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异质性与资金互助合作的稳定运行机制

2016-11-17 07:37李明贤
关键词:互助社社员异质性

李明贤, 周 蓉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社员异质性与资金互助合作的稳定运行机制

李明贤, 周蓉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际来看,社员异质性已成为其最重要的内部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异质性社员的构成成分,将其分为核心社员和普通社员两类,对比分析他们的行为差异,建立Bertrand博弈模型,探讨异质性社员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可能性条件。研究发现异质性社员之间的合作具有节约成本的效用,将合作成本分为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行解读,且合作成本满足一定条件下,异质性社员具有合作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这种合作稳定运行的机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社员异质性; 资金互助业务; 行为差异; 合作成本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员的异质性

近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已达147.9万家,比2014年底增长15.5%,入社农户将近1亿户,覆盖全国41.7%的农户,其中示范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已超过13.5万户。这些示范性合作经济组织带动社员积极开展生产、农技、运销、消费等方面的合作,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造福农民群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稳步发展,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与农户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的矛盾成为当前农村金融的主要矛盾[1]。在这一背景下,在政府指导扶持、社员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将在近3000家发展较好的示范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试点,由社员自愿出资入股筹集互助金,建立一个为内部社员提供生产资金借贷的资金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是破解当前农村金融问题的有益探索[2],能有效缓解社员因季节性生产、小规模扩大生产和生活性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促进社员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戎承法,楼栋[3]对我国68家已经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研发现,社内资金互助业务的开展能满足54.4%社员的融资需求,但违约率达到13.2%,提出明确法人身份、利率相对自由化等措施可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资金互助业务的持续发展。王建英,陈东平[4]对两个典型资金互助社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的资金互助社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具有组织优势,但今后持续发展需要外力的推动。

传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员成分单一,同质性程度高,社员之间合作意愿和行为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大,因此传统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下的治理结构相对单一。从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来看,社员具有异质性特征已成为不可扭转的局面,除了社员的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地位[5]、社会关系、收入水平[6]等要素资源禀赋存在显著差异,面对市场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社员的入社目的[7]、行为方式[8]及利益诉求[9]也出现显著差异。还有学者从要素稀缺性角度,认为社员的异质性体现为拥有关键性稀缺要素的差异程度[10]与要素间合作程度的综合反映[11]。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从社员的行为差异来探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资金互助业务开展的研究并不多见。Banerjee[12]提出社员有普通社员和核心社员两类,当剩余控制权分配不均衡,如果未分配利润存留比超过一定界限,核心社员利用控制权进行寻租活动的现象可能出现。陈东平,任芃兴[13]以江苏省3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社员异质性的内涵,认为异质性社员参与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治理机制偏离“民主治理”有其合理性。李明贤、周蓉[14]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模拟异质性社员资金互助业务的行为选择,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异质性社员也能实现长期的资金互助。

综观已有研究,学者们对于社员异质性的内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从现有的两种角度进行解释并不矛盾,正因为社员拥有不同的稀缺要素才导致入社目的、参与行为、利益诉求及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性。而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研究近几年也日渐丰富,主要集中在资金互助社的现状、组织优劣势以及发展模式等宏观方面的探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异质性社员的合作行为,以及内部资金互助的稳定机制等微观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界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员成分,分析不同层次社员参与内部资金互助业务的意图与行为方式,构建异质性社员的伯特兰德(Bertrand)博弈模型,探讨异质性社员之间建立资金互助合作关系的稳定机制,为这一新型的内生性的农村金融组织的治理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二、异质性社员的形成演变及其行为差异分析

(一)异质性社员的形成演变过程

从我国早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实践来看,劳动力和土地是社员仅有的自有要素,资本相对稀缺,一般以农产品生产者和惠顾者身份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员间达成一致行动的可能性大,为按惠顾额分配盈余方式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治理机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治理结构相对简单。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单纯的农业收益已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同时传统的小农户群体分化加速,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兼业户、普通小农户等不同层次的农户群体构成了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员基础,社员之间的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地位、收入水平、技术水平等资源禀赋以及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性突出。这种初始异质性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业务开展中,由于社员之间的博弈及政府的推动、干预而不断演化、加深。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传统小农户参与的同质性特征逐渐过渡到不同层次农户参与的异质性特征,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资源禀赋具有差异性的社员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后,分为核心社员和普通社员两类差异化的权力格局,在这种格局下,稀缺性要素自下向上不断聚集,要素收益随着自上向下不断剥离,这种向上层核心社员倾斜的利益分配制度造成原本具有初始异质性的社员出现新一轮的资源禀赋差异,下层的普通社员只能依靠自有要素劳动力、土地和少量资金参与合作,而上层核心社员却聚集了资金、社会资本、企业家才能、先进技术等多种要素组合参与合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员异质性特征愈益强化。

