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2016-11-15 02:25王海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髋臼成人股骨

王海泉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二科, 湖北 荆门, 448000)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王海泉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二科, 湖北 荆门, 448000)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择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61例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双下肢长度差、生活质量评分、疼痛感和行走情况的改善。结果治疗后, 61例患者总优良率为73.77%。手术后各类型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 患者手术行走能力和疼痛感较手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在手术后的双下肢长度差为(1.9±0.7) cm, 显著短于手术前的(8.7±1.5) cm(P<0.05)。手术后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较好。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股骨上端骨折

髋关节发育不良也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成人出现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因为在儿童时出现过误诊、延治、漏治、不当的治疗,或者是儿童时期没有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当到了成年时期,患者出现严重的髋关节脱位,还会合并股骨上端骨折[1-2]。日益加重的关节病变,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关节疼痛[3]。作者就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61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34~70岁,平均(39.9±7.8)岁。按照Growe分析将患者分型,其中Ⅰ型20例,Ⅱ型22例,Ⅲ型15例,Ⅳ型4例。手术前患者的Sharp角为48.3~59.2°,平均(51.4±2.2)°;术前双下肢伴有不等长的患者共有32例,下肢缩短的范围为(0.4~3.8) cm, 平均(2.3±0.6) cm。术前Harris评分为(40.2±1.8)分。患者在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单侧或者双侧髋关节跛行、疼痛以及活动障碍。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摄X线片于股骨以及盆骨全长正侧位,CT检查患者髋处,进行三维重建,对髋关节的发育不良程度、股骨近端的解剖变异状况和髋臼进行了解,对周围的股指情况以及真臼有所明确,包括前倾角、真臼的位置,股骨近端发育状况、臼底厚度以及髓腔的宽度。

1.2.2手术方法: 实施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取患者的卧侧位。入路以前外侧进行,之后切入髋关节外侧,将臀小肌前部的1/3和臀中肌进行切断,暴露于髋关节前侧位置,将关节囊切开,股骨头进行外旋脱出。股骨颈截骨在小转子上方的1.2~1.6 cm,将股骨头取出,以便显露髋臼。臼底组织的清除采取电刀,在卵圆窝充分暴露下找到真臼的位置。将卵圆窝作为中心进行髋臼的打磨,打磨髋臼依照前倾15°、外展45°由小到大的方向进行,骨量的保持需要选取小的臼杯,以此获取适合的骨面覆盖。患者如果存在严重的缺损,需要采取摆锯将自体股骨头进行修切,然后植骨,用螺钉固定松质骨,采取髋臼锉打磨。股骨髓腔的扩大采用髓腔锉,需要对股骨髓腔的异常和狭窄程度的前倾角加以注意,患者如果在术前存在严重的短缩,需在扩髓之后松解髂腰肌。为了防止术后出现假体的脱位,需要在假体安放之后将下肢进行反复屈曲旋转。手术后将切断的臀中肌部分进行修复,切口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彻底的清洗,在负压引流管放置之后进行逐层缝合。

1.2.3术后处理: 术后1~3 d将引流管拔出,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5 mL/d, 1周)皮下注射,也可以采取利伐沙班片(10 mg/d, 2~43周)口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观察指标

根据不同的Crowe分型进行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双下肢长度差。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5年,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感和行走情况的改善。

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Harris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包括下肢畸形、功能、疼痛、髋关节活动的范围,均以25分计算每个维度,总共100分,分值越高表明Harris髋关节功能越佳。Harris评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可;Harris评分≤70分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处理选择SPSS 11.5软件包进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等级资料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介入治疗后,61例患者中疗效优27例(44.26%),良18例(29.51%),可11例(18.03%),差5例(8.20%),总优良率为73.77%。手术前,Growe Ⅰ、Ⅱ、Ⅲ、Ⅳ类型患者的Harris评分依次为(48.79±3.41)、(47.92±4.04)、(45.25±3.41)、(28.34±2.23)分,显著低于手术后的(94.02±8.11)、(91.42±9.82)、(89.35±8.03)、(78.34±6.47)分(P<0.05)。手术后,患者的行走能力改善率和疼痛改善率较手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见表1。患者术后的双下肢长度差为(1.9±0.7) cm, 显著短于术前(8.7±1.5) cm(P<0.05)。手术后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见表2。

表1 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感和行走情况比较

与术前相比, **P<0.01。

表2 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分

与手术前相比, **P< 0.01。

3 讨 论

髋关节发育不良主要是因为股骨头的大小、形状或者髋臼存在发育异常[4]。髋关节发育不良在早期无显著性的临床特征,常常需要患者有症状出现或者经X线检查之后才能够诊断该疾病。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主要以髋臼浅平、具有大量的脂肪或者纤维组织存在于髋臼窝,对股骨头的回纳过程产生了严重的影响[5-6]。由于股骨头的同心圆和包容的关系并不理想,为此会以形状不规整或者头小扁平的形式表现,会明显加大股骨颈前的倾角度,进一步导致颈头臼难以实现正常的匹配。由脱位而导致股骨出现异常性变化,诸如髓腔的弯曲且细小,拉长关节囊,加大厚度并且伴随局部性粘连的出现[7]。圆肌的痉挛和髋关节的并发,常常会导致骨盆倾斜或者脊柱畸形。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常常是因为骨性关节炎加大了疼痛感,或者致使功能出现异常,会明显加大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难度。

