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2016-11-19 08:41朱勇斌徐海玲林耿亮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4期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朱勇斌 徐海玲 林耿亮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接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CRP)、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及运用生化比色法测定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比较两组儿童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中CRP、PCT及TSGF三种炎性因子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血清CRP、PCT和TSGF炎性因子含量增高可为MPP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较广泛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特异性生长因子

Chang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Discussion on the Significanc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ZHU Yong-bin,XU Hai-ling,LIN Geng-li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4):027-029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changes i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Method:30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group,and another 30 normal children were selected the control group.The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RP),the immunofluorescence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procalcitonin (PCT),and the biochemical colorimetric determination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 (TSGF).Result:The content of CRP,PCT,and TSGF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d levels of CRP,PCT,and TSGF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PP, have a broader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 C-Reactive protein; Procalcitonin; 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eyang City, Jieyang 522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4.008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作为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现已被认为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能独立于寄主生存的原核生物[1-4]。引起人类多种呼吸道感染,还会导致除了呼吸道疾病以外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临床认为,导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当属MP,MP属于微小病原微生物,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由MP感染引发的几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5-6]。儿童肺炎中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的比例占到了1/5~2/5,最常见的是MPP合并肺外系统损害的病情。现已引起了临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MPP的发病人群涉及范围广,但就儿童而言,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3类常见的MPP包括重症MPP、难治性MPP、耐药性MPP在内的病例数更是逐年增长[7]。本研究通过观察MPP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等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其临床研究意义,不但对于MPP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且还有助于MPP发病机制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接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女各15例,年龄3~12岁,平均(5.9±1.6)岁,均符合MPP诊断标准。对照组男女各15例,年龄2~13岁,平均(5.8±1.7)岁,均为在本院接受体检,呼吸道无感染,既往不存在过敏史及其他和免疫关系密切的急、慢性疾病。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儿童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3 mL,将采集好的静脉血使用离心机离心,离心机转速设置为3000 r/min,离心时间大约10 min,将离心后的血清分离出,并于-20 ℃环境下保存待检。同一样本分别进行以下3项检测:(1)CRP测定:(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日立7170S型,所用试剂购自日本生研株式会社);(2)PCT测定:应用免疫荧光法,将血清和丫啶酯偶联的单抗放在包被了抗单抗的测试管中。孵育(室温、暗处)后,将过剩的示踪液反复洗涤除去。用光度计直接测定测试管。在测试中,注入H2O2和NaOH后,形成一个光的信号,随后将这个信号转换为PCT浓度(所用试剂盒购自德国Brahms公司)。(3)TSGF测定:采用生化比色法。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儿童血清炎性因子CRP、PCT和TSGF与对照组比较,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比较(x±s)

组别 CRP(mg/L) PCT(mg/mL) TSGF(ng/mL)

