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与葛根素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考察

2016-11-17 22:01郭晶张新绒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曲美他嗪葛根素

郭晶++张新绒

【摘要】目的 研究在医学临床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过程中,分析联合曲美他嗪同葛根素的诊治医学效果和其他属性。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医院以后都接受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运用曲美他嗪和葛根素进行有效的诊治。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疗效要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运用曲美他嗪联合葛根素手段以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取良好的医学效果,另外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运用。

【关键词】曲美他嗪;葛根素;稳定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9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2.0.02

心绞痛主要是由一个以及其他一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发的心肌缺血性疾病,胸痛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上。稳定型心绞痛通常也称为稳定型劳力心绞痛,通常情况下其发病诱因也是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不断递增心肌负荷导致心肌急剧和暂时性的缺血缺氧。近些年来,相应的科学调查显示,一些冠心病患者基本上不需要实施相应的接入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药物进行诊治,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其中在于心绞痛患者的诊治更是稀少,所以本文就通过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曲美他嗪联合葛根素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00例需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在40-79岁,平均年龄(57.1±2.7)岁,病程0.6-9年,平均病程(2.5±0.9)年[1]。患者收入标准:首先所有的患者都同ACC和AHA专家制定的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保持相同;其次,存在代表性的稳定心绞痛表现;再其次就是存在代表性的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态特点;然后就是所收治的患者都是首次被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最后就是此次研究已经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在相关文件上已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首先患者存在心肌梗死病史以及经过专家预估出现较高的肌梗死的高概率;其次,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肝肾脏器功能障碍;最后就是患者意识能力偏差以及语言表达有障碍,很难同医务人员进行良好的联系;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比患者资料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诊治标准,对患者均依据病情进行基本的救治(如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还对患者进行调脂治疗等,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及时实施血糖的调控(如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的治疗)。若患者出现急性发作心绞痛,对患者服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详细记录药物用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联合葛根素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包括1周的适应期和之后连续13周治疗时间,在第1周进行导入之后,病患停用所有活血化瘀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葛根素片,一次60毫克,一天2次,口服曲美他嗪。一天30毫克,一天2次进行治疗[2]。

1.3 观察指标

心绞痛治疗疗效:首先,效果显著,类似劳累程度下一般很难引发心绞痛的发病率;其次,一般疗效,心绞痛的发病率同硝酸甘油的消耗量控制在50%左右的水平;最后没有效果,患者心绞痛发病率同硝酸甘油的消耗量降低控制在40%以上。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清hs-CRP等相关病情的变化[3]。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情况比较

两组心绞痛患者经过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葛根素联治疗,总体效率为96%,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治疗,总体效率为70%,比较两组数据经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以及血清hs-CRP等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心率、TNF-α以及血清hs-CRP等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过充分的诊治后,两组患者医学效果有了较好的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记录的不良情况情况,观察组中患者出现恶心症状2例,出现便秘2例,该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而对照组中患者出现头晕3例,出现恶心2例,总不良反应达6.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轻微,未发现其他研究里提到的患者出现严重肌酶、肌痛等相关不良反应情况[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组中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联合葛根素方案进行治疗,其总有效性率高达9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表明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都较高,可使患者在降低心绞痛的发作症状基础上,同时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依据患者情况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给患者导入曲美他嗪联合葛根素的治疗策略,在本研究中该方案的疗效与安全系数都很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力.邢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30.

[2] 刘永春.曲美他嗪与葛根素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考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8):57.

[3] 李道鸿.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4):54.

[4] 吴勇.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27(3):25.

[5] 彭洪炉,马丹,程文华.前列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482.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曲美他嗪葛根素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速效救心丸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观察
口服麝香保心丸至少6个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