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之所至情之所然

2016-11-23 22:38谢旭琴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素材习作兴趣

谢旭琴

摘 要:作文难,难作文。对习作缺乏兴趣,找不到写作素材“无米可炊”是学生作文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活动激发习作兴趣,写“每日一记”积累习作素材,办班级周报搭建展示的平台,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兴之所至,情之所然”习作也会变得兴趣盎然,光彩焕发。

关键词:习作;兴趣;素材;班级周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好多孩子却怕写作文,写作时眉头紧锁,不知从何处落笔。多年的教学发现,并非孩子们天生怕写作,只要感兴趣,习作也会变得兴趣盎然;只要有鲜活的习作素材,习作将不再“无米可炊”,孩子们将不再为写什么而绞尽脑汁。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何积累习作素材,又如何提升写作的动力,使兴趣长期保鲜呢?近年来,我们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一、活动作文,提高习作兴趣

好动喜玩是孩子的天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将活动作文引入课堂,把习作教学活动变成一场妙趣横生的游戏,让学生快乐地“玩”,通过游戏产生“身临其境”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敢于习作。

一次习作课上,我将游戏“大眼瞪小眼”引入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在游戏中学会捕捉神态变化,情感在情境中得到激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伊始,我便宣布这节课玩“大眼瞪小眼”游戏,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在明确了比赛规则和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参赛者的神态、表情,观众的神态、动作)之后,“大眼瞪小眼”的游戏便开始了,我自己则成了“现场直播”的主持人。你吹鼻子我瞪眼,你伸舌头我咧嘴……同学们滑稽的动作可笑的表情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乐不可支。正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时,我话锋一转,引导同学们描写刚才的比赛场景,孩子们无需思考便唰唰唰地写起来。

游戏现场的氛围,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极度的兴奋状态,为文章的生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了游戏作文的快乐体验,孩子们兴趣盎然,经常会主动要求上活动作文课,于是我将“猜硬币”“斗牛”“气球大爆炸”“鬼脸秀一秀”等游戏带进了习作课堂,让孩子们学会调动“眼、鼻、口、耳、手”等“观察大将”来观察;学会抓住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来写人;学会点面结合来写游戏……活动作文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渐渐喜欢上了游戏,喜欢上了作文,这何乐而不为呢?

二、每日一记,积累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生活中就蕴藏着丰富的习作素材,是学生习作的“大课堂”。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缺少积累素材的习惯。为此,我们尝试让孩子们写“每日素材”,学会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1.放宽要求消恐惧。“每日素材”我们的定位是积累素材,为了消除孩子对每日一记的恐惧,我们在一开始便放宽要求:“每日素材”每日一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写满十行便可得优二星,如果有文采写得生动则另外加星加笑脸。“就这么简单?”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在接下来的批改过程中,教师就以这样宽泛的要求来评价,孩子们看着那鲜红的优星和笑脸,个个喜形于色。有时个别孩子真的无话可写,三言两语也可过关,但看着边上同学的星星也是羡慕不已,暗下决心超越对手。慢慢地写“每日素材”便不在话下了,甚至有同学说一天中可写的素材太多了,可否多写。没有了负担,没有了恐惧,写作慢慢成了表达的需要,有了素材的积累,又何须担心“无米可炊”呢?

2.佳题评选促拟题。文如其人,题目则如人的双眸。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然而孩子们的作文题目往往千篇一律,缺少个性。为了让孩子们在拟题上下功夫,我们进行佳题评选,素材交流前先展示佳题,让孩子们评一评最喜欢的题目并说说理由,慢慢地孩子们便有了斟酌题目的意识。

以往让孩子们写自己的同学,见的最多的题目便是《我的同学——***》。有一次素材中出现了《“酸奶发酵机”》,初读题目以为写的是小家电——酸奶发酵机,实则不然,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同学——一个常常只喝半瓶牛奶又将所剩牛奶遗留抽屉最终发酵成了酸奶的小邋遢。作者朗读作品后,我引领学生关注题目,很快孩子们便达成一致这样的题目新颖有趣,又符合人物特点,富有个性,值得大家学习。这以后,写同学、写人物的题目慢慢变脸了:《小巨人——雨珂》《偷做达人》《垃圾制造厂》《臭屁大王》《四班“女魔头”》……看着这样的题目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更多了几分惊喜,因为每次习作交流前只要报出题目孩子们几乎都能准确猜出所写孩子是谁,作者拟题之精妙由此可见一斑。

有一段时间,一群黄蜂在学校的梧桐树上安了家,出于安全考虑学校请消防队员摘除蜂巢,这个素材写进了很多孩子的“每日素材”。大家关注的角度不同,所拟的题目也各不相同:《不速之客》《黄蜂来袭》《紧急放学》《都是蜜蜂惹的祸》《土黄色的“大篮球”》《无家可归的马蜂》《马蜂=珍珠鸟?》《马蜂的复仇》……透过这些题目,亦可以洞悉孩子那纯真的心灵。

3.佳作赏读共提高。孩子们每天的素材日记中总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为了让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我们每天都要针对当天的素材日记开展佳题欣赏、佳作赏读活动,这也成了每天放学前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在佳作赏读时,我总是领着孩子欣赏文章的优点,寻找不足,同时引导学生欣赏佳作的“佳点”,让孩子们学会欣赏题目,品味语言,关注写法。有时我们也常把相同题材,相同内容的的习作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它们在文题、语言、写法等方面的异同,在对比中体会各自的“优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当孩子们欣赏了身边同学写的美文后,学习的兴致一下便高涨起来。在佳作赏读的过程中又学会了如何评价习作,欣赏习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班级周报,搭建展示平台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灭的创作动力。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习作得到展示,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我们特地创办了班级周报《小浪花周报》。每周从“每日素材”与“周末美文”中选取15篇左右的佳作刊登,每周四出刊一期。当看着自己的习作变成铅字在同学和家长间传阅的时候,孩子们个个喜气洋洋,充满自信。班级周报给孩子们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这片海洋里。

在班级周报的运行中,我们采用了积分制来管理,发表的同学可以根据发表习作的字数得到相应的积分,积分积累后可以根据积分数换取相应的礼物,也可以申请免作业卡,这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为了鼓励孩子认真修改,仔细校稿,在报纸下发后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阅读班报,并开展“捉虫”行动,若是同学在发表的作品中找到错别字或是不当的语句则要扣除相应的积分奖励给“捉虫”的同学。于是,就出现了找到错别字欢呼雀跃,丢失积分扼腕叹息的场面,这样一来,就促使孩子们认真修改审稿,慢慢地习作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少,习作质量也越来越高。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通过活动作文的引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孩子们爱上写作。学做生活的有心人,“每日一记”积累习作素材,让写作不再“无米可炊”,办班级周报搭建展示的平台,给孩子们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唤醒创作的热情。“兴之所至,情之所然”习作也会变得兴趣盎然,光彩焕发!

猜你喜欢
素材习作兴趣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