观察组(n=30) 25.12±18.21 0.25±0.12 78.26±16.35

对照组(n=30) 2.18±1.58 0.11±0.05 12.65±5.21

t值 6.874 5.897 20.942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肺炎在我国儿科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有资料显示,每年的MPP感染的患儿数量在逐渐增多。涉及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其中以婴幼儿病例数较多,也有报道新生儿出现MPP感染的病例,但总而言之MPP易发人群仍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另外,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各自生理和免疫功能存在差异,所以当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发生MPP感染时,临床表现也不同,不存在特异性,最为常见的症状为咳嗽,伴有或不伴有发热。由于人体心、肝等多种器官组织与MP抗原存在部分共同抗原,一旦感染MP,多种器官组织就能通过损害和诱导自身免疫反应的机制将病原体传播到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呈多样化,MP易造成多脏器损害,合并肺外系统破坏。目前用于治疗MP的敏感药物不多,治疗的疗程较长。近年来人们逐渐提高了对MP感染的认识程度。在众多的有关MP感染发病机制的学说中,最主要的是免疫学发病机制,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导致MP感染发展的主要因素[8-9]。有关研究显示,儿童感染MP后发展成肺炎的几率大大增加,易引起全身性病变。因此,观察MPP患儿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对于诊治MPP和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MPP病例虽较少但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其肺外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遗传病史或服用特殊药物过敏者,应特别注意有无单侧肢体肿痛等症状体征,必要时需对患者行影像学检查,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CRP是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急性时相蛋白,能在人体血清、关节液等组织中检测到,在正常人血清中的浓度较低。CRP在1930年被发现能与肺炎双球菌荚膜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当抗原进入机体、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性刺激时由肝脏合成,浓度升高[10-12]。CRP在体内反应迅速,一般在炎症发生的6~8 h,浓度快速升高,一旦感染得到有效控制,CRP恢复较快,一般在6~10 d时间内即可恢复,快于血沉恢复。此外,CRP不受年龄、免疫状态、皮质激素应用等因素的影响,故CRP常为炎性反应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对临床病程进行检测,一般将其作为细菌性感染鉴别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MPP患儿的CRP含量由正常儿童的(2.18±1.58)mg/L显著上升至(25.12±18.21)mg/L,表明在MP感染下血清中CRP含量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PCT这种新的炎性因子。它是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的一种含有116个氨基酸的无活性糖蛋白,本质上属于降钙素的前提激素。通过体内酶切作用,才得以转变为降钙素从而发挥生物学功能[13]。PCT是一种蛋白质,当发生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异常、过敏、病毒感染、轻微的细菌感染和慢性炎症时不会导致PCT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一般情况下体内PCT由甲状腺髓质细胞负责分泌,含量稳定,且PCT不会释放入外周血中。健康人的外周血中不会检测到有PCT的存在,只有当细菌感染遍布全身时,PCT水平才会明显升高。明显升高的含量不再只是由甲状腺的髓质细胞分泌,甲状腺以外的组织也参与分泌过程。本研究显示健康儿童的PCT含量仅为(0.11±0.05)mg/mL,而MPP患儿的PCT含量达到(0.25±0.12)mg/mL,与健康儿童相比含量明显增高,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

TSGF是临床上认可的一类和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的多种糖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统称,主要是指在肿瘤初见形成时期出现升高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本质上属于细胞分泌物,是恶性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适中,具有溶解性的肽类物质。这类物质本来存在于细胞内,但是伴随恶性肿瘤的形成和增长,TSGF缓慢的释放到了外周血中。在TSGF的促进下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分裂,血管的渗透性升高,这种变化影响到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等活动,是肿瘤血管发生中的内源性血管生长因子,在恶性肿瘤血管增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TSGF能为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重要的依据[14]。本项研究中MPP患儿的TSGF含量(12.65±5.2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16.35)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冉文华等[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观察MPP患儿血清中CRP、PCT和TSGF等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研究意义,可为MPP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较广泛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农光民.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及影像学特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3):173-176.

[2]郦银芳,于莹,陆志芳,等.IL-13和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4):275-277.

[3]乔红梅,庞焕香,张云峰,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IL-6、IL-10、TNF-α的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59-61.

[4]丁圣刚,王建,王亚亭,等.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价值[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2):180-183.

[5]陈志海.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10):782-784.

[6]舒林华,刘芬,尚云晓,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2):928-932.

[7]何玲,王松,符宗敏,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2):117-120.

[8]黄梅.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23-225.

[9]蒙江梅.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情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156-157.

[10]郑晓莉,薛丽华.肺炎患儿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细胞免疫指标变化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1):22-25.

[11]陈飞.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检测鉴别肺部感染病原体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91-92.

[12]陆立东,徐燕,陈丽君,等.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药房,2010,21(46):4388-4390.

[13]楼兰芳,李小兵,张兰青,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385-387.

[14]郭忠燕,方晓慧,申咏梅等.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5):789-792,808.

[15]冉文华,牟君成,陈艳等.3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重庆医学,2012,41(22):2304-2306.

(收稿日期:2015-10-04) (本文编辑:王宇)

猜你喜欢
支原体肺炎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后大叶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不同的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