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体育类学生转专业现象调查研究

2016-11-20 07:54夏英余良华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维度问卷

夏英,余良华

湖北大学体育类学生转专业现象调查研究

夏英,余良华

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象比较常见,学者对学生转专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各学科整体学生而言,对体育类转专业的研究相对较少。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湖北大学体育学院2013-2015年转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转专业政策、转专业管理制度、学习动机等3个层面分析转专业情况与问题。研究表明:在转专业政策的制定上,呈越来越严格的趋势;转专业教学管理有待完善;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总量及在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维度上平均分均高于未转专业的学生,且在求知进取维度上,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为转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转专业;政策;管理制度;学习动机

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并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1]”对于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以下简称湖大体院)的学生而言,转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有所不同,根据《湖北大学普通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规定与《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本科生专业转换(分流)工作的通知》要求:“体育、艺术类学生不能跨类别转专业,其它专业学生不能转入体育、艺术类专业”[2]。因此,体育类学生转专业只能在院内进行调整,主要是在以技术为主的学习与以理论为主的学习之间、以人文类学习与自然类为主的学习之间转变。据统计,2013年—2015年,转专业人数达50人,其中由其他专业转入体育教育专业38人,体育教育转入其他专业12人。除征兵、休学、退学外,在读转专业学生45人,其中由其他专业转入体育教育专业36人,体育教育转入其他专业9人。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好,但本专业是以理论为主的学习,在转入以技术学习为主的专业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较之前都有了很大的正向改变,学习更加得心应手,自我效能感也更强;相反,有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好且理论水平比较有优秀,但个人有很喜欢技术学习,于是转入以技术学习为主的专业,但在后期的专业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到情况,例如身体素质原因,无法完成难度技术动作,导致学习很痛苦,甚至无法继续。本文分析近三年转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湖大体院2012级、2013级、2014级在校转专业学生与部分在校未转专业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利用湖北大学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中查阅和收集有关转专业方面的文献42篇,大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文献5篇,阅读相关心理学书籍3本,了解目前有关的研究进展状况。

1.2.2问卷调查法

1)学生基本情况问卷

转专业学生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向湖大体院转专业学生发放问卷41份,回收39份,有效问卷38份,回收率95.12%,有效率92.68%。

表1 转专业学生问卷回收统计表

未转专业学生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向湖大体院未转专业学生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表2 未转专业学生问卷回收统计表

2)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

采用心理学家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本问卷共26道题目,分为6个维度,分别测试大学生的6种学习动机的强度:求知进取(1-6题)、社会取向(7-12题)、物质追求(13-16题)、害怕失败(17-20题)、个人成就(21-23题)、小群体取向(24-26题)。该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①完全不符合;②不太符合;③不清楚;④有些符合;⑤完全符合。所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数越高,证明学习的动机强度越强,反之分数越低,动机强度越弱[3]。

3)学生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对于本研究的问卷设计请6位专家做了效度评价,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结合表3、表4的数据说明,两份问卷的效度比较高,符合统计分析要求。

表3 专家对转专业学生问卷的效度评价结果统计表(单位:份)

表4 专家对未转专业学生问卷的效度评价结果统计表(单位:份)

1.2.3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转专业与未转专业学生分别调查分析,了解二者异同,分析导致转专业的原因,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1.2.4数理统计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并运用Excel和SPSS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湖大体院转专业政策及现状

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分成的学立门类。中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名称[4]。湖大体院目前有4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专业(1976年开始招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1993年开始招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999年开始招生)、休闲体育(2013年开始招生),共有本科学生480名。根据《湖北大学普通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规定与《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本科生专业转换(分流)工作的通知》要求“体育、艺术类学生不能跨类别转专业,其它专业学生不能转入体育、艺术类专业”[2]、“专业(方向)分流由学院自主完成”[5]。从2013年到2015年,湖大体院转专业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与更新,因此转专业的学生人数也有相对应的改变。

表5 湖大体院2013-2015年转专业政策

表6 是否赞成第二次转专业的政策

由表5、表6可知,2013-2015年以来,湖大体院转专业政策越来越严格,而2013-2015年转专业的人数也随之减少,这说明,转专业人数与转专业政策的限制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而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被调查同学们在最后一题关于转专业的相关建议中,很多同学都提到关于能否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意见,认为在成绩上应多方面考虑,使更多同学享受转专业的政策,且在调查中,在被问到是否赞成第二次转专业的政策时,76.8%的学生表示赞同。

综上所述,转专业政策的制定是影响转专业人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中国农业大学实行的“零门槛”转专业政策中,允许学生有多次转专业机会,已转过一次专业的同学也可再次提出转专业申请[6]。转专业政策的制定,不仅能弥补学生高考填志愿选择专业的失误,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也能使学院教学资源被学生更好的利用。此前也有其他研究转专业的学者认为,为了促进转专业制度更好地发展,提倡高校都应该逐渐放低转专业的门槛,真正为学生着想,做到对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建议[7]。

