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医护家庭访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6-11-22 08:34杨廷旭王翠荣许守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医护慢性病显著性

魏 娟,杨廷旭,王翠荣,许守红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东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 酒泉 735000)

固定医护家庭访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魏娟,杨廷旭*,王翠荣,许守红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东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 酒泉 735000)

目的 探讨固定医护家庭访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组也采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措施,但全科医师、护师等组成干预团队,人员固定不变。结果 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SF-36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服药依从性,治疗组为70.0%,对照组为3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满意度,治疗组为91.8%,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被访视的12个月内因病情加重而住院的次数为(1.5±0.7)次,对照组为(2.9±1.7)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危险因素知晓率为87.3%,对照组为5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固定医护家庭访视结合宣教手册有利于促进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身体健康。

固定医护;家庭访视;社区;老年慢性病;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疾病谱发生了极大变化,老年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就医的困难性和频繁性,由于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长期住院治疗困难且不现实,同时,家庭结构日益趋向小型单元化格局,致使老年人独居独处现象普遍。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卫生保健供求矛盾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2]。社区医护人员家庭访视能为服务对象家庭提供维持和促进健康的相关知识,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迫切需要医护人员家庭访视服务。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家庭访视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酒泉市肃州区东南社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220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8.1±8.1)岁;其中高血压21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3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5例。对照组11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8.8±8.3)岁;其中高血压18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2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4例。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平均住院次数和疾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措施。由全科医师、护师等组成干预团队,采取定期访视模式,每15~20天上门访视一次,不固定访视医师及护师。访视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慢性病护理、规律用药、合理饮食、心理疏导、合理康复运动及简单中医按摩、艾灸等康复指导,发放宣教手册,要求患者定期到院检查。干预时间12个月。治疗组也采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措施,但实施干预的全科医师、护师等人员固定不变。

1.3评价指标

1.3.1生活质量评价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2个月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测评。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8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3.2服药依从性评价 参照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该量表主要包含按照要求的次数服药、按照要求的量服药、按照要求的时间定时服药及按照要求长期坚持从不间断4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根本做不到(0分)、偶尔做到(1分)、基本做到(2分)、完全做到(3分)4个选项。12分为完全依从,6~11分为不完全依从,0~5分为完全不依从。

1.3.3平均住院次数及危险因素知晓率 住院次数是指患者被访视的12个月内因病情加重而住院的次数。危险因素知晓率是指患者能回答导致自身疾病加重的危险因素的正确率。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处理均以SPSS 13.0软件进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1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2 结果

(1)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组干预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2个月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见表1。

(2)服药依从性比较。治疗组干预12个月后服药依从性为70.0%,对照组为3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患者及其家庭对访视干预的满意度为91.8%,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对访视的态度比较[n(%)]

(3)平均住院次数及危险因素知晓率比较。治疗组患者被访视的12个月内因病情加重而住院(1.5±0.7)次,对照组为(2.9± 1.7)次,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干预12个月后危险因素知晓率为87.3%,对照组为5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次数及危险因素知晓率比较

3 讨论

3.1固定医护家庭访视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主要方向,但单纯的门诊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居民需求。调查显示,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和组织结构功能退化,或由于孤独等精神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多种慢性病[3]。近年来提出的居家访视护理逐渐成为社区护理的基本手段之一,有效改善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护理干预是持续提高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及护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应对疾病的手段[4]。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是使护理工作从病房走向社区或家庭的有效载体,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充分体现。

3.2固定医护家庭访视的优越性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程度和其健康知识水平有着一定的关联性[5]。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接受能力比年轻人差,对一些疾病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固定的全科医师、护师等组成干预团队由于人员固定不变,对患者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比较熟悉,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也熟悉,愿意对其说心里话及隐私,愿意接受医护人员的建议。同时我们设计简明扼要的健康宣教手册,通俗易懂,形象贴切,富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便于记忆,更具人性化。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医护家庭访视结合宣教手册干预12个月后,治疗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我们在家庭访视时发现,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宣传手册越简单,字号越大,图文并茂越受欢迎。多数患者初期用药依从性差,导致疾病恶化进而增加治疗难度[6]。患者用药依从性和主观意愿与治疗效果及疾病的发作有密切联系[7]。医护人员家庭访视并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病相关知识,让患者明白正确用药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延缓或预防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固定医护家庭访视结合宣教手册有利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身体健康,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均有益处,值得推广。但本研究只做了12个月随访,时间较短,以后会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丰富健康教育内容。

[1]何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策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5):507-509.

[2]乐孝霞.社区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09,31(6):31-33.

[3]范涛,曹乾,蒋露露,等.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3-34.

[4]韩彩霞,彭翠丽.糖尿病患者50例的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194-195.

[5]冷静,邓冰,胡艳文,等.贵阳城区老年慢性病人的卫生需求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3182-3184.

[6]刘艳,伍碧娇,陈茜.影响老年慢性疾病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9):1055-1057.

[7]张新平,郑明节,袁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10):793-794.

(*通讯作者:杨廷旭)

R592

B

1671-1246(2016)21-0156-02

注:本文系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资助项目(GSWSkY2016-54)

猜你喜欢
医护慢性病显著性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