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穹嗪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2016-11-19 18:52吕长鑫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分析

吕长鑫

[摘要] 目的 研究丹参川穹嗪针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并且分析药物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4月诊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治疗方法差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丹参川穹嗪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利普片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和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比较炎症因子(IL-16、IL-18和TNF-α)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 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相似(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为(93±10) mg/24h,对照组患者的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为(128±11) mg/24 h;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排泄情况相似,治疗后研究组治疗的尿β2-微球蛋白为(11.3±5.2) Mg/g,对照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为(19.4±4.5) Mg/g,综合两种观察指标上看,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从炎症因子的变化上看,研究组患者的三种炎症因子抑制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丹参川穹嗪针能够保护肾功能,减少患者出现蛋白尿的情况,抑制炎症因子作用,提升患者肾功能的抗炎症能力,临床治疗意义积极,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丹参川穹嗪针;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b)-0028-0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通常为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比如糖脂代谢紊乱、血糖代谢过高等,研究发现细胞炎性因子也会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作,主要的炎症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糖尿病肾病会急剧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1]。该文主要研究了丹参川穹嗪针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效果,探讨其对于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临床糖尿病室诊断标准和早期肾病诊断标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血糖控制情况良好,无血压升高现象,排除患者有原发性肾脏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肾损伤等,患者同意参与该次研究,能够配合治疗。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43~65岁,平均(57.3±1.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45~63岁,平均(58.1±1.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丹参川穹嗪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配伍注射药物,静脉注射,1次/d,连续注射2周[2]。

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片,10 mg/次,2次/d,餐前0.5 h温水送服[3]。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进行同样的临床护理,从而提升治疗的效果。

1.3 治疗效果评价

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和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并且采用酶联免疫法来测定细胞炎性因子IL-16、IL-18和TNF-α的变化情况,根据这些观察指标的检测结果来综合的分析该次研究的治疗效果[4]。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差异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治疗效果上看,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相似,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为(93±10) mg/24h,对照组患者的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为(128±11) mg/24h,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从尿β2-微球蛋白上看,研究组治疗的尿β2-微球蛋白为(11.3±5.2) Mg/g,对照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为(19.4±4.5) Mg/g,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从炎症因子上看,研究组治疗对于炎症因子的抑制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见表1和表2。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的慢性并发症,其能够导致患者肾功能的衰竭,严重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的治疗非常重要。在糖尿病发病的过程中,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晚期糖化终产物的形成,进而刺激肾脏细胞释放IL-16、IL-18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又能够引发炎症的级联反应,加重病情[5]。IL-16是慢性糖尿病肾病中的重要慢性炎性银子,能够刺激患者体内的肾小球系膜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外机制的生产,使得肾小球的过滤膜加厚,周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得蛋白被滤出引发蛋白尿。IL-18属于多效促炎因子,促进炎性细胞分泌单核细胞炎性蛋白,介导炎性细胞浸润,诱导TNF-α的形成;TNF-α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其参与了多种生理免疫过程,影响胰岛素的信号传导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凋亡,TNF-α刺激的细胞膜会产生氧自由基,损伤肾小球细胞及基底膜,诱导炎症介质的生长,加速了肾小球硬化的过程,其还会抑制抗凝血功能,引发血栓,当细胞外介基质增加时,产生的炎症介质会直接诱导细胞的凋亡。这些炎症因子会导致肾小球的循环发生变化,改变微血管状态,使得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进而引发糖尿病肾病[6]。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途径是控制患者的血糖状态,减少尿蛋白的流失,早期治疗能够干预微量尿蛋白的流失,对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发挥了可逆转的作用[7]。该次研究观察了丹参川穹嗪针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所发挥的效果,研究组患者采用了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了贝那普利片治疗。该文研究选择的治疗效果判定选择的指标是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和尿2-微球蛋白排泄情况,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前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相似,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为(93±10) mg/24h,对照组患者的晨尿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为(128±11) mg/24h,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从另一个观察指标尿β2-微球蛋白上看,研究组治疗的尿β2-微球蛋白为(11.3±5.2) Mg/g,对照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为(19.4±4.5) Mg/g,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综合两个观察项目的结果上看,采用丹参川穹嗪针的治疗效果更好[8]。从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上看,该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炎性因子,分别是IL-16、IL-18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由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相似,因此三种炎症因子的治疗前检测数据也大致相同,但是在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9]。IL-16的参数变化:研究组治疗后降低为(8.01±1.3) ng/L,对照组治疗后降低为(13.17±1.8) ng/L,研究组的炎症抑制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IL-18的参数变化:研究组治疗后降低为(104.6±9.8) ng/L,对照组治疗后降低为(136.5±9.3) ng/L,从数据上直观的可以看出研究组治疗方法的抑制炎症效果更好;TNF-α的参数变化:研究组治疗后降低为(21.7±6.3) ng/L,对照组治疗后降低为(32.7±6.3) ng/L,研究组的数据变化更大,综合这三个炎症因子的抑制效果上看,研究组都要好于对照组,说明丹参川穹嗪针在炎症因子的抑制方面也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丹参川穹嗪针是中药复方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丹参和川穹嗪,丹参中的丹参酮和丹参酸具有降低血液粘稠、扩张血管的功能,可以控制血小板的聚集释放作用,从而改善血液微循环状态,对于炎性细胞因子可以很好的清除[10]。川穹嗪可以抗血小板的聚集,进而改善肾脏的微循环灌注状态[11]。贝那普利片能够改善患者血糖状态,减轻肾小球出现三高的情况,从而保护肾功能,但是其在抑制炎症状态方面要差于丹参川穹嗪针,因此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好。

在临床相关的研究中,张尧[12]研究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治疗效果,发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很好的阻断炎症因子,提升患者的肾功能状态,与该文研究的结果相同,说明该文具有很好的临床研究价值的,但是该次研究选择的患者仅具有一般临床代表性,因此关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其他治疗效果和禁忌症还需要临床不断的研究证实。

4 结语

该文研究了丹参川穹嗪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对于炎症因子的影响,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了丹参川穹嗪针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临床一般治疗方法,从效果上看,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从炎症一直的抑制情况上看,研究之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检测结果相似,在治疗后,研究组采用的丹参川穹嗪针对于炎症因子的抑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丹参川穹嗪针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价值高,可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晓雨.丹参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效果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2] 兰珍.丹参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11(7):1693-1694.

[3] 郑大军,胡量,黄静.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0):83-84.

[4] Gao L,Yu DM. Clinical studies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2006,14(3):205-209.

[5] 刘权红,李诗娟.丹参川芎嗪的临床应用进展与不良反应研究[J].北方医学,2015,9(9):48-49.

[6] ZHAO M.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 compound Danshen preparations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J].Chinese Medicine Guide,2014,9(14):122-124.

[7] 杨永铭,刘冠贤,钟伟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结合急救杂志,2014,10(6):369-371.

[8] 陈向荣,陆京伯,石汉平.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21(1):44-45.

[9] 陶李,佟杰,曹亮,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3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13(6):90-91.

[10] Navarro-González JF,Jarque A,Muros M,et al.Tumornecrosis fac-tor-alpha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diabeticnephropathy[J].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2013,6(1):163-166.

[11] 线丽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8例[J].中国药业,2015,18(11):95-96.

[12] 张尧.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13(9):23.

(收稿日期:2015-11-25)

猜你喜欢
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因子和氧化、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缬沙坦与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盐酸贝那普利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分析
前列地尔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