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教学中专业理论与临床思维结合培养的效果研究

2016-11-18 06:11高毅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生病例理论

高毅英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酒泉735000)

临床实践教学中专业理论与临床思维结合培养的效果研究

高毅英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酒泉735000)

目的研究临床教学实践中医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临床思维结合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非直属教学医院2008级、2009级西医临床专业学生100名为对照组,2010级、2011级西医临床专业学生102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观察组实施PBL与临床病例分析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专业理论成绩、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及教师对学生见习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以及教师对学生见习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直属教学医院可利用医疗资源优势,实施PBL与病例分析教学法,可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和师生双方满意度,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分析临床证据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分段式教学;临床思维;培养方法;临床实践教学;专业理论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医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临床思维结合培养,对非直属教学医院是一个新的教学任务。它利用“三甲”医院的资源优势将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转移至医院临床,通过边学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临床分析诊断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1]。我院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以PBL和病例分析教学法为手段,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善和质量控制,提升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级、2009级西医临床专业的100名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生44名,女生56名;平均年龄(22.1±2.6)岁。选取2010级、2011级西医临床专业102名学生为观察组,其中男生48名,女生54名;平均年龄(22.2±2.5)岁。两组学生均为本科学生,均于大四来我院实习,他们的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对照组实施传统理论教学方法,学生进行专科疾病理论学习30周后进入临床见习4周。

(2)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实施PBL和病例分析教学法,并调整教学时间:上午见习临床专科,内容包括常见病,体格检查,血、尿、便三大常规,血生化,脑脊液等生化数据分析,心电图,X光片阅读、典型病例讨论,大病历书写,心肺复苏训练;下午15:00—17:00和晚间20:00—22:00学习专科疾病理论知识。

(3)制订学习目标和要求,每科固定专人带教、固定专科实践项目,学生出科时提交病例学习记录和带教反馈表。要求观察组学生每月书写专科病历12份,管理科室每月组织点评,了解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要求带教者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作为必须带教的项目,以专科常见病或典型病例为导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判断病情,加深对症状的理解;结合理论知识,解释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应的物理诊断启发学生,患者在检查时有哪些阳性体征被发现,还需进行哪些辅助检查;通过提问、体格检查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2]。

(4)对症下药,定期督导。为保证医学生在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带教质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督察与指导,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①专业师资力量弱,临床一线医师缺乏授课经验。②缺少临床带教经验和启发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对理论教学病例准备不充分。③患者的拒绝使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少。④教学管理不到位。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用以下4种方法来解决:①强化教师基本功培训,每年送教师参加高等医学院校教师专职培训和教师基本功比赛,开展医院内教学示教活动。②督导教师采取PBL教学、病例分析教学与临床示教相结合,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③加大学生病历书写量并进行点评。④划定专科专职带教教师和技能示教项目,管理科室定期到科室督促考核,考核结果与高级职称人员量化考核挂钩,并定期评估教学效果。

1.3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包括两组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100分);两组学生的临床病例分析能力;两组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教师对两组学生临床见习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学生的专业理论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专业理论成绩(分)

由表1可知,学生的专业理论考试成绩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2.2两组学生的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的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比较[n(%)]

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病例分析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得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得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P教学态度29.5±2.2 26.2±3.5<0.05教学水平28.9±2.8 25.4±3.6<0.05教学方法19.9±1.4 17.4±2.2<0.05教学效果20.0±1.8 17.3±1.7<0.05

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2.4临床带教教师对两组学生见习的满意度比较(见表4)

表4 临床带教教师对两组学生见习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临床带教教师对观察组见习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水平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离不开临床实践教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1]。为培养学生扎实的医学理论功底,我们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加强了对教师基本功的培训,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升了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对照组因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因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非直属教学医院要在改进教学方法与紧抓实践质量管理环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改良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方案,加强临床带教督导,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医学理论基础。

3.2规范教师临床示教,保障教学质量

在临床见习中,固定带教教师、固定学习项目、定期跟进考核非常重要[3]。学生转科时应有固定的带教教师负责带教,由于2008级、2009级见习时间短,带教教师经验不足,带教内容与负责人没有固定,带教教师水平不一,临床技能示教与典型病例讲解不到位,使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说明教师在临床带教上还存在着差距。

3.3实行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双向评价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4]

从医学生对临床病例记录分析能力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培养时间不够,学生缺乏综合判断的能力,特别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还有差距。改良教学方法和调整见习时段后的观察组学生,其病例分析能力较对照组有所提升(P<0.05),说明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

3.4加强临床实践管理,确保学生的见习质量

为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医院科教科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师理论与实践带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和改进教学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正说明了新的教学模式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3.5利用医院的特殊条件和性质,调整教学模式

由于非直属教学医院的医生上午工作量大、时间紧,将课程调至下午和晚上,可以确保教师和学生的理论学习时间;上午学生到临床见习,又可在临床学到更多的技术操作。因此,观察组的学生在上午临床见习时,动手学习的机会多,当下午和晚上学习专业理论时,又使所学理论很快与临床实际相联系。固定带教科室、固定带教教师、固定带教内容,又强化了临床科室与教师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教学工作也促进了教师队伍理论水平的提高,带教科室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操作、工作质量及带教评价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5]。因此,非直属教学医院应调整好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见习时间,保证学生的专科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时间,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

[1]马金耀,王琳琳,袁园.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16-18.

[2]王海平,林常清.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69-870.

[3]梁宏军,吴多芬,李晓辉,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在内外科学消化系统疾病整合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3):68-69.

[4]蔡巧玲,胡大一.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357-358.

[5]毛慧玲,张桂荣,于泉,等.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2-103.

G526.5

B

1671-1246(2016)10-0107-02

猜你喜欢
医学生病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病例”和“病历”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