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招聘启事的“长尾评论”

2016-11-24 07:01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招聘启事体制工资

一条招聘启事的“长尾评论”

微信公众号“播音主持艺术网”,一直是默默无闻的,近期因为推送一家地级市广播媒体招聘主持人的启事,短短500字,立时引来10万+的阅读量,数万字的点评,并有数万个点赞。

和许多微友一样,我也跳过招聘启事,直接看评论:

Chen:好地方,大家都要去,这里会每天让你加班,锻炼你的工作!这里可能几个月发不上工资,让大家都没有钱去吃香喝辣,可能对象都得黄!!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钱,青春都奉献给了你爱的事业,这是很光荣的!!!不求回报的付出,爱谁谁去。

屉壹谙:哈哈哈,哈哈哈,把人都压榨干了,现在又开始招人了,招来的人又能压榨几个月了。放心吧,不会不给工资的,四个月肯定能给发1000块钱的,不用担心,一分都不会多的。希望大家踊跃投简历,去丰富人生阅历!

婵里个婵婵婵欸:梦想是要有的,可是平台也是很重要的。在这里做一档节目和做十档节目的工资一毛一样。宝宝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天四档直播节目,外加录制新闻、配广告、值班等等,到手的工资还不够你硬气地出去打场两块五的长麻,你就知道媒体宝宝的心酸了。哦,对了,作为曾经的一个正式员工,可是拿过1100元工资的低保哦……

云坨儿爱呵呵:我不同意给我平台我就要为你拼命这样的说法,人心换人心,我相信媒体人如果吃不了苦就做不好媒体,但是凡事讲个度。做超负荷的事情不会把人逼走,看不到希望才会让人失望。相信这里媒体人的抱怨不是待遇,这只是表象,更多的是觉得不公平。所以太讨厌别人说什么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放弃平台,这是双向选择,有人走也有人来。

两天之间,这样的留言40多条,每一条看上去都情真意切。在一个新媒体平台上,媒体人不约而同地吐槽传统媒体,这则启事给人的信息量很大,启示也大。

其一,传统媒体现在似乎已经进入“矛盾集中爆发期”,那些留言评论,基于的事实、视角未必准确,有待核实、矫正,但是流露的情绪、暴露的问题是真实的。可以说,管理之乱、效益之差、人心之散,是当下不少传统媒体的常见症状。工资待遇问题、成长空间问题、归属感问题、成就感问题……这些原来就存在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构建的全新传播格局下,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正在日益凸显。

其二,传统媒体颓势加剧,但是不完全因为新媒体的外力作用。固然,传统媒体有着渠道、平台的诸多劣势,譬如电视,它其实是一种“双规”媒体,规定观众的收看时间、地点。这种收看强制,在信息稀缺的时代可能有市场,在信息任意选的今天,能有愉快的体验吗?而问题的核心是,传统媒体现在提供的好多产品,价高质次,而且常常货不对板。这些问题的背后,有体制的问题也有观念的问题,有能力的问题也有作风的问题。好的体制,会最大程度地制约人的惰性,激发人的潜能。如今,传统媒体好多问题,传统媒体人的好多症状,都可以在体制上直接找到病因。

其三,趋势必将干掉优势。上海报业掌门人裘新有“三个一批”的预判,在近一个时期,传媒格局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一批传统媒体将退出历史舞台,一批传统主流媒体转型成为新型主流媒体,一批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我以为,决定媒体能否成为主流的,将是受众和用户的体验,不再只是组织的认定和专家的评定;而决定媒体退出还是转型的,可能首先取决于它的体制条件、管理水平,而不是什么深度报道、独家解读。

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中将”,我常常感受到弥漫在办公室和同行群的焦虑。焦虑只是无意义的自虐,处于劣势,更要好好认清趋势,应当勇于革自己的命,换思想,也换人。要成为新型主流媒体,不能穿旧鞋,不能走老路。——同样值得警惕的是,新路不一定就是活路、好路。异地的一位年轻同行说,有时感觉好多媒体走新路,像是病急乱投医,是换个方式再折腾。

周云龙,也是新闻记者,没有写出多少印象深刻的作品;也是节目策划,没有做出什么叫好叫座的栏目;也是高级编辑,没有看出多么高人一筹的地方……也是中年汉子,倒是悟出一点点感受来了,自说自话,权当闲话。

猜你喜欢
招聘启事体制工资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把招聘启事藏起来
藏起来的招聘启事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布朗大学招聘启事