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约束下的甘肃玉门地区未利用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2016-11-22 14:45刘学录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 2016年22期
关键词:玉门市玉门水资源

彭 鹏,刘学录(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水资源约束下的甘肃玉门地区未利用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彭鹏,刘学录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玉门市有疏勒河、小昌马河、白杨河、石油河四条常驻地表河流及疏勒河流域,玉门境内还有相对密集的地下水开采机井,但是这些水资源不足以供应玉门市内相对大量的水资源需求量。随着玉门市转型,石油等资源同步开发,人口的迁移及城镇化不断发展,如何在现有水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尤为重要。本文以玉门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未利用地情况、土地现状、开发潜力、开发模式及存在问题等,同时也借鉴其他宝贵经验,提出了未利用地可持续开发的建议,为水资源约束下的城市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土地可持续开发;水资源约束;土地利用

关于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现在的研究是通过未利用土地资源的面积、分布和质量特征,分析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和措施(袁春,2003);分析未利用土地资源的特征,探讨了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杨小雄,2002);面对土地资源的现状,找到一条切实适合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路子(侯娟娟,2008);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达到利用和保护沃土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张丽芳,2000)。关于玉门市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由于受到水资源的约束,因此本文拟分析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潜力、开发需求、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玉门市未利用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见解。

一、玉门市未利用土地资源基本特征

(一)未利用土地资源比重大

甘肃省所属玉门市土地面积133.08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6.4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80%,土地资源稀缺程度。

(二)未利用土地构成类型多样

玉门市位于我国地域划分的第二级阶梯上,海拔高度高,空气稀薄,未利用土地可以续分为沙地、草地、盐碱地、戈壁、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其它八个二级地类,呈类型多样,都不易开发的特点。

(三)未利用土地地域差异明显

受制于玉门市地理特征及地貌情况,未利用土地的类型相对集中,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过于脆弱,并呈现出区域特征(图1)。北部祁连山山脉以裸岩石砾地为主,裸岩土地多分布在祁连山南坡下降部分陡坡,长年的风蚀和水蚀作用下,致使地表大部分为岩石或石砾;中部以戈壁为主,多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呈荒漠化趋势,仅有较少部分为绿洲。南部以草地、裸岩石砾地为主,草地所处地势起伏、地貌形态复杂的地区,地面坡度较大,且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贫瘠,砾石较多;其余盐碱地、沙地、裸土地、沼泽地和其它地类分布面较小。

图1 玉门市土地覆盖图(来源中科院寒区研究所)

(四)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

玉门市的未利用土地不仅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并且因土地类型组成,形成难以利用的局面。虽然南边草地虽然可利用改造为耕地和城镇用地,但南边河流较多,为维护水土保持草地开发可能性较低。且玉门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资源枯竭后资金更加缺乏,且当地科技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加之交通不便,因此,在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上困难更为突出。

二、玉门市水资源约束成因分析

(一)人口变化引起的水资源变化

随着石油开采,玉门市的范围在不断扩展,人口也逐渐增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根据2011年甘肃省玉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数据,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6.7万亩,生猪存栏2.87万头,牛存栏1.04万头,羊存栏72.55万只,根据玉门市统计局数据辖区人口约20万人,规模以上企业有50多户,这对玉门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养殖用水等用水量大大增加。其中根据酒泉市政府相关报道显示白杨河、石油河、赤金河、水资源利用率都在72%以上;小昌马河、疏勒河水资源利用率在56%以上,远远超过了40%的国际警戒线,同时致使玉门市地下水超限开采,近1997至2006年的10年间,地下水平均下降2倍(表1)。地下水超采导致的下降,使原处于低洼地区的盐渍化土地因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产生强烈的水分蒸发,导致土地盐分逐渐向地表聚集,形成盐碱地。致使玉门市大量耕地退化,弃耕严重,自然植被减少,可利用土地渐渐减少。

表1 玉门市各开采区地下水位平均降深统计

(二)气候特征产生水资源缺少

玉门市所在位置的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玉门市政府统计资料表明,玉门年平均降水量61.9mm,年蒸发量2 952mm,并随着气温的升高(中科院寒旱所研究表明,近百年来中国西北地区气温上升了0.4~0.5℃)呈逐年扩大趋势,玉门市这种半干旱地区,尽管河流众多,因蒸发量大,提高了农业、生活及环境用水量的比例,各地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中科院寒旱所报告指出,上世纪中叶后,祁连山脉雪线低端上升了200至800m,且每年仍在升高,积雪和冰川所形成的“固体水库”作用在逐渐消失。源头为祁连山的石油河在2014年3月27日至4月23日,断流时数就已累计达367小时(每日甘肃网报道)。

