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临床观察

2016-11-21 08:07指导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泻心汤食管炎流性

李 琳 指导 万 强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00)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临床观察

李 琳 指导 万 强*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0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组用雷贝拉唑10mg,2次/日;莫沙必利5mg,3次/日。以1周为一疗程,共8个疗程。结果:治疗8周后症状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症状总有效率为78.13%,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62.50%,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越,值得推荐。

半夏泻心汤 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病变,炎症反复存在可以使整个食管壁糜烂、溃疡、纤维化,甚至可以发生食管瘢痕性狭窄。因此,积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根据导师临床经验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取得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录64例病人,均为西安市中医医院2015年07月至2016年04月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3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2人,治疗组女性20人,男性12人,年龄20~60岁,平均40岁;对照组女性18人,男性14人,年龄20~65岁,平均42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参考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具有GERD 典型症状的患者或者食管外症状的患者,经胃镜检查证实有RE或BE或有酸反流证据[1]。

(1).临床表现:

a.主要症状: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

次要症状:嗳气、呃逆,咽部有异物感,胃脘部疼痛不舒等。b.胃镜下RE诊断分级:

RE的内镜诊断与分级(见表1)

表1 RE的内镜诊断与分级

(2)RE的临床分级

以食管粘膜的内镜下表现作为判断RE级别的依据。内镜下食管粘膜0级为正常,I级为轻度RE,Ⅱ级为中度RE,Ⅲ级为重度RE;其中0一I级为轻度GERD。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姜半夏12g,黄芩10g,黄连6g,干姜3g,太子参15g,厚朴10g,枳实15g,连翘12g,甘草6g。反酸甚者,加海螵蛸15g,瓦楞子15g;湿重,舌苔厚腻,加生薏苡仁20g,杏仁12g;恶心干呕,加竹茹15g等。

对照组:雷贝拉唑10mg,2次/日;莫沙必利5mg,3次/日。

以4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在第8周对患者的症状及胃镜进行疗效评价。

4 临床观察

4.1.1 疗效标准 症状标准:治疗后对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嗳气等症状评分。

0分:无症状。

1分:症状轻微。

2分:自觉症状存在,不影响工作生活。3分:症状明显,不能忍受,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4.1.2 胃镜标准 经治疗6个疗程后,复查胃镜,胃镜下评定标准如表1。

4.2.1 两组疗效观察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观察比较

4.2.2 两组胃镜结果观察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胃镜下病变改善情况

5 体会

RE属中医“吞酸”、“胃痛”、“嘈杂”、“胸痛”等范畴,病因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无度,主要病机为脾胃受损,升降失调,胃火浊气上逆。病位在食管,与脾胃、肝胆、肺关系密切。若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久病伤脾均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日久可致气滞、血瘀、痰凝互结于食管,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胸骨后痛伴烧灼感等症,甚则食入反出;导师认为病初多为实证、热证,以肝胃不和、肝郁化热型为多见;随着疾病的发展,气虚、血瘀、痰凝、津伤,病情由实转虚,本虚标实,脾虚气滞、脾虚胃热、气滞血瘀型多见。因其病机总属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上多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而降逆制酸贯穿治疗始终。

方中姜半夏燥湿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黄连、黄芩泄热消痞。加干姜制约黄连、黄芩之寒性,又能温胃健脾,且参、草、姜合用健脾益气。枳实、厚朴燥湿行气消痞;连翘清脾胃伏火;太子参益气健脾,补中焦之虚;炙甘草调和诸药,又能健脾益气,是为使药。诸药相伍,既可调理寒热虚实,使气机升降有序,阴阳达致平衡,又可健脾益气,补脾胃之虚,使药除邪不伤正。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可减轻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食道粘膜损伤,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物对世道粘膜的刺激[2]。半夏泻心汤具有保护胃黏膜、调节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作用,并能够对幽门螺杆菌形成有效抑制[3]。

目前RE西医治疗主要以抑酸、促进胃动力,保护胃粘膜为主,但不能从根本解决其反流问题,且普遍存在费用高,副作用大,疗程长,停药后容易复发等情况。中医药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在病因病机探讨、临床证治疗效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辩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远远大于单用西药。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借鉴。

[1] 刘思德,姜 泊,周殿元.胃食管反流病内镜诊断标准及图片解读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13(1).

[2] 潘霜,蓝青强,林寿宁,等.半夏泻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道粘膜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J].山西中医,2012,28(4):49-51.

[3] 张东锋,张伟.清化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J].河南中医,2011,31(10):1139-1140.

(2016-06-03 收稿)

* 西安市中医医院·710000

猜你喜欢
泻心汤食管炎流性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