受日本综合农协、欧美等发达国家合作经济组织成功经验的启迪,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农业经营主体的建构和发展,自2012年银监会宣布暂停发放农村资金互助社牌照以来,由银监会系统批准、工商登记的正规农村资金互助社就止步于49家。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用合作,接着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及引导和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各种农民自发组建的资金互助社层出不穷,诸多优惠政策也接踵而来,出现了一些政策过度激励的情况,加上我国对于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法律制度方面的缺失,诱使一些社会组织或个人借机寻租,各种以谋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政府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为目的组建资金互助组织的现象频显,部分社员投机取巧、入社动机扭曲,导致一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良莠不齐,广受诟病。

(二)异质性社员的构成分析

借鉴徐旭初,邵科[15]的研究,本文将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资金互助业务的社员分为核心社员和普通社员两类,其中核心社员包括内核、外核社员;普通社员包括股东、惠顾社员(见图1)。

图1 农村资金互助社异质性社员分布图

1.内核社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资金互助组织的理事长,也是原始创建者之一,属于合作经济组织的灵魂人物。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头羊,一般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社会资源丰富,创新意识强,受当地农户的支持和拥戴,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拥有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

2.外核社员。一般为理、监事会成员,具有管理者、投资者和惠顾者三重身份,生产规模较大,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享受合作社提供的劳动力、信息和金融等服务,以节省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出售农产品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同时也参与合作社业务经营与管理,收入水平高于普通农户,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资金互助的积极性较高。

内核社员和外核社员构成了异质性社员中居于上层地位的核心社员,是内部资金互助社的重要创始人,他们提供大额初始入股资本。除了获取自身稀缺的原材料、劳动力要素供给以外,他们也是高额的生产性借款、投资性借款的潜在需求者。参与资金互助业务更直接的目的是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规避大额融资约束,大额的股金和存款不仅能帮助他们在生产周期的间隙获得闲置资金的剩余收益,也是他们向其他普通社员施加影响的砝码。

3.普通社员。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的惠顾者,包括股东社员和惠顾社员。普通社员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员中人数最多、占比最大,是主要的成员群体。其以出售农产品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获得利益、获得内部资金互助社提供的金融服务等目的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互助业务上属于小额生产性、生活性借款的潜在需求者。普通社员一般缺乏资金,以劳动力或土地要素入股资金互助社,相对股份较少,因为可选择的融资渠道有限,偿债能力较弱,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资金互助业务较为渴望。

(三)异质性社员的行为差异分析

在社员异质性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员在产权、业务和管理三个方面表现出差异性特征。社员利益主体多元化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是导致其行为具有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产权结构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的基础。资源禀赋差异决定产权结构分配,产权结构影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制度。产权结构分布非均衡情况下,核心社员占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部分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其外在体现就是核心社员拥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多数财产所有权。由于核心社员在集聚多种要素上具有优势地位,以及能够避免委托代理中所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所以这种倾向核心社员利益的所有权安排存在一定的合理性[15]。核心社员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贡献了更多资源,包括可计量的货币资本和不可计量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他们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产业链的扩展延伸以及资金互助业务开展中所做贡献最大。相比之下大多数只担任参与者角色的普通社员,仅投入了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少量资金,在投入对比悬殊情况下,核心社员的利益远大于普通社员的利益也具有合理性。

业务参与方面,核心社员一般作为村里的生产大户将生产的农产品全部交售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而普通社员经营管理能力相对欠缺,只能以生产者身份加入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往往存在“机会主义”动机,生产的产品可能会部分出售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外的市场主体,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核心社员以拥有普通社员稀缺的关键性要素资本所有权为后盾,占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的主动权和决策权,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中的“大户治理+资本控制”的治理机制不谋而合,既保证核心社员作为稀缺要素所有者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优势地位,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普通社员对产品价格优惠、信息技术指导及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理论上这种追求效率的治理结构也可以使合作的双方达到帕累托最优。

