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滋肝补肾方结合西药干预阴虚阳亢症高血压病人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

2016-11-21 08:25尚正录寇红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收缩压西药炎性

都 渝,尚正录,寇红梅



自拟滋肝补肾方结合西药干预阴虚阳亢症高血压病人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

都 渝,尚正录,寇红梅

目的 观察自拟滋肝补肾方结合西药治疗对阴虚阳亢症高血压病人相关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初诊断的高血压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滋肝补肾方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血压、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s-CRP、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滋肝补肾方结合西药是治疗高血压有效治疗方案,其机制可能为降低高血压发生时的炎症反应。

高血压;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眩晕

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位居前列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故而寻找治疗高血压的有效药物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是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药的干预。本院从2011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现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观察其作用后相关炎性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5年我院门诊、住院治疗的102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58岁~70岁(63.08岁±5.21岁);观察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60岁~70岁(64.39岁±5.58岁)。所选病例均为收缩压140 mmHg~179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109 mmHg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并且伴有阴虚阳亢症[3]:头痛眩晕,五心烦热,耳鸣,面红目赤,失眠多梦,甚则肢麻震颤,舌红,脉弦细而数。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肝肾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清晨空腹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络活喜,每片5.0 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每次5.0 mg,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我科自拟滋肝补肾方治疗,方药组成:牛膝20 g,杜仲15 g,天麻12 g,石决明12 g,桑寄生12 g,珍珠母10 g,生地10 g,茯苓10 g,郁金10 g,甘草5 g。每次150 mL,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血压测量 两组病人均在治疗前后08:30~10:00由相同研究者按统一标准操作,采用袖带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且测量前半小时内禁止吸烟或饮用咖啡。

1.4 实验室指标及检测方法 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病人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这些指标的检测均由医院检验科根据各试剂盒标准进行检测。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标准进行判定。显效:舒张压下降大于10 mmHg且在正常范围,或者舒张压下降大于20 mmHg但没有在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下但在正常范围内,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19 mmHg但不在正常范围内或者收缩压下降大于30 mmHg;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者。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组别时间n收缩压舒张压对照组治疗前51160.7±7.396.7±6.8治疗后51139.9±6.61)86.1±4.91)差值20.8±9.410.6±8.9观察组治疗前51161.2±8.496.9±7.2治疗后51130.7±5.81)2)80.4±5.71)2)差值30.5±10.22)16.5±9.7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 治疗后两组hs-CRP、IL-6及TNF-α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hs-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s)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中医学将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形成与情志、饮食、劳逸过度、禀赋与体质盛衰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多因肝肾之阴不足,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故头痛、眩晕。本研究所采用的滋肝补肾方中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又与杜仲均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共为君药。天麻既息肝风又平肝阳,为治眩晕之要药;石决明与珍珠母平肝潜阳,均可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眩晕。桑寄生补益肝肾;生地可入肾经滋阴降火、生津泄热;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郁金行气解郁;甘草调和药性。全方配伍有补益肝肾,平肝熄风,滋阴清热之功。

高血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相关的研究也较多,研究发现高血压除了与遗传、饮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关系密切外,还与体内的炎症反应相关[4]。hs-CRP是一种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的IL-6等细胞因子诱导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可作为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同时也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标志物之一。当hs-CRP浓度过高时,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含量增加,血管收缩增强且对舒血管物质反应性减弱,引起血管痉挛[5]。IL-6是主要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分泌的多功能促炎细胞因子,促进分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而PDGF又可以反过来刺激IL-6的分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周围血管阻力增高,引发高血压[6]。IL-6还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刺激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压升高[7]。TNF-α主要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分泌的前炎性细胞因子,TNF-α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导致舒缩功能障碍[8]。还可以通过刺激IL-6的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间接参与高血压的形成。也有研究显示TNF-α在脑内可通过调节室旁核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引起高血压时交感神经兴奋[9]。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发生时伴随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高血压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在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降低,炎性介质的水平也有所下降,由此表明经过药物治疗后病人的高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滋肝补肾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更佳,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发生时的炎症反应。

[1] Gielen S,Landmesser U.The year in cardiology 2013: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4,35(5):307-312.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4] Jain S,Khera R,Chirinos JA,et al.Inflammation and arterial stiffness in humans[J].Atherosclerosis,2014,237(2):281-290.

[5] 邱炜,黄娜,姚雪峰,等.血清C-反应蛋白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意义[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1):852-854.

[6] 张明伟,彭俊,刘阳,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和颅内血肿液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10(2):138-141.

[7] Yaoita N,Shirakawa R,Fukumoto Y,et al.Platelets are highly activated in patients of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J]. Arteri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2014,34(11):2486-2494.

[8] 寿广丽.肿瘤坏死因子-α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3):430-432.

[9] 于晓静,赵秀芳,秦达念,等.脑内肿瘤坏死因子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3):35-40.

(本文编辑郭怀印)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西宁810012),E-mail:dy19761119@sina.com

引用信息:都渝,尚正录,寇红梅.自拟滋肝补肾方结合西药干预阴虚阳亢症高血压病人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9):2291-2293.

R544.1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19.027

1672-1349(2016)19-2291-03

2016-04-05)

猜你喜欢
收缩压西药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