他拿起钢丝刷,趴在地上,仰着头小心翼翼一点点地刮掉转向架横梁上表面的那层厚厚的铁锈,慢慢的,一条长达150mm的横向裂纹赫然暴露……

当天下午,他举一反三,他对库停的同批车型转向架进行检查,又发现防止了1件裂纹故障。

第二天,他又发现8121次转向架裂纹故障130mm。

接到信息后,段里非常重视,对黄望明进行通报表彰,一次性奖励5000元。同时立即对全段92辆25B型客车209P转向架开展了专项检查,一周内已发现了24起裂纹故障。

这一消息逐级上报后,得到了部局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了209P型转向架故障隐患扩大造成客车事故。

事后,汉口运用车间组织职工到故障车进行学习参观。

“真神了!这么隐蔽的位置也能找到!”“真厉害,这肉眼比‘扫描仪还好使!”“这样的故障隐患,要是放出去了后果可不堪设想!”……参观的干部职工无不感慨,打心眼佩服。

掌握了检车的十八般武艺,黄望明成为检车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在各类技术比赛中他多次获得好成绩。1998年,他被铁路局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段授予二等功一次;2005年首届“全国铁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他更是大放异彩,一人就囊括了个人理论第一名,全能第二名,单车检查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检车状元”……

然而,无论是初入行业时的学习阶段,还是频获大奖的崭露头角时期,亦或是荣誉纷至沓来的现在,黄望明始终不骄不躁,温和谦逊始终如一,“就算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检车大师,但是哪个青工发现了什么隐秘的故障,黄望明都会主动去请教。”刘军认可地说。

“大师工作室”让优秀传递

俗话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黄望明却不以为然,有了绝活从不藏着掖着,而是想方设法传授自己的“独门绝技”。

一次次地在练功车下钻进钻出,一遍遍地把各种配件拆装分解……黄望明反复实践、修正单车检查的“形体动作”,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站、五蹲、二钻”的单车检车作业法,编入该段《客车转向架单车技术作业标准》,在全路客车检车员中推广应用。

为了使年轻的检车员队伍尽快成长起来,黄望明勇敢地挑起了“义务技教员”的担子,将自己辛苦积累的十余万字的笔记、心得整理成册,发给车间职工,成为指导职工学习提高业务技能的掌上“宝典”。

他还与24名青工结对子,签订师徒合同,抽出宝贵时间奔走在武汉、襄阳、宜昌、信阳各车间,开展传帮带,培养出了朱喜庆、程义杰等一大批湖北省、武汉铁路局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我很享受带徒弟的过程。”看到徒弟一个个在外面那么争气,黄望明满心欣慰。

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会有更大的能量。2013年7月,经总公司批准,路局在武昌客车车辆段规划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这是全路13家工作室中唯一涉及铁路客车运用维修领域的工作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师工作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挥好技术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黄望明说。

名师出高徒,在各类技术比赛中,经过大师工作室悉心培养的47名技术骨干有6名获得局级奖励,21名获得段级奖励,1名荣获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

除了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黄望明大师工作室”还肩负着客车运用维修的技术技能革新及技术难点攻关任务。

“之前,出色的技术人才分散在各个部门,总是自己干自己的,很少有交流的机会。”黄望明说道,“如今有了大师工作室,发现了‘疑难杂症,段内的专家们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大师们集结成“创新军团”,交流碰撞可谓“火花四溅”:他们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出途中管系故障应急处理包、过渡车钩悬臂吊、“Z”字形活节扳手等23项技术革新成果,不仅破解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增强了作业安全风险的可控性,还减少了操作时间,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宜万线旅客列车闸片偏磨调整器的研制”等5项技术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表彰。名副其实的“大师创新军团”,成为了推动该段发展的翼下之风。

“干检车工作,干的时间越长,心里就越怕出事。”黄望明此时脸上一脸严肃,他深知自己岗位虽然平凡,却是客车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客车上那样多鲜活生命的安全都牢牢系在自己的手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黄望明和他的同事们每时每刻都不敢有丝毫松懈。

也正是这份责任心,让黄望明始终抱着“当工人就要当一个好工人,干工作就要干极致”的朴素想法,一步一步走上了“检车神探”的大师之路。责任编辑 何四新

猜你喜欢
武昌神探车辆段
家有“神探”
神探大作战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喷嚏神探
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车辆段联锁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地铁车辆段及上盖物业开发一体化探讨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车辆段收发车运行图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
童迷黑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