管理权分配方面,为了降低初期发起和设立资金互助社的组织成本和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显性收益,核心社员会意图采取规避合作金融的措施,在管理岗位上强化自己对资金互助社的资金库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而处于外围的普通社员自身市场谈判能力有限,话语权被剥夺,为了获得购买生产资料价格上的优惠和资金帮助,普通社员也愿意让渡出部分管理权。因此,若无外力约束,以合作制为基础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逐渐演变成以大股东的意志为决策依据的股份制信贷机构,原本惠及普通社员的以合作制为原则的金融功能出现弱化趋势,出现作为惠顾群体的普通社员的“使命漂移”,脱离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初衷。

三、异质性社员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条件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与假设

资金互助社成立之初,社员都具有比较强烈的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意愿,以各自拥有的稀缺性要素加入资金互助社,核心社员拥有的大额资本、先进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稀有资源与普通社员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可以匹配和互补使用,以提高单个农户在面对大市场时无法规避的市场弱势地位。合作进行到一定阶段,随着核心社员控制权增强及社员异质性进一步深化,初始的合作基础不能维系和满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异质性社员合作关系的稳定和延续,普通社员鉴于合作盈余分配和“递增理性”的认知,采取消极态度或规避合作,这时需要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使异质性社员积极参与信用合作,避免社员用脚投票。

资金互助社成立初期,核心社员与普通社员分别以资本、劳动力要素入股,参与资金互助业务,为了对异质性社员参与资金互助的条件进行分析,将普通社员供给的劳动力直接折算为工资价格作为资金投入,假定普通社员的劳动力投入与核心社员的资本投入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同质性要素,这里借鉴简单的两寡头厂商且产品同质又有一定差别的伯特兰德(Bertrand)价格博弈模型来分析异质性社员各自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要素供给。

假设1:某一核心成员 1拥有某种关键稀缺要素资本K,某一普通社员2拥有某种关键稀缺要素劳动力L, 双方为资金互助社提供有差别、可互补使用的要素K,L,这里只讨论异质性社员拥有的相对稀缺要素的供给情况,对于共同拥有的要素比如土地、农业技术等要素没有个体差异性,不予讨论;

假设2:由于资金互助社筹集互助金有单个社员入股上限的规定,存在入股最优额度,假定资金互助社对社员1和2提供的要素的需求分别是其价格P1、P2的线性函数;

假设3:社员1、2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固定成本为0,边际生产成本分别为c1、c2。

(二)异质性社员不参与合作的模型构建

社员1和社员2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要素,但不参与资金互助业务即不参与合作时,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Bertrand模型的要素供给函数为:

q1=q1(P1,P2)=a-P1+bP2

q2=q2(P1,P2)=a-P2+bP1

上述不同的要素供给函数反映了异质性社员各自拥有稀缺要素的差别特征,其中b(b>0)表示异质性社员拥有要素的替代系数,即核心社员1拥有的要素资本K与普通社员2拥有的要素劳动力L之间的替代比。两博弈方的得益就是各自所得的利润,即要素收益减去成本,分别是双方价格P1、P2的函数:

u1=u1(P1,P2)=(P1-c1)q1=(P1-c1)(a-P1+bP2)

u2=u2(P1,P2)=(P2-c2)q2=(P2-c2)(a-P2+bP1)

(三)异质性社员参与合作的模型构建

核心社员和普通社员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必然导致其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目的和行为有差异,但期望提高自身收益无疑是所有社员共同利益诉求的契合点,找到这一契合点的条件,从而实现长期合作。基于此,本文提出异质性社员参与资金互助业务有节约合作成本的效用,双方选择合作时,多种要素同时使用能够产生溢出效应,使合作成本降低。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理论提出社员之间相互联合能改变市场失灵的局面,且规模经营可以降低交易费用[16]。社员之间的信用是农村资金互助社得以维系的关键,社员与资金互助社之间的交易成本显然低于其与商业银行交易的成本,社员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资金互助业务具有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优势[17]。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对社员而言,实现了以较低的内部合作成本对较高的外部交易成本的替代[18],并通过组织内多方位的合作实现经济上的联合,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社员还额外获得熟人关系网络的扩张、社会信任的提升等一些非经济利益,因而社员愿意支付一定的合作成本参与资金互助合作。