(三)水资源配置使用不合理

根据玉门市政府部门职责及年度规划显示,玉门市把流经其辖区的水资源(河流)按照其流域分成了昌马灌区、花海灌区、白石灌区、小昌马河灌区等4个灌区进行管理。其中由甘肃省疏管局对昌马灌区(辖5个乡镇4个国有农场)、花海灌区(辖4个乡镇)水资源进行调配,玉门市水务局对白石灌区(辖2个乡镇)水资源进行调配;小昌马河灌区(辖1个乡),灌区的地下水又由玉门市水政水资源办公室负责,各灌区的水利设施又采用分包制。这就形成了区域性水资源在使用上出现了“各管一摊,互不干涉”的局面,使水资源在管理上无法科学统一的调配,供水效率低下。调水工程有白杨河、昌马、下沟、赤金峡、条湖等水库,并与金泉干渠、疏花干渠形成搭配,可同属重要河流的石油河、小昌马河、赤金河却无调水工程,造成水资源浪费。

(四)水资源存在污染使利用率降低

玉门市为资源枯竭城市,当年石油开采加工对环境的破坏,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了一定影响,根据2005年、2009年、2014年甘肃省环保厅发布的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选取玉门市区主要取水河流石油河作为检测点,石油河水源地西河坝桥地表水质为劣五类,水质评价为超标,其主要超标项目是化学需氧量、总磷、挥发酚等(表2),致使供给区域覆盖玉门老城、四0四核工业基地、火烧沟、赤金峡水库也处于Ⅳ级轻度污染,给取水区域生产生活用水产生局限性。

表2 玉门石油河(西河坝桥)水质监测状况

三、水资源约束下玉门市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分析

(一)玉门市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

其处于西北的广大荒漠、半荒漠平地,拥有广袤的后备土地资源。广阔的土地资源是玉门市吸引外来投资、强化区域建设的优势,也是加快转型的保障。

(二)玉门市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北邻内蒙古,与酒泉市相离仅100余公里,东连瓜州风电产业区,南接旅游城市敦煌和青海省,战略地位比较突出。随着一带一路的快速发展和风电产业开发步伐的加快,河西地区面临着风电、旅游产业大发展,主动吸引外资的发展机遇。

(三)自然资源丰富,玉门处原油外,有待开发的还有煤、石灰石、石膏、云母、石棉、硫磺、芒硝、重晶石、金刚石、食盐以及铁、锰、铜、金等20多种(玉门市政府网站介绍)。此外,玉门市风能资源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力巨大。

(四)较强的工业基础,近50年来,玉门市依靠石油产业,不断发展创新,石油炼化、加工,铁路、公路运输等生产能力位居甘肃省前列,其中化工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风电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玉门市未利用土地可持续开发适宜性评价

(一)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

玉门市靠油建城,石油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多年来在石油开采中人、财、物的大量投入,形成了牢固的物质基础,使玉门市的发展长期依靠这单一的经济模式。主要表现为:

一是工业结构不均衡。因原油开采使原材料采集业比加工业比例大,经过政府多年的产业调整,并没有从彻底改变石油采集为主的初级化主导产业和除石油配套产业外的其他产业。

二是第三产业脆弱。由于人口外流引起老市区围绕服务油田企业建立起来的第三产业体系被打破,大部分工商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商贸、餐饮服务个体工商户歇业或外流,第三产服务业急剧萎缩。

(二)生态破坏严重,生存环境恶化

玉门地处黄土平原,生态环境脆弱,其中水资源匮乏尤为严重。加之自然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致使玉门环境不断恶化,水源污染、水土流失、风沙侵袭等不断发生。近年来,虽不断完善环保体系,但产业发展仍较为粗狂,环境治理日益迫切。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城市功能不综合

玉门市发展基本保持“先生产,后生活,先污染,后治理”形式和企业办社会的模式,生活、商业区域分布在工业区内,水、电、暖供应和基础设施政府、企业分开管理。玉门市的驻地大企业由中央、省级政府直接管理,存在企业各行其是、地方政府协调不易的问题,难以做到优化配置优势资源,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并且企业办社会占用了企业部分资源,造成一定负担。

(四)城市人口以企业工人为主,长期影响社会的稳定

玉门市石油产业不断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工作,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产业工人成为了城市人口的主体。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改进工艺流程,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信息化、自动化也不断提高,相应地职工的人数要求下降,吸纳职工二代、三代人数有限,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且玉门市产业单一,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经济发生问题时企业多采用减员增效,多方面影响社会的稳定。

五、玉门市未利用地可持续开发模式应用

(一)以新城建设开发未利用土地

1.玉门地区新城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玉门地区依靠风电产业入驻不断变化,但老城区在石油开采时扩张造成基本无可用地,旧城改造拆迁数量较大,加之当时围绕石油产业规划,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低。但伴随经济发展,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新一轮城区扩张。作为玉门城区功能的延伸,玉门新城在新型产业引进、提升城镇化率起到重要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2.新城的未利用地开发

玉门新城位于主城区的西北侧70公里,占地94 963万亩。由于新城周边仍被戈壁山地环绕,可利用的建设用地相对较少。新城启动建设以来,玉门对周边戈壁进行绿化,建立人工湖,建设防沙绿植,合理规划建设区域,不断扩展城区用地,集约了多处土地。

(二)以新兴产业开发未利用土地

1.玉门开发风能新兴产业的优势?