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难度大、程序复杂的手术,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包括股骨近端的处理、髋臼的处理、延长患肢以及假体的植入[8-9]。全髋关节置换术过程中关于髋臼假体需要在哪一个具体部位中置入,依然有着较大的争论。由于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需要将髋臼肢体的位置安放在正确的真臼上,其关键在于牢固的骨覆盖获取[10]。情况允许下应当尽可能将髋臼假体置入在真臼水平处,以此使髋关节处于正常的力学与解剖等方面相应的功能,有效地延长肢体。与此同时,相应地使股骨上端位置下移,增大股骨上段肌肉的力臂长度,使髋关节周围的内肌力明细地改善,使髋关节旋转中心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改善[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后,患者的双下肢长度差得到了明显的缩短。如果患者属于高位脱位,并且骨量较低,骨盆具有严重的变形,此手术应当视为禁忌。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具有52~62°的股骨颈前倾角,在行手术治疗时不应当依据之前的倾角度大小实施安放,为此必须实施重新的开槽处理在截骨初,不应当将股骨颈的长度保留过长[13]。常常以距离股骨1 cm位置较为合适,用此种形式容易调整前倾角度处于正常水平或者和正常水平相当,若此种方式依然难以纠正前倾角度,可以将可调前倾角的假体作为选择的对象[14]。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其评分以不同程度的形式表现出增加,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纠正患者畸形方面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去除了髋关节而致的退性行病变,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减轻患者行走过程中的跛行习惯,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手断。本研究还发现,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优良率高达73.77%,并且在术后的行走能力和疼痛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能够自己行走的患者占62.30%。患者在术后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指标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显著性的改善,以上功能的改善,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1]朱建辛, 王跃, 庞健, 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分析[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03): 335-338.

[2]何文野, 陈云苏, 张先龙.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Ⅳ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肢体平衡[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22(11): 965-970.

[3]陈文革.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19): 5457-5459.

[4]李彪, 郭双红, 龚跃昆, 等. 股骨转子下叠加截骨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 27(06): 645-648.

[5]彭昊, 陈森, 郑慧锋, 等. 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15): 1502-1507.

[6]任翀旻, 张元凯, 李德强, 等. 结构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中的应用[J].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3, 51(08): 85-88, 94.[7]D Renkawitz T, Haimerl M, Dohmen L, et al. 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image-free computer-assisted impingement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 Proc Inst Mech Eng H, 2012, 226(12): 911-918.

[8]杨序程, 雷鹏飞, 文霆, 等. 两种截骨术在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比较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04): 439-443.

[9]Hartung W, Kellner H, Strunk J,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novel ultrasound score for large join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one year of experience in daily clinical practice[J].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2, 64(5): 675-682.

[10]孙俊魁, 王义生, 李军伟, 等. 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34例报告[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15): 1374-1376.

[11]易诚青, 马春辉, 李夏, 等. 髋臼内移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2, 32(12): 1544-1548.

[12]周垂宝, 李明, 张元凯. 自体骨植骨在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2, 55(11): 100-102.

[13]孟嘉, 赵建宁, 周利武, 等. 股骨部分大小转子截除矫形治疗严重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13): 1157-1160.

[14]李雄峰, 管国华, 李建有. 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中心重建[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2, 26(09): 1037-1040.

Influence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on efficacy and long-term prognosis of adult hip dysplasia patients with upper femur fracture

WANG Haiquan

(DepartmentofOrthopedics,JingmenFirstPeople′sHospital,Jingmen,Hubei, 448000)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long-term prognosi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treatment of adult hip dysplasia patients with upper femur fracture. MethodsA total of 61 adult hip dysplasia patients with upper femur fracture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nd two lower limbs length difference, quality of life score, pain and walking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ota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73.77% in 61 cases. After surgery, the Harris scores of all types of pati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the ability of walking and sense of pai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The length difference of the two lower limbs after operation was (1.9±0.7) cm,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8.7±1.5) cm before operation (P<0.05). Patient′s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scores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P<0.05). ConclusionTotal hip replacement is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adult hip dysplasia patients with upper femur fracture.

total hip replacement; hip dysplasia; upper femur fracture

2016-04-11

R 683

A

1672-2353(2016)19-055-03DOI: 10.7619/jcmp.201619016

猜你喜欢
髋臼成人股骨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不自在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Un rite de passage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