假设异质性社员只拥有两种不同的要素劳动力和资本,社员选择参与合作时边际成本节约系数为β,则边际成本为(1-β)c,社员因为合作需要额外支付的合作成本为kβc,则异质性社员1、2选择参与合作的利润函数为:

此时,异质性社员之间具有建立稳定合作的可能性。其中,0

模型结论表明合作成本递减是异质性社员选择合作的决定因素,合作成本节约系数β超过一个临界值,异质性社员选择合作比不合作所得利润大,博弈双方必然选择合作,将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合作成本分解为社员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组织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因为任何一个组织的发起和设立都需要支付组织成本,支付者也应获得组织收益[19]。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初期,普通小农户因自有资源有限,让其单独支付大额的组织成本实现经济上的联合并不现实,所以发起人锁定为核心社员,他们一般拥有丰富的资本,但缺乏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所以他们愿意支付一定的组织成本或启动成本,其中包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和显性成本(资金、实物成本),隐性成本在业务开展期间大多通过隐性收益获得补偿,而显性成本的补偿则在资金互助社的剩余所有权的大户倾斜及“二次分红”的治理机制上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合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进行低成本交易获得利润,而交易成本是为了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以及交易时谈判、签订合同和监督审查所产生的成本。当不同层次社员参与合作时,他们占据整个资金互助社社会网络的节点,各自信息通过强关系、弱关系联结在社区网络上,信息流通、交换变得更容易,由此产生的监督审查成本也相应降低。但社员异质性也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交易成本增加的关键因素[20-22],所以减弱社员异质性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及“核心社员控制”现象也是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该努力的方向,这也体现在下文提出的资金互助业务稳定发展的策略中。

四、社员异质性条件下资金互助合作稳定发展的相关策略

首先,为避免农村资金互助社沦为核心社员利用发放贷款获利的“杠杆工具”,确保为普通社员提供公平合理的资金互助业务,必须适当缩小异质性社员参与要素的差异性,一方面,减小核心社员所拥有要素的稀缺性程度。如在农村资金互助社设立的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限制具有紧密关系的核心社员相互“勾结”的行为,减少核心社员“蓄意”的集体行动;对于“非民主决策治理”但社员基本实现“帕累托改进”的资金互助社,可以继续沿用“一人多票”的“非民主决策治理”机制,但是必须严格规定单个社员票数上限,杜绝部分核心社员利用“特殊身份”对要素资本进行极端控制以及 “大农吃小农”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增大普通社员所拥有要素的稀缺程度。如规定单个社员入股占比上限,利用财政补贴提高普通社员股金占比,合理分配产权结构。加强民主建设与管理,指导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普通社员参与资金互助的程度,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成社员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然而也不能忽视核心社员对资金互助社的作用与贡献,可以借鉴委托—代理问题的利益植入激励措施,将社员借款的部分利息收入植入核心社员的绩效奖励,同时大力宣传贷款利率优惠、利息奖励的信用激励机制,确保核心社员参与资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其次,降低社员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合作成本。预期的合作成本节约系数β越大,社员需要支付的合作成本就越小,博弈双方选择参与合作的概率就越大,异质性社员之间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β值与k相关。k值代表异质性社员参与信用合作应支付的合作成本系数,即k值越小,β值越大。据上文分析,合作成本分解为社员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组织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组织成本的高低取决于社员之间共同纽带的强弱关系及社员的合作意识,内部交易成本取决于社员信息透明程度及社员的利益诉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利用农村社区信息对称、熟人关系网络等比较优势鼓励异质性社员多要素入股资金互助社,增加要素流通渠道,发挥多种要素互补使用有节约合作成本的溢出效应的优势,降低互助双方的合作成本。第二,资金互助社应建立激励措施引导不同层次社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社员的合作意识,避规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从而降低合作成本系数k值。第三,以社员的融资需求为现实依据,引导异质性社员共同的利益诉求,把不同层次的个体农户组织起来,通过资金互助实现经济上的联合。对于以不同要素入股资金互助社的社员,采用分别定价策略,设计双方达到帕累托最优的预期收益分配比,使异质性社员选择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合作的收益,增加异质性社员参与信用合作的可能性。

