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思政专业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6-11-15 19:30霍明楠
科教导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对策分析辅导员

霍明楠

摘 要 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长期工作在学生工作的一线,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已然成为学生工作开展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但在辅导员队伍中,非思政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在工作中由于专业限制、发展前景等因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本文对非思政专业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 辅导员 职业倦怠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27

The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Professional Burnout

of the N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structors

HUO Mingnan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ilin, Jilin 132022)

Abstract The stud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nselors as an important strength of student work, long-term work in the student work line, counselors work state already become a decisive factor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in the counselors, non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structors occupy a certain proportion, in their work because of the professional restrictions,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other factors to occupation burnout, the n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fessional counselors occupation burnout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unselor; professional burnout;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1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1 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应该作为高校辅导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辅导员应具有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身份,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党和国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辅导员优秀的品行影响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贯彻教育方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遵从教育规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从教;热爱辅导员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认清引领学生思想和服务学生成长的职责要求,排除外界对辅导员工作的偏见,践行辅导员的职责;坚持终身学习,积极参与和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拓展工作视野,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积极主动争取经费或个人出资参与相关的学习培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塑造个人形象,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正人先正己,树立辅导员在学生中的榜样形象,助力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及法律法规知识

辅导员工作在部分高校以及社会上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认为辅导员工作类似于“管家”、“保姆”,也经常被等同于中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尤其是对非思政专业辅导员的认识更加存在偏差,认为辅导员不需要专业知识,致使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然则,辅导员应具有思政教育原理、思政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知识。

1.3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辅导员常常和学生在一起,组织策划活动、走访学生宿舍、安全检查、人文关怀、谈心谈话等工作多数需要辅导员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去开展,其工作量大、时间不确定、内容繁冗,在工作过程中易产生负面情绪,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适应辅导员工作强度。

1.4 专业技能素质

高校学生工作内容较多,前文中提及辅导员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同时,对辅导员工作技能的要求也很高,主题班会、干部培训、创业指导、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生涯规划等具体工作都要求辅导员具有相应的培训或学习经历。此外,辅导员还需掌握语言的艺术、沟通的技巧,善于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等等,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辅导员工作现状及非思政专业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

(1)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和辅导员职业技能匮乏。部分高校为建设科学合理的学科师资队伍,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引入部分非思政专业毕业生从事辅导员工作,致使辅导员队伍中具有一定数量的非思政专业辅导员,这部分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上极其匮乏,在工作中体现明显。同时,思政相关专业辅导员对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也缺乏相应的培训学习。

(2)对辅导员工作职责认识不清。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届硕士研究生甚至应届本科生留校或者应聘去外校从事辅导员工作是很好的一个选择,但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非思政专业毕业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职责、要求等往往认识不清。他们初入职会被思想引导、学生管理、宿舍文化、班风评比、量化考核、奖助学贷、评奖评优、学风建设等繁杂事务缠身,根本理不清工作思路。如果没有入职的系统化培训和长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容易使其产生倦怠感,使其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

(3)辅导员配备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学生资助、宿舍管理、心理辅导、学生管理、国防教育、志愿服务等作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使得辅导员工作压力巨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配备远远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中“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的要求,致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分身乏术、顾东不顾西的境况。

(4)重管理、轻教育,部分工作职责划分不清。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第五条),部分高校学生工作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问题,辅导员更多的是围绕学生管理、宿舍管理、安全检查去开展工作,偏离了辅导员应有的工作轨迹;任课教师存在“教”、“育”剥离情况,只负责教,将维护课堂秩序、考勤等工作统统交给辅导员;院办、学工办职能混淆,学工办承担着部分院办的工作;行政职能和教学单位直接给学工办下发工作通知等。

(5)缺少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劳心劳力、担惊受怕。学生突发事件(尤其是心理、精神方面相关的突发事件)的处理缺乏相应的机制办法。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过程中缺少制度、机制的有力支撑,无从抓手。处理的常态基本上是第一时间赶至现场,第一时间将掌握的第一手信息与学生家长反馈,及时与家长沟通事态进展,在家长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取得家长口头同意进行诸如手术签字等责任重大的工作,有时甚至会受到学生家长的侮辱和谩骂。使得辅导员在此类工作中劳心劳力、顾虑重重、担惊受怕,没有足够的工作过程保障。

(6)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同。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作为教师应该有明确的发展轨迹,但辅导员整日忙于繁重的学生管理、宿舍管理、奖助学金评定等工作,无法专注于学术、科学研究,致使其在职称评定时,与专任思政教师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作为管理干部,部分高校存在学生工作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干部岗位设置不科学、行政级别晋升空间不清晰等问题,致使辅导员发展前景不明朗。

(7)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步伐较慢。部分高校为建设科学合理的学科师资队伍,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引入部分非思政专业毕业生从事辅导员工作,加之没有与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相应的系统培训机制,没有针对辅导员的学术、研究平台,缺乏专业化建设过程中所需的软硬件条件。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辅导员(尤其是非思政专业辅导员)前景渺茫、工作动力不足等现象的产生。

3 对策与建议

(1)加速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加速对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执行,加速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高校结合实际建设科学合理的辅导员工作队伍,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职能,合理制定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定办法,制定辅导员培训(轮训)制度,搭建辅导员工作平台,营造良好的科研、教研、交流氛围。

(2)职称评定和行政级别的政策性倾斜。辅导员的职称评定,部分高校有单独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辅导员专项),但评定要求几乎与专任教师无异。部分高校没有单独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辅导员专项),需要和专任思政教师进行横向比较,尤其是对于非思政专业辅导员来讲,需要按所学专业进行职称评定。总体来讲,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中的弱势明显,同时,前文中提到,辅导员作为管理干部,发展前景不够明朗,需要高校在职称评定和行政级别的晋升上给予适当的政策性倾斜。

(3)确定辅导员工作定位,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高校辅导员有着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但部分高校辅导员从事着教师和管理干部都不做的工作,以及前文中提及的一些现状致使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存在感较低,会直接导致其职业倦怠感的产生,直接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调离辅导员岗位。因此,高校应探讨并确定辅导员的定位,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胡元林.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J].教育探索,2011(1):108-110.

[2] 刘金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0.8(3):18-21.

[3] 谢守成,叶雷,邵莉莉.国际视野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高校辅导员,2011(6):3-7.

[4] 郝颖.高校辅导员角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5] 白净.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及定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对策分析辅导员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