玉门市风力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具备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3 000万千瓦,占整个河西地区的15%,可开发量约2 000万千瓦。电场建设大都在荒漠戈壁之中,地势平坦广阔,不需占用耕地,投资成本低。

2.玉门开发太阳能新兴产业的优势

玉门市境内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达3 300小时,是甘肃省太阳能总辐射量最高的区域之一。而光电也是正处于转型期玉门做新、做强的部分,意义重大。

3.玉门开发新兴产业的意义

玉门市现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玉门工业总量大,高耗电工业发展较快,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大。扩大光电发电可有力带动了玉门经济总量规模。

六、玉门市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结论

一是开发新兴产业,实现快速转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一带一路的建立,玉门开发的风能、太阳能能为周边区域提供充足能源,而且风力、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十分成熟。相对石油储量,玉门风能电能储量十分巨大,且风力、电力是自然赋予的清洁能源,而火电会带来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玉门市地理位置靠近瓜州、鄯善楼兰、达坂城盐湖风电场,阿克苏、和田光伏电厂较近,在自建风电场的同时可以大力推进本市的整机、维修配件的生产,形成风力、光伏发电产业一条龙,早日实现产业转型。玉门市现有的燃煤电厂是用锅炉烧出高压蒸汽来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的,高压蒸汽在汽机里做完功后要快速凝结为水,致使冷却水蒸发量大,使用一度电就要耗水0.4~0.6公斤水,大力发展风力、光伏发电,也可以为受水资源约束的玉门市减少水源的使用。

二是强化地质和工业为主线旅游,突出旅游产业特点。以甘肃旅游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现有资源、发掘新资源,联合大型传媒公司,推广玉门旅游,提升“丹霞地貌和硅化木地质公园”、“冰川体验”、“铁人故乡”、“新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等品牌影响力,尽快与周边酒泉、嘉峪关两个知名旅游城市建立行程联系,同规划、同发展,形成产业合力。

三是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形成新型物流产业。在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通道的机遇,依托地理区位优势,以其为中心,辐射周边酒泉、嘉峪关、哈密、阿拉善等区域,联结带动周边物流产业发展,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配送企业,鼓励支持地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生产、贸易、流通一体化的新型物流产业,恢复玉门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节点地位。

四是优化产业布局,繁荣地区产业。工业以石油提炼、风电集群为导向,服务业以集聚为导向,农业农村工作以致富为导向,围绕新城建设,在突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城区内以服务业发展为主,功能拓展区以龙头型、总装、总成工业产业为主,逐步消化富余的石油配套产业。引入符合城市定位的品牌连锁、便民超市、生鲜配送等新经营方式,合理划分产业区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产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是合理利用开发湖泊,推动湖泊产业建设。湖泊具有蓄水、净水、改善气候、生态观赏、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如玉门市对青山水库、赤金峡水库进行修复扩建,对未开发湖泊进行开发,依托湖泊自身具有优美的旅游景观、良好的区位条件的特点和多种旅游开发功能,可以将该类湖泊开发成为集观光、娱乐、养殖、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区,并可完善水利设施对周边区域的水流调节,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实现湖泊开发的一举多得。

[1]赵玉军.白石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J].2010,(4).

[2]康秀珍.未利用土地的潜力与开发[J].中国土地,2003,(9):35-36.

[3]张龙德.甘肃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J].2009,(10).

[4]鲍超,方创琳.水资源约束力的内涵、研究意义及战略框架[J].自然资源学报,2006,(05):844-852.

[5]闫沛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2011,(12).

[6]潘竟虎.近30年玉门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J].2012,(9).

[7]黄海胜,白福,张长江.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及变化特征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7,(09):75-79.

[8]方创琳,步伟娜.水资源约束下河西走廊的城市竞争能力与扩张幅度研究[J].地理科学,2004,(10):513-520. [9]马鹏.水资源约束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280-254.

[10]陈银蓉,梅昀.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可持续利用[R].全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2004:1-4.

[11]刘燕,张天昌,张百祖.玉门市区域内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J].甘肃农业,2002,(03):66-68.

[12]白生成.玉门市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J].水资源管理,2009,(21):37-38.

[13]袁春,姚林君.中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20(6):20-23.

[14]杨小雄.广西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1):35-36.

[15]侯娟娟,马莉.论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甘肃农业,2008,(12):38-39.

[16]张丽芳.浅议甘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0,(17):55-58.

[17]王建新.水资源约束下西部干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2014.

(编辑:刘国华)

F323.4

A

1673-9019(2016)22-0014-04

2016-10-12

彭鹏(1989-),女,北京市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研究;刘学录(1966-)男,甘肃天水人,教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研究、景观生态学研究。

猜你喜欢
玉门市玉门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玉门H低渗透裂缝油藏强化泡沫防气窜实验研究
这里是玉门
玉门市枸杞产业现状调查与浅析
叩问玉门
玉门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