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苍润 洁净淳雅——髡残《雨洗山根图》赏析

2016-11-23 08:59
老年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妙悟作画笔墨

□ 舒 乙

笔墨苍润 洁净淳雅——髡残《雨洗山根图》赏析

□ 舒 乙

髡残(1612-1692年),字介邱,号石溪,又号白秃、电住道人、残道者等,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他俗姓刘,自幼喜画,明亡后抗清失败,落发为僧,云游各地,43岁定居南京,卒于南京。他为人刚直不阿,颇受当时名士钦佩,多与之交谊。艺术上,髡残工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宗法黄公望、王蒙,在明末遗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画也为世人所瞩目。当时著名的文人兼鉴赏家周亮工,就十分景仰、看重髡残的人品和画学,并在《读画录》中为他写小传,谓:“人品笔墨俱高人一头地……绘事高明,然轻不为人作。”

《雨洗山根图》 (局部)

髡残能书善画,喜游名山大川,曾自谓平生有“三惭愧”:“尝惭愧这只脚,不曾阅历天下名山;又尝惭此两眼钝置,不能读万卷书;又惭两耳未尝记受智者教诲。”从他的一则画作题记中,可知他作画、参禅非常勤奋。他说:“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如出家人若懒,则佛相不得庄严而千家不能一钵也,神三教同是。残衲时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两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番事业,端教作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惰而不觉,何异于草木。”

髡残虽好学古人,但并非一味仿古,而是在学古的基础上,“变其法以适意”,并以书法入画。黄宾虹把髡残山水画的特点概括为“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在提倡勤学的同时,髡残也主张作画须有“妙悟”,并非下死力就可得画之神韵。他说:“董华亭谓画如禅理,其旨亦然。禅须悟,非工力使然。故元人论品格,宋人论气韵。品格可力学而至,气韵非妙悟则未能也。”他还自称“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后悟此六法”。

髡残的山水画,构图繁复重叠,笔墨沉酣老辣,境界幽深壮阔。其中,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透润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此外,他还远宗五代董源、巨然,近师明代董其昌、文征明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可能同为画僧的缘故,他非常推崇巨然,曾题画云:“年来学得巨公禅,草树湖山信手拈。最是一峰孤绝处,晴霞齐映蔚蓝天。”

髡残的画艺于40岁之后开始成熟。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髡残已42岁,他再次云游到南京,先后住在城南大报恩寺、栖霞寺及天龙古院,而在牛首山幽栖寺时间最长,共十余年,并寿终于此。寺院的安定生活使他的创作进入了高峰。从他现存作品的年款看,以1660年至1664年为最多。

此幅《雨洗山根图》,作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时年画家51岁。此图,以爽快的笔法画出雨后山川的清新洁净之感。构图繁密中见疏灵,笔墨苍润,意境幽寂。幅左上自题五言一诗:“雨洗山根白,净如寒夜川。纳纳清雾中,群峰立我前。石撑青翠色,高处侵扉烟。独有清溪外,渔人得已先。翳翳幽禽鸣,铿铿轰落泉。巧朴不自陈,一色藏其巅。欲讬苍松根,长此对云眠。”款署:“癸卯秋八月过天龙古院,幽栖电住石溪残道人。”

髡残晚年身体不佳,作画亦少。他在给友人张怡的信中说:“老来通身是病,六根亦各返混沌,惟有一星许如残灯燃,未可计其生灭,既往已成灰矣。”

《雨洗山根图》 清·髡残 纸本墨笔 103cm×59.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妙悟作画笔墨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诗道亦在妙悟
生辰感怀
墨水作画
笔墨童年
艺术感言
指纹来作画
严羽“妙悟”说的内涵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