由表7可知,76%的转专业同学,是由休闲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与指导等3个专业转到体育教育专业的,而转到休闲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与指导这3个专业的人数仅占转专业总人数的24%。在大理学院2007-2010年由社会体育专业转到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数已达29人,却没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转到社会体育专业[8]。因此,本文在综合调查研究2013年—2015年全部转专业同学相关情况的前提下,重点调查分析,休闲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与指导这3个专业转到体育教育专业的相关情况。

2.2湖大体院转专业教学管理引导现状

湖大体院对于大一新生,开设一年“大平台”基础理论和技术课程。在大一学年的开始以及学年末,各专业均有老师负责进行专业解读与指导,并在大一期间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导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导论、体育教育专业导论、休闲体育专业导论四科选修课,使各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更加了解,同时,对于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也提供一种了解新的专业的一种了解方式。大一学期末,通过申请以及考核后,大二即可转入新专业。但是,对于转专业后的学生追踪性专门管理几乎没有。刘雄等人在《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为检验转专业成效和转专业制度的科学性,高校应该建立良好的转专业反馈机制[9]。因此,对于转专业后的情况,院系应该做好合理的追踪性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做出合理的教学管理。

2.3湖大体院转专业学生心理状况与分析

2.3.1转专业学生选择原专业相关情况及分析

表8 转专业学生入学前了解专业的方式统计表(N=39)

表9 转专业学生选择原专业原因统计表(N=39)

由表8可以看出,转专业学生在入学前了解专业的方式主要是自己上网查和高中老师介绍,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6.67%和53.85%,而选择其他方式的相对较少,其中在选专业前长时间观察专业动态的占38.46%,选择家人及好友推荐的占17.95%,学校培训占15.38%,专业机构咨询占12.82%。表9显示,湖大体院转专业的学生选择原专业原因主要是专业调剂,占总人数的35.90%,其次是高中老师的建议,占总人数的20.51%,而选择原专业是出于兴趣爱好的仅占15.38%。此前有学者在对厦门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只30.9%的学生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9]。

以上数据表明,绝大数转专业的同学在进入大学前,主要通过高中老师与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缺乏相对官方与权威的关于各专业的信息,而在选择专业的原因主要是被调剂或高中老师的建议,大多数是因为外界的原因,而缺乏结合自身的综合考虑与自己的独立思考。

2.3.2转专业学生为转专业所做调查情况及分析

表10 转专业学生为转专业做的调查(N=39)

由表10数据可知,转专业的学生中有70%的学生,在转专业前做过关于将要转入专业的就业前景调查。此前,有学者对浙江省22所高校的1 254名师生进行调查,九成多受访学生认为,“学业挫折”、“就业前景”、“兴趣爱好”是转专业主因[10]。因此,对于转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的就业前景是作为是否转专业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在转专业前做专业学习内容调查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3%,说明转专业的同学对于学习内容的重视程度很高。

2.3.3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性别统计及转专业原因分析

表11 性别对其他专业转入体育教育专业人数的影响统计表(N=38)

表12 其他专业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原因(N=30)

由表11可知,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中,60.53%是女生,39.47%是男生。由表12可知,转专业的原因中,50%的学生是因为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以上数据说明,女生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占转专业原因的主导因素。而转专业的学生中,有40%是因为兴趣爱好,在表9中曾分析过,转专业学生在选择原专业时仅有15.38%的人是因为兴趣爱好而选择原专业,这说明,在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时候,经过一年的学习与了解,学生更多的参考了自身兴趣因素来选择专业。

2.3.4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就业取向情况

表13 其他专业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认为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统计表(N=30)

表14 其他专业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取向统计表(N=30)

由表13可知,被调查的30名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中,10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师,17%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健身教练,10%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公务员,3%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体育营销人员。说明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教师,很少有同学想到其他培养目标。而根据我院人才培养计划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具备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11]。从培养计划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非单一的学校工作者。以上资料及数据表明,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该专业的认识比较单一。

由表14数据显示,90%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取向是教师。这说明,教师是一个大家非常看好的职业。但是,其数据也显示,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取向较为单一。

表15 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未转专业学生大一学习成绩统计表(N=30)

2.3.5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转专业前与未转专业学生成绩差异统计及分析

由表15可知,转专业学生在转专业前与未转专业学生在理论成绩上的差距不大,但是理论课加权平均成绩处于80-89分数段的未转专业学生人数略高于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而在技术课加权平均成绩上,二者差异则更加明显,处于80-89分数段的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占总人数的58.3%,而处于80-89分数段的未转专业学生占总人数的27.8%,处于60-69分数段的转专业学生人数为0,而未转专业学生处于60-69分数段的人数占8.3%,说明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技术课程上的学习相对于未转专业的来说更加积极。