另外,德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的合作金融体系比较发达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的完善。借鉴上述成功经验,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已开展信用合作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鼓励和引导。第一,政府可以将各项优惠政策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制度结构和监督机制有机结合,制定差别化的优惠政策体系,避免拥有稀缺要素资本的核心社员投机挤占政府支农资源的行为。如规定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只适用于能够实现全体社员的“帕累托改进”和社员满意度高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使核心社员在个人声誉、既得利益和优惠政策间权衡。其次,对社员异质性突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部门除了出台资金互助社的管理办法、互助资金用途、贷款程序、风险防控等规章制度以外,还应根据社员成分出台相应的异质性社员管理条例、参与原则、决策机制等制度,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规范、健康发展。第三,对社员提供金融知识的培训,培养社员的金融素养,提高他们参与资金互助社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重培育与生产、运销等共生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综合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更具有生命力。

[1]王苇航.关于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8(8):61-64.

[2]夏英,宋彦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 (4): 29-33,110.

[3]戎承法,楼栋.专业合作基础上发展资金互助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九省68家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1(10):89-95,112.

[4]王建英,陈东平.内生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运行机制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2):19-24.

[5]ZUSMANP.Constitutionalselectionofcollectivechoicerulesinacooperativeenterprise[J].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andOrganization, 1992 (17):353-362.

[6]于会娟,韩立民.要素禀赋差异、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2):150-154.

[7]邵科,徐旭初.成员异质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影响——基于浙江省88家合作社的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 5-9.

[8]林坚,黄胜忠.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 (10):12-17.

[9]楼栋,孔祥智.农民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 :75-81.

[10]COOK M.L. The future of U.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n eon-institutional approach[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77(10):1153-1159.

[11]任芃兴.农民资金互助社合作金融功能异化机理研究——基于成员异质性视角[D].南京农业大学,2012.

[12]BANERJEE A.D, MOOKHERJEE D, MUNSHI K. Inequality, control rights, and rent seeking: Sugar cooperative in Maharashtra[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1,109(1):138-190.

[13]陈东平,任芃兴.成员异质性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非“民主治理”——以苏北地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45-53.

[14]李明贤,周蓉.异质性社员参与农村资金互助业务的博弈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6 (2):77-82.

[15]徐旭初,邵科.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内涵特征、演化路径与应对方略[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6):571-576.

[16]OLIVER E, WILLIAMSON.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M].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17]夏英,宋彦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 (4):29-30.

[18]周立.谁来支付合作成本?——对乡村建设合作收益与合作成本问题的一般分析[J].经济经纬,2006 (6):94-97.

[19]朱乾宇,罗兴,马九杰.组织成本、专有性资源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发起人控制[J].中国农村经济,2015(12):49-62.

[20]HANSMANN H.The Ownership of Enterprise[J].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LXXXIV, 2000(4):99-101.

[21]CONSTANTINE ILIOPOULOS, MICHAEL L. COOK. The Efficiency of Internal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in Customer-owned Firms: The Influence Costs Problem Introduction [R]. Washington, D.C.: The 3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999.

[22]蔡荣, 韩洪云.合作社内部“影响成本”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山东省苹果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J].经济评论,2011(5):106-111.

Membership Heterogeneity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apital Cooperation

LI Ming-xian, ZHOU Rong

(Economic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in China, membership heterogeneit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mposition of heterogeneity membership, which contains core members and general members, and then compared their behavior differences and introduced Bertrand game model to explore the conditions of capital cooper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cooperation can save costs and there existed cooperative possibility when the cooperative costs divided into organization costs and transaction costs meet a certain condition. Finally,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apital cooperation was proposed.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membership heterogeneity; capital cooperation; behavior differences; cooperative costs

2016-08-03DOI:10.7671/j.issn.1672-0202.2016.06.0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13BJY099);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6B288)

李明贤 (1968—), 女, 陕西大荔人,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E-mail:limingxian6856@sina.com

F306.4

A

1672-0202(2016)06-0040-09

猜你喜欢
互助社社员异质性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谨防农民资金互助社异化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合作制、在地化与农村信贷供给——以合作金融组织资金互助社为例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