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6-11-21 08:07袁旭潮王捷虹王康永田艳朋马小兵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嗳气萎缩性胃炎

袁旭潮 王捷虹 王康永 田艳朋 马小兵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 712000)

左金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袁旭潮 王捷虹 王康永 田艳朋 马小兵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 712000)

目的:观察左金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60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左金益胃汤(处方:太子参、麦冬、石斛、沙参、黄芩、黄连、吴茱萸、蒲公英、炙甘草、陈皮、茯苓)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 治疗组显效率66.7% ,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显效率43.3% ,总有效率76.6% ,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左金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慢性萎缩性胃炎 左金益胃汤 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以胃黏膜发生退行性病变为特征,即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伴有胃黏膜慢性炎症甚至胃黏膜异型增生,严重者可发生癌变。其癌变率为 2.55 % ~ 7.46 %[1],属于中医“胃胀”、“胃痞”、“嘈杂”等范畴[2]。临床症状以临床常以胃脘痞满、胃痛、胃中嘈杂、食纳差等为主要表现,其次是上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甚则有呕血、黑便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 胃 黏 膜 血 液 循 环,消 除 肠 化 及 异 型 增生[3]。实验研究 EGF和 EGFR-mRNA 的过表达可能是CAG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乃至胃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医药治疗可以降低其表达[4]。王捷虹主任医师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主要病因病机立法处方,以养阴清热、降逆和胃为原则,应用左金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 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王捷虹主任医师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期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72± 12.11岁,平均病程8.26± 2.13年。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43.34± 11.68岁,平均病程7.94± 2.75年。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5],且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胃镜和病理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胃粘膜颜色变淡,粘膜下血管透见,粘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胃胀、嗳气、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伴见口干、口苦、乏力、消瘦、恶心、呕吐、失眠、大便不畅或溏泄乏力等。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1) 主症: 胃脘部胀满; 疼痛; 灼热; 口干咽燥。2)次症: 嘈杂; 嗳气; 不思饮食; 乏力; 舌紫暗、苔薄黄;脉沉细弦。符合主症 4 项及次症 3 项者可确诊为气阴两虚,气滞毒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患者; 受试者年龄在 18~65岁之间,男女均可; 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及相关文件。

排除标准:消化性溃疡、胃息肉、胃下垂、胃扩张、胃粘膜脱垂、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胃癌等其它胃病2.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3.合并肝胆胰或有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者4.孕妇及其它不能配合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左金益胃汤治疗,方药组成:太子参15g、麦冬10g、石斛15g、沙参15g、黄芩10g、黄连6g、吴茱萸4g、蒲公英15g、炙甘草6g、陈皮10g、茯苓15g。根据患者症状加减:有瘀象加三棱、莪术;大便秘结酌加厚朴、枳实、槟榔、炒莱菔子、大腹皮;脾胃虚寒者加附子、干姜、肉桂、法半夏。400ml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2.2 对照组

维酶素片,每次5片,每天3次,疗程为3个月。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 SPSS21.0 for windows软件处理,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复查胃镜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并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症状与病理评分值下降为0分或下降>95%;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症状与病理评分值下降>60%;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症状与病理评分值下降>30%,但<60%;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明显改变或恶化,症状与病理评分值下降<30%;治愈+显效为总有效数。

疗效评价: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3 症状评分标准

疗程结束后一月进行胃镜复查与病理检查。治疗过程中将患者症状分为胃脘痛、胀满、嗳气、反酸、纳食减少、乏力6项进行观察,并制定中医症状积分评分标准:根据症状轻重程度分为0、1、2、3。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其持续时间、轻重程度等。

中医症状总积分为胃脘痛、胀满、嗳气、反酸、嗳气、纳食减少、乏力6项观察项目的评估得分总和,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3.4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x± s,n= 30)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各部分的固有腺体萎缩﹑减少,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灼痛,胀痛,钝痛)或痞满,尤以食后为甚,纳呆,恶心,嗳气,反酸、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其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治疗棘手,缺乏特异性,且缺乏特异性体征,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迄今尚未明了,治疗方案也不统一,中医药治疗疣状胃炎具有显著疗效。

该病属中医“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病因为“饮食失当、情志不畅、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损伤脾胃,导致脾失运化失职,升降功能失常,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病程缓慢,迁延难愈,日久伤及胃阴,临床中以胃阴损伤多见,且胃喜润恶燥,治以养阴清热、降逆和胃为方中太子参是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即滋养胃阴又健脾益气,用为君药,合麦冬、石斛、沙参益脾气,养胃阴,左金丸(吴茱萸、黄连)具有清肝泄火,降逆止呕作用,治疗胃脘及胁肋胀痛,嘈杂,反酸,口苦,嗳气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常见症状,因黄连苦寒,易伤胃,一般用量较少,不宜超过10g。黄芩、蒲公英为清热之品,蒲公英还有抗HP的作用,陈皮、茯苓健脾和胃,理气化湿,,反酸较重者还可用海螵蛸、煅瓦楞、刺猬皮制酸。诸药合用滋阴润降,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共奏养阴清热、降逆和胃之功。诸药合用,中焦胃脘部气机调畅,则经络通而不痛。本次临床观察,左金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赵霞,潘华峰,刘静.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 3) : 79-80.

[2] 许济群. 方剂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46.

[3] 孙晓民,孟凡明,李丽晴.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增生55例[J].陕西中医,2011,32(1):11-12.

[4] 陈四清,蒋时红,王琦,等.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mRNA 表达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7,28(4):502.

[5]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深圳)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 5) ; 345-34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S].1995:108-112.

(2016-06-01 收稿)

猜你喜欢
嗳气萎缩性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