2.3.6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与未转专业学生的差异分析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长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在自觉地实行每一个具体行动之前,必然明确地意识到进行这一行动的原因和预期达到的目的[4]。而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12]。通过对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30人)与随机抽取未转专业的学生(30人)进行学习动机的调查,比较并分析其二者的差异。

表16 转入体育教育专业与未转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统计表

由表16可知,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总量及在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维度上平均分均高于未转专业的学生,且在求知进取维度上,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为转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害怕失败与个人成就维度上,未转专业学生的平均分均高于转专业的学生。以上数据说明,转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对较强,且害怕失败动机较弱。这说明,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取心较强,很有可能跟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关,对于自己所向往的领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正因为求知进取心较强,且敢于挑战,所以做出转专业的选择。

2.3.7性别对于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由表17可知,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女生在学习动机总量及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各维度上的平均分均高于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男生,且在小群体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上数据说明女生的学习动机相对较强,并且小群体取向明显高于男生。

在学习动机总量及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个人成就各维度上,女生均高于男生,数据与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见的比较一致,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显得更加勤奋与努力。

在害怕失败维度上,女生平均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的动机强,危机感同时也更强,更加害怕失败。

在小群体取向上,男女存在明显的差异。群体是指有共同目标和一定组织结构的,在心理相互影响,行为上相互作用的人群集合体[13]。说明,女生的情感比男生的心理活动与情感更加丰富,且更易受周围群体的影响,这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女生较为感性,男生较为理性相类似,因此在做出转专业的选择时,应该以自身原因为主,其他原因为辅,理智对待。

3 结论

3.1转专业政策较为严格

湖大体院在转专业政策的制定上,呈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且转专业人数也随之下降。大部分同学认为在政策制定上,应该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不应该以成绩定结果,且赞成第二次转专业的政策。

3.2转专业教学管理有待完善

关于转专业前的教学管理有所涉及,会召开转专业相关讲座及以及开设选修课程讲解,而对于转入新的专业后的专门管理几乎没有。

3.3女生转专业人数大于男生

表17 不同性别对转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异统计表

转专业的学生中,主要是由休闲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社会体育与指导专业等专业转到体育教育专业,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女生居多,原因大部分是想找一份稳定工作。

3.4转专业学生最关注就业取向,且就业取向较为单一

在转专业前,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是就业前景,所做的关于转专业的调查大部分是关于就业前景的调查。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师,就业取向也比较单一,大部分为教师。

3.5转专业学生与未转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存在差异

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转专业前的学习中,技术课学习的积极性明显高于未转专业的学生。且学习动机存在差异,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总量及在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维度上平均分均高于未转专业的学生,且在求知进取维度上,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与未转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害怕失败与个人成就维度上,未转专业学生的平均分均高于转专业的学生。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中,男生女生的学习动机有所差异,女生在学习动机总量及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各维度上的平均分均高于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男生,且在小群体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1]周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2005.

[2]学籍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本科生专业转换(分流)工作的通知[EB/OL].[2016-07-06].http://jwc.hubu.edu.cn/admin/ news/1651.htm.

[3]箮丹丹.大学生自尊水平、自我决定学习动机和学业拖延关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4]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教育、心理学分册[Z].上海:上海辞海出版社,1988.

[5]学籍管理办公室.湖北大学普通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EB/ OL][2016-07-06].http://jwc.hubu.edu.cn/admin/news/1167.htm

[6]李文君.“零门槛”转专业时代[J].教育与职业,2011(5).

[7]张莹.我国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4.

[8]陆国田,王虹,段意梅,等.大理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转专业现象调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2(4).

[9]刘雄,熊辉.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8(8).

[10]苏强,张东,周健民等.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11]陈胜.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EB/OL].[2016-07-06]. http://tyxy.hubu.edu.cn/upfile/201310301542247635.pdf

[12]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13]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Change Major in Hubei University

XIA Ying,YU Lianghua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turn professional becomes common,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students in various disciplines,the study of sports professional change major is relatively small.By mean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at P.E Institute of Hubei University from 2013 to 2015.It analysed three aspects of transferring disciplines,which were turn professional policy,management system of changing major and learning motivation.Research shown that,the formulation of changing major policy presents more and more strict.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hanging major need to be perfected.The students who changed majors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shown stronger learning motivation,meanwhile,their average scores in following dimensions,knowledge of enterprise social orientation,material pursuit and small group orient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ho weren’t change major,and in the enterprise knowledge dimension,the students who change majors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show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who weren’t.

change major;policy;management system;learning motivation

G807.4

A

1003-983X(2016)10-0931-06

2016-08-05

夏英(1994-),女,湖北武汉人,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Hubei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62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维度问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问卷网
光的维度
问卷大调查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