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调研思考

2016-11-19 05:25郑友敬
职业·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调研措施

郑友敬

摘 要:当前世界范围内创新要素加速流动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许多国家都把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加快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对当地企业的调研结果,分析制约技能人才培养的因素,提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调研 问题 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德国提出“工业4.0”,我国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笔者所在地区也提出了建设“工业强市”的战略。建设工业强市,主体在企业,关键在人才。认真分析本地高技能人才现状,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对重塑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地高技能人才建设情况调研

据统计资料,截至2014年,当地企业职工总人数约为65.6万人,高技能人才13.65万人,其中高级工10.73万人,技师2.17万人,高级技师0.75万人,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20%。高技能人才分布不均匀,工种比较单一,年龄偏大等问题突出存在。笔者对当地一些企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得到这几家企业技术工人队伍结构数据,见下表。

通过表格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面较好。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地典型企业中高技能人才占企业职工总人数比例较高,许多高于20%的平均水平。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所占比例较高,尤其是国有、集体企业或长期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企业,像某动力企业达到了90%,某医疗器械企业更是达到了100%。二是高技能人才分布不均衡。调研发现,企业与企业之间高技能人才分布不够均衡,高技能人才多集中在一些国有、集体或者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并且传统机械加工类工种较多,新型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很少。像某动力机械企业,由于长期与国际市场接轨,高技能人才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34%。而像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表中的某纺织企业高技能人才仅占职工总人数的1.2%,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偏低。三是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可以看出,高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数量明显偏低,尤其是技师、高级技师人数更是稀少。比如表中的某汽车配件企业,高级技师数量仅有3名,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当地11所技工院校2014年在校生人数为23660人,当年招生数为8007人,毕业生数为8685人,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二、制约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因素

1.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深远

在现实的劳动力消费结构中,明显存在着“重视文凭,轻视技能、重视科技人才、轻视技术工人”的倾向,并且激励机制不健全也影响了劳动者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单单从招生来看,只有文化课成绩差,实在没有其他深造途径的学生才选择就读技工院校,造成技工院校生源素质普遍较差,加大了学生成才的培养难度。

2.政策支持落实力度不够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很多支持技工院校发展、鼓励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如技工院校高级、技师班毕业生在政策上应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技师和高级技师在企业工作的,应分别享受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关待遇等,但这些政策大多没有从根本上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不被承认教育学历、参加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受限等大大制约了技工教育的发展。这些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带来很大的阻力,也打击了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3.办学条件制约

长期以来,技工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加上生均公用经费等政策未落实到位,造成办学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条件远远不能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伴随着“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实施,许多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需求标准不统一,专业设置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到最后造成“社会需求的我没有,我有的社会不需要”这种不合理的现象。

4.企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职工教育经费是为了提升职工素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但从企业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的企业中约一半企业未提取或未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个别企业甚至没有开展过职工培训。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和民营企业不了解职工教育经费政策及提取使用的渠道:还有些企业认为随着劳动力的市场化,花钱培训职工不合算。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崇尚技术的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首先要加强宣传引导,消除传统观念对技能人才的偏见。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共取得5枚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的优秀成绩,创造了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这是技工教育体系建设的可喜成果。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加大竞赛典型宣传力度,创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梯度一定会更加完善。

2.加大政策扶持和落实力度

政策的扶持力度和落实力度是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保障。当前对于技工教育来讲,则需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学历认证,即中级毕业生为中专层次学历、高级毕业生为专科层次学历、技师班毕业生为本科层次学历;技工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学历毕业生一样具备报考公务员及入伍、就业的同等资格和待遇。要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鼓励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技工教育。加大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经费保障制度,调动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积极性。

3.健全专业设置与调控机制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学院要认真研究分析当地产业、行业门类分布和技能人才现状,走进企业调研人才需求情况,对学院现有专业进行分析评估:对于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各方面办学条件尚有欠缺的要重点发展;对于社会需求和招生都较为稳定,办学条件较为成熟的要稳定发展;对于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的市场环境催生的一些新专业,要认真研究论证,慎重决策,量力而行;对社会需求萎缩,招生困难的少数专业要进行调整和撤并,确保院校立足于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4.创新紧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培训模式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劳动大军的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应建立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建立职工培训的协调机制,推进职业培训类型多样化和培训层级多样化,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劳动者、适应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形成在职职工定期接受技术培训、岗位充电制度保证,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广度